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pp在印度迅速流行,但未來數據要存儲在印度

中國的應用服務在印度市場深耕細作,但挑戰並存。下面是這篇文章主要內容:

在2013年將自己創建的一個公司出售給阿里巴巴之後,出生於四川的陳彧堃希望把目光投向中國以外的地方,尋找他的下一個創業機會。印度是他列出的潛在市場之一,其它市場還包括美國、英國、印度尼西亞和泰國。

“我們於2015年在美國推出了NewsDog,用戶已經達到1萬,但我們很快就意識到,由於競爭如此激烈,用戶的保留率很低,”NewsDog首席執行官陳彧堃說,“當時我們決定來印度,因為印度的數字媒體公司數量較少,人們仍然在使用傳統媒體。”

NewsDog於2016年在印度首次推出時是英文版,而現在它已擴展至10種印度語言,每月活躍用戶達到1800萬,成為印度最熱門的新聞應用之一。

許多中國公司和企業家已迅速採取行動,直接在印度推出移動應用程序,以捕捉迅速增長的下一代互聯網用戶群體——全球和印度互聯網公司也在追逐這一群體。

這些中國的應用中,有幾個在印度已經躍居到所在類別的榜首。這些類別包括娛樂(Tik Tok、Vigo Video)、新聞(UC News、NewsDog)、購物(Club Factory、Shein),以及瀏覽器和數據共享(UC瀏覽器、Shareit)。

畢馬威印度公司(KPMG India)合夥人、互聯網業務和電子商務主管斯里達爾·普拉薩德(Sreedhar Prasad)表示,“中國的內容應用已經成熟,並被廣泛消費。(許多)印度人才剛剛接觸自己手機上的數字內容,中國人就搶先地將他們的應用推銷到印度。”

普拉薩德還表示,“尤其是在二線城市和其他地方,能夠簡單地製作短視頻或編輯圖片並提供分享功能的這些應用,正在迅速流行。中國的許多應用都能夠滿足這一需求。”

當然,如果沒有高速數據連接和智能手機,享受這些應用的服務是不可能的。現在,數以百萬計的印度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地接受智能手機。據印度互聯網和移動協會(Internet and Mobile Association of India)和諮詢公司Kantar IMRB今年3月份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預計今年印度互聯網用戶的數量將增加到5億左右,而從去年12月時的數字為4.81億。

在印度,中國的應用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已經在印度推出了旗下抖音短視頻國際版Tik Tok (現在已經有超過100萬Android用戶安裝),以及旗下火山小視頻海外版Vigo Video(現在有超過500萬Android用戶安裝),允許用戶上傳短視頻。相同領域裡還有其他中國應用,如Kwai也在印度獲得了數百萬用戶。

對這些中國公司來說,龐大的市場和不斷增長的互聯網用戶群體所產生的吸引力,足以讓他們在印度押下大賭注。

中國App在印度迅速流行,但未來數據要存儲在印度

陳彧堃表示,吸引他進入印度市場的是日益增長的互聯網發展勢頭和傳統媒體走向數字化的缺乏。

“當我與我的首席運營官馬禕去印度古爾岡(Gurgaon)周邊的鄉村地區時,我們發現很多人都有智能手機,而且他們經常使用智能手機。”陳彧堃說,“但是,他們仍然在閱讀紙質報紙。那時我們意識到存在著一個空白,而這正是我們努力要填補的空白。”

不過,其中一些中國應用的內容被一些人認為是不適當的,並且專家稱這些平臺無法僅靠這樣的內容來維持。上個月,TikTok在印度尼西亞被暫時封夢禁,原因是該應用平臺上共享的內容不適當。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知名中國投資者表示,這些應用在印度的維持時間可能會很短。

“我們在這樣的內容方面遭到了一些批評,我們明白這樣的內容會對我們產生損害,”陳彧堃表示,“我們正試圖使用人工智能來剔除它。”中國的電子商務應用,比如電商平臺Club Factory和Shein,每天來自印度的訂單也達到數千份訂。

對於Club Factory而言,其7000萬全球消費者用戶中,有3500萬來自印度。該電子商務應用的印度業務主管阿什溫·拉斯托吉(Ashwin Rastogi)在上月的一次互動中對印度媒體表示,“我們的重點是面向一個基於價值的消費者用戶,這包括二級和三級城市的消費者。”

據App Annie的數據顯示,按月活躍用戶計算,Club Factory是印度安卓手機上使用排名中第八大購物應用平臺。該公司的電視廣告中,聘請了寶萊塢演員蘭維爾·辛格(Ranveer Singh)和世界小姐曼努什·齊拉爾(Met World Manushi Chillar),為其全球服務代言。

畢馬威印度公司的電子商務主管斯里達爾·普拉薩德表示,“這些中國電子商務應用已經通過社交媒體向目標客戶投放廣告,因為他們的許多產品都很便宜——一般低於1000盧比(約100元人民幣),消費者往往很容易去下訂單,這並無損失大筆錢的風險。”

阿里巴巴的UC瀏覽器(UC Browser)在印度的活躍用戶已經超過1.3億,主要面向非大都市用戶。其全球4.3億月活躍用戶,有30%來自印度。

阿里巴巴旗下移動事業部UCWeb的印度印尼業務總經理席宇(Damon Xi)表示,UC瀏覽器關注的是非大都市用戶,而UC News關注的則是大都市用戶。

他說,“我們提供了數據壓縮技術,提高用戶瀏覽和下載速度。例如,在印度的一些地區,互聯網連通性仍在改善。在這些地區,UC Browser的數據壓縮技術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對於來自中國的幾家網貸創企來說,在中國監管力度加強而導致中國國內這項業務萎縮的情況下,印度似乎是一片青草地。印度媒體今年早些時候對幾家借貸初創企業——如WeCash和FinUp,在印度開展業務的情況進行了報道。

WeCash的亞太區主管詹姆士·陳(James Chan)在此前一次互動中對印度媒體表示,該公司在印度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機遇。

創業平臺GrowthStory的合夥人K Ganesh表示,“印度和中國是相似的,隨著數據和手機在印度的滲透,吸引中國企業家是很自然的。”

不過,這些在印度的中國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跨越各種語言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對數據安全問題監管的陰影。NewsDog首席執行官陳彧堃說,許多中國企業家意識到了進入印度市場的困難。他表示,“只有那些有錢的中國公司才能來印度做生意。”

中國App在印度迅速流行,但未來數據要存儲在印度

印度電子商務政策草案和數據保護政策法案草案如果付諸實施,可能也可能會給這些在印度追逐市場的中國企業家帶來麻煩。

智庫“互聯網社會中心”(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al Thinktank)負責人蘇尼爾·亞伯拉罕(Sunil Abraham)表示,“(數據)本地化將對中國公司產生一定影響。”數據本地化規定要求互聯網公司,尤其是金融科技公司,只在印度境內存儲所有數據。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研究主管沈珊迪(Sandy Shen,譯音)表示,印度的數據本地化規則可能會增加開展業務的成本,因為服務提供商“需要建立多種託管關係,並採取更多步驟來整合數據。”

中國的應用開發商在印度不得不面臨更嚴峻的障礙。去年,印度國防部命令印度軍方卸載42款被印度列為間諜軟件的中國應用。其中包括UC瀏覽器、UC News、NewsDog、Shareit、微博(Weibo)、微信(WeChat)。

與NewsDog建立了內容分享合作關係的智能手機小米,要求NewsDog證明自己沒有在境外共享來自印度客戶的數據。NewsDog首席執行官陳彧堃對印度媒體表示,“小米擔心我們的名字在監管名單上。我們已經向他們證明,我們所有的數據(來自印度)只存儲在孟買。”

另外,去年晚些時候,谷歌從其應用商店移除了UC瀏覽器。此前,這款應用據報道受到印度政府關注,因為它將數據發送到其在中國的服務器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