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芯巷「春夏秋冬」別墅羣,當初的主人是黃埔軍校的籌建者

灯芯巷“春夏秋冬”别墅群,当初的主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

灯芯巷“春夏秋冬”别墅群,当初的主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

近日,燈芯巷別墅建築群

日常養護工程通過驗收!

燈芯巷別墅建築群建於20世紀40年代,原為蔣介石表弟王震南建造,由春、夏、秋、冬四幢奶黃色磚木結構花園別墅建築組成,1950年至今為杭州市級機關幼兒園園址。2004年5月,燈芯巷別墅建築群被列入我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單

灯芯巷“春夏秋冬”别墅群,当初的主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

修繕前,該建築群建築基本格局和結構體系保存尚可,一直作杭州市人民政府機關幼兒園使用。由於年久失修。屋面出現滲漏現象,外牆、門窗、樓梯、簷溝等均出現不同程度破損,其中春樓殘損情況較嚴重,局部牆裙板、二樓樓板、樓梯等被白蟻蛀食。

灯芯巷“春夏秋冬”别墅群,当初的主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

△曾經的小洋樓如今是杭州市級機關幼兒園

為更好的保護歷史建築風貌及使用安全,2018年6月杭州市人民政府機關幼兒園啟動了該歷史建築的日常養護工程,次月,修繕方案順利通過審批並進場施工。本次修繕主要對屋面、外牆、門窗、樓梯、簷溝等破損部位進行修復,並對白蟻蛀食部位進行了白蟻滅治。修繕後的歷史建築保存了原有的空間格局和院落環境,消除了建築安全隱患。同時施工中均採用環保材料,最大限度保障幼兒在園期間的安全健康,使濃厚底蘊的歷史建築與欣欣向榮的幼兒園有機結合,讓小朋友們從小在歷史文化與人文情懷中成長。

灯芯巷“春夏秋冬”别墅群,当初的主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

△進入大門內,是一條筆直的紅磚甬道,旁邊是四幢造型各異的小別墅

灯芯巷“春夏秋冬”别墅群,当初的主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

△依次排開的4座小洋樓,分別命名為春、夏、秋、冬

1

燈芯巷別墅的建造者——蔣介石表弟王震南

提到別墅最初的建造者,卻是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名字——王震南。王震南,出生於光緒十八年壬辰七月十一日(1892年9月15日),浙江省寧波府(今寧波市)奉化縣(今奉化市)人,早年赴杭州求學,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浙江省立法政學堂。畢業後,曾在嵊縣(今屬紹興市)縣政府擔任書記官。

到此為止,這位王震南的履歷並無過人之處,充其量也只是當時一個縣級官僚而已,但接下去他的人生經歷,就如同坐上火箭一般,快速躥升: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蔣召王震南赴廣州,幫助黃埔軍校的籌建工作,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軍法處軍法官。也就是說王震南是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的籌建者之一!這麼一個一直默默無聞的縣級官吏為什麼會被當時春風得意的蔣介石欽點,出任黃埔軍校的籌建人?仔細梳理他與蔣的關係,突破口正是在王震南的姓上——他恰巧與蔣介石的生母王採玉同姓,王震南正是王採玉的堂侄、蔣介石的表弟!

有了這麼一層與蔣介石的親戚關係,王震南的飛黃騰達幾乎是可以想見的:他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軍法官、廣州衛戍司令部軍法官、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軍法處軍法官、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軍法官;1930年1月,出任軍政部陸軍署軍法司副司長、司長;1936年7月,正式授予陸軍少將軍銜 ;國民政府遷往陪都重慶後,任軍政部軍法司司長,兼任軍法審判組長 ;1941年,出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軍法執行監,中將軍銜 ;1946年,出任徐州綏靖公署軍法處長,不久後出任陸軍總司令部軍法處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軍政部成立軍法總監東南分監上海特種刑事法庭,專門審判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日本戰犯和中國漢奸,王震南出任庭長。

而蔣介石之所以如此重用王震南,除了親戚關係與王震南的專業背景(王畢業於浙江省立法政學堂)外,還有一層與王震南父親王賢甲的特殊關係。據溪口當地老人回憶,王賢甲生得相貌堂堂,蓄長鬚,綽號小湯果。據說,蔣介石在反對袁世凱竊國稱帝的當年,因被北洋軍閥政府緝捕甚急,曾到外祖母老家葛竹躲避,由精明能幹的堂舅父王賢甲,領他翻山越嶺,到幽僻的四明山的四畝巖隱匿,他在石室枕巖而眠,自謂做了一個履險如夷、旋即飛黃騰達的佳夢,此後經歷,果然應驗云云。從中可以看出,王家兩代人,一為蔣介石的救命恩人,一為蔣介石的心腹幕僚,自然得到蔣介石的另眼看待。王震南能得道蔣介石的大力提拔也就不足為奇了。

灯芯巷“春夏秋冬”别墅群,当初的主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

△四座別墅都是一樣的黃色水泥拉毛外牆

灯芯巷“春夏秋冬”别墅群,当初的主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

△露臺外石欄杆,訴說著時代的變遷

2

四座小樓,四種風格,堪稱微型的多功能綜合體

有了蔣介石的背書,王震南自然底氣十足。在上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之間,王震南不顧國內緊張的局勢,花費重金在如今的燈芯巷25號位置大興土木,置辦了春夏秋冬這一當時看來極為奢華的西洋式別墅群。

與在奉化溪口鎮葛竹老家的傳統精緻舊居不同,這次王震南選擇了時尚的西式別墅,作為自己在杭州的住所。而一口氣建造四座小樓,除了自己度假居住之外,可能他還有別的考慮。

根據其老宅中的資料,蔣介石與宋美齡在回奉化溪口探親時,曾在老宅中暫住,王宅算得上蔣介石在老家的一處行宮。由此看來,王震南如此煞費苦心建造各不相同的四座別墅,也極有可能是為蔣介石夫婦準備的;而聯想到宋美齡的西方背景,那麼這次西式別墅的選擇也就有跡可循了。這裡離西湖又是咫尺之遙,在地裡位置上也可謂鬧中取靜、得天獨厚。

這一組別墅小樓,設計頗為用心,整體上都是一樣的磚木結構、青磚洋瓦,一樣的兩層帶閣樓、坡屋頂,一樣的黃色水泥拉毛外牆,但這四幢別墅的平面佈局、外觀造型、體量結構又各不相同。建築面積從一百多平方米到三百多平方米不等,其中房間的排列、大小、功能皆有精巧的變化,以滿足不同的實際使用需求。

即便是風格高度統一的外觀,也有著豐富的變化:有的設計有老虎窗,有的沒有;有的設計了露臺,有的設計成連廊式的陽臺;有的單體一式,有的設有裙樓……

從不同的設計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樓有著不同的功能設置,有的適合家族聚會,開闊大氣;有的適合友人小聚,嫻靜優雅;有的適合公務會議,莊重隱秘;有的適合娛樂休閒,活潑大方……再配合碩大的院落,以及繁茂的花木,與其說這是一處私人的別墅宅邸,倒不如說是一個微型的多功能綜合體。

但風雲變幻,世事無常,別墅的主人並沒有盼來寓居小樓、徜徉湖畔那樣閒適的生活,相反隨著戰場上的節節敗退,令整個國民黨上下均處於風聲鶴唳、戰戰兢兢的緊張狀態。

1948年秋,也許是有了某種預感,王震南迴到奉化溪口葛竹老家,安葬了抗日戰爭期間暫厝著的父親,旋即離開上海,到香港九龍居住。但在觀望中,他也沒有等來形勢的好轉,只得在1951年東渡臺灣。時年59歲的王震南早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幾十年的風雲激盪也恐怕令他心灰意冷,於是他辭去公職,再也不問政事,直到1963年在臺北去世,享年7l歲。

主人已經離去,獨留空寂的燈芯巷別墅群在默默等待。新中國成立以後,燈芯巷開始了自己新的命運:政府於1950年6月將此花園洋房,連同裡面的設施用具,一併調撥給杭州市級機關幼兒園使用。

從此,昔日奢華的小洋樓再也不見豪門盛宴,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們的歡笑與嬉鬧。歷經數十年的發展,杭州市政府機關幼兒園已經成為浙江省一級幼兒園、杭州市特級幼兒園、全國 “現代學校聯盟行動計劃” 首批加盟園。

燈芯巷25號別墅群的歷史,又一次展示了建築與人之間關係的微妙變化:從建築為人樹立身份、展示地位,到人去樓空,一派凋零;再到新人入駐,建築煥發新顏……究竟是人成就了建築,還是建築成就了人?也許建築本身的名字已經為我們做出最精彩的註解:春,夏,秋,冬,又一春……

灯芯巷“春夏秋冬”别墅群,当初的主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

△別墅內樓梯扶手做工精細,雕花精美

灯芯巷“春夏秋冬”别墅群,当初的主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

△室內地面磚有不同的紋飾

灯芯巷“春夏秋冬”别墅群,当初的主人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

小貼士

建築概況

建築結構:磚木

建築類別;居住建築->其他建築

建築保護批次:第一批歷史建築

風格特徵

下城區燈芯巷25號是一組漂亮的磚混結構的歐式別墅群建築,現為杭州市級機關幼兒園園址。

這是一個碩大的院落,泥牆圍護,花木繁茂,佔地面積十餘畝。院裡從東到西一字排列著四幢奶黃色別墅,一樣的磚木結構、青磚洋瓦,一樣的兩層帶閣樓、坡屋頂,一樣的黃色水泥拉毛外牆,四幢別墅分別建於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

但這四幢別墅的平面佈局、外觀造型、體量結構又各不相同。建築面積從一百多平方米到三百多平方米不等,因此,主人別出心裁地把四幢別墅分別以春、夏、秋、冬命名。至於是因為每幢別墅功能的劃分,還是大家族生活的需要,抑或是附庸風雅,便不得而知了。院內還有許多附屬建築。

歷史沿革

20世紀三四十年代,蔣介石的表弟王震南在燈芯巷建造了“春、夏、秋、冬”這四座別墅。蔣介石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時,王震南是軍委會中將審判組長。靠著蔣介石的牌頭,王震南無法無天,大發走私橫財,成了宦途得意、財運亨通的官僚兼富翁,並置下了西子湖畔燈芯巷這處別墅群,原想“功成身退”後告老還鄉,做一個有勢有財的超級寓公。

建國後,政府於1950年6月將此花園洋房,連同裡面的設施用具,一併調撥給杭州市級機關幼兒園使用。

2004年5月,燈芯巷別墅建築被杭州市政府列入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

猜你想看:

● 再過幾個月,這條大名鼎鼎的小巷將“脫胎換骨”!
● 注意了,在下城做這件事需持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