决定开县县城全迁新建始末

彭贤胜

开县旧县城位于全县中部,盛山南麓,东河、南河、澎溪河交汇处,汉丰镇是县政府所在地,城区地势平坦,海拔167米,面积约4平方公里,辖东城、西城两个街道办事处,14个居委会。有街、道、巷47条,人口5.4万,是全县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三峡工程上马,水库蓄水175米,旧县城全部淹没,平地水深7~9米。县城是全迁新建或围堤护城扩建,在较长时间存在两种不同意见,难于定案。

1987年8月24~26日,长江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组长、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在成都市金牛坝宾馆主持召开了“长江三峡移民专题论证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水电部副部长黄友若、李伯林(兼国务院三峡经济开发办主任)、张岳(中央农村经济开发办公室主任)、杨启森(水电部办公室主任)及三峡移民专家论证组全体专家,四川、湖北、重庆两省一市,万县、涪陵、宜昌三地移民部门负责同志,库区各县县长、移民局长也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听取开县、秭归县移民安置规划及县城搬迁方案;二是审理移民补偿政策标准。当时开县由县长袁仕熹带队,随同参会的有我(县计委副主任兼三峡办主任)、彭佩荣(县计委基建办主任)、廖文权(县三峡办副主任),会议材料由县府办牵头,会同三峡办、水电局等部门提供。

1987年8月21日,我们一行5人前往成都,当晚由省移民办安排住空军招待所。8月22日晚餐时,省移民办规划处黄华良处长通知我们开县赴会同志,当晚7时准时到蒲海清副省长办公室汇报开县县城搬迁情况。我们立刻带上汇报材料前往蒲省长办公室,袁仕熹详细作了汇报。蒲省长指出:材料中说理太多,规划措施不够具体,要求重点突出县城搬迁方案,需要重新整理。

回到住地快10点钟了,袁仕熹根据蒲省长意见,对汇报材料讲了几点要求:一是基本情况和淹没部分从略;二是县城、场镇搬迁,特别是县城搬迁方案要详细具体;三是当晚必须写好送审打印,文字在4 000左右。我和彭佩荣各负责一部分,考虑时间紧、任务重,不讲任何条件,立即回寝室摆开桌面着手整理,通宵未眠。8月的天气,白天赤日炎炎,夜里热气蒸腾,室内又无排风降温设施,我们的汗水一个劲地淌,熬了通宵。

8月23日,安排我们住金牛宾馆,那里有山有水,绿树成荫,红墙绿瓦,水阁凉亭,幢幢小楼星罗棋布,条条道路步入林荫,环境十分优美。东头设有总统府,我们住西边小别墅,室内木质地板,双人标间,装修豪华,格调高雅。

8月24日上午正式开会,会议气氛庄严,主席台上悬挂“长江三峡移民论证会”横幅,前排就座的有钱正英、黄友若、李伯林、杨启森、蒲海清、王汉章等领导。会议开始后,钱部长讲了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强调的重点是论证开县、秭归县县城搬迁方案。接着杨启森同志宣读有关移民补偿方案。下午会议继续举行,县长袁仕熹首先向大会详细汇报开县移民安置规划和县城搬迁方案:一是对旧县城实行工程防护(围堤护城),并向驷马新区扩展;二是旧县城全迁驷马新建,在澎溪河下游13公里处渠口镇新建卫星集镇;三是远迁临江镇等。并对方案一作了补充说明:如果工程防护可行,堤防安全,防渗彻底,排水畅通,交通方便,潮湿度彻底解决,可优先考虑方案一。从开始汇报到结束,大约1时30分。钱部长要求各位专家就两个不同方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少专家认为方案一可行,其损失小、投资少、工期短,少数专家从地质结构、交通运输、排水防潮,特别是城市未来发展空间等多方面分析,赞成方案二。钱部长反复分析各位专家意见后,就开县县城搬迁方案一存在的问题提出三个疑点:一是根据旧县城地质结构特殊性,提出渗透问题如何解决?二是若渗透解决不了,特别是暴雨时排水问题如何解决?根据计算,目前全世界无此大容量水泵,退一万步如果有,长期抽水费用谁来负担?三是城内常年潮湿,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如何解决?根据钱部长提的三大要害问题,专家又进一步结合开县县城所处地理位置属两岸阶地冲积层,其上层系黏土和沙质黏土,下层属沙层、细砾夹沙或少量沙类夹少量砾石层的地形地质特点,展开了激烈讨论。多数专家认为解决渗透是个难题,特别是高位蓄水,下暴雨时渗透量和地面水量增大,城内排水无法解决。如果采用方案一,势必危及居民生命安全,认为方案二可行。最后钱部长果断决策拍板定案。会上宣布开县县城全迁新建,即实施第二方案。

8月25日下午,大会听取秭归县汇报县城搬迁方案。27日上午,我们离开成都,回到开县着手新城建设全面规划。

成都会议对开县县城建设和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我参加了这次会议深感荣幸,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