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缺貨如火如荼的夏天,是ARM Cortex-M系列的春天

STM32缺貨如火如荼的夏天,是ARM Cortex-M系列的春天

序言

今年很多人看到STM32F103/030就兩眼放光,但是您知道它為啥會缺嗎?缺了該怎麼辦?芯片超人請來專注MCU單片機十年的老司機來跟你剖析一下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給湯又給勺子,看熱鬧,更要看門道!

原來想在標題上加上國產二字,但未免有偏向性,MCU市場最終還是市場說了算,如果特別強調國產,有些描述未免不夠公平,MCU的成敗最終還是在於:

  • 能否更加性能接近市場需求;
  • 價格滿足終端用戶成本;
  • 以及產品的技術生態鏈的打造和普及。

1.STM32缺貨如火如荼的夏天

缺貨是今年集成電路行業的主旋律,但原廠和代理商的生意卻很好,從共享單車模式帶來的共享經濟,再到呼喊了多年的物聯網崛起,似乎見面不談談Lora和NB-IoT都不叫半導體從業者。

缺貨也從傳統的存儲芯片、MOSFET延伸到MCU,特別是STM32的缺貨,曾一夜之間爬滿了朋友圈的屏幕,交期88周以及7月底之後停止接單的傳聞,讓華強北為之一震,特別是奮戰在貿易市場的朋友,華強北一直主營STM32的幾家渠道商也出現長期斷貨。在當今芯片如白菜的行業,唯有天災和人禍方能讓市場振奮,但至少能夠讓一直堅持超低毛利走量的商家日子好過些,拯救大家於水火。

但是,兵貴神速,當大家都在四方瞭解消息準確性時,一則官方聲明如期而至。

STM32缺貨如火如荼的夏天,是ARM Cortex-M系列的春天

但是眾所周知,STM32F030C8、STM32F103C8T6、STM32F103RC等一系列32位芯片缺貨已經很長時間,所謂的聲明只是套路。市場缺貨才是人心所向,不管是代理商還是貿易商,於是官方聲明轉發量相比之前明顯少很多。官方聲明發布當天的悄然刪除,直至第二天新的聲明重新發布,也可看出廠家的用心良苦。

STM32缺貨如火如荼的夏天,是ARM Cortex-M系列的春天

兩則聲明差異

,可以看出主要是針對產能充足,以及對市場的供貨保障上新的聲明說得更委婉,含蓄了,畢竟市場現有的缺貨狀況是不爭的事實。

2.ARM Cortex-M系列的春天

對於MCU發展來說,什麼最重要?當然是生態鏈。

筆者有幸從2007年開始接觸ARM,陪NXP、ST等MCU一路走來

  • 從最初的ARM7搭配uCOS操作系統,那時候的客戶諸多是8/16位單片機,技術服務起到了產品推廣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那時候是ARM7最鼎盛的時期。
  • 後來NXP率先推出Cortex-M3,替代自己的ARM7,那段時間也是周立功市場利潤最高的時刻。TI也試圖進入,最終即使收購了Luminary也最終沒能成功。
  • 由於STM32的出現,直接打壓了NXP的市場,Freescale放棄進入Cortex-M3,直接轉戰Cortex-M4市場,各大廠家充分認可了STM32的一統天下。
STM32缺貨如火如荼的夏天,是ARM Cortex-M系列的春天

STM32系列的風靡全國,究其緣由:

  • 首先,更親民的價格,讓其所向披靡;
  • 其次,
    完善的驅動庫直接拉低了工程師的入門門檻;進門後再看,其實Cortex-M3也不難,有種柳暗花明的感覺。
  • 最重點的是,後來廠家在生態鏈的打造,無論是針對電機應用、以太網應用還是USB等應用難點,廠家解決了大部分客戶的痛點,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IDH公司。

聽過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每一個客戶的工程師都是我們的技術支持”。這種模式避開了NXP原來依靠代理商的推廣過程中,大都難點處不會把自己的核心地方貢獻出來,都是顧左右而言它。但當市場爆棚,缺貨貌似都是主流品牌的一大難關,就如當年死於人禍的ATMEL:漲價和缺貨讓終端用戶紛紛改應用方案,以期不至於吊死在一棵樹上

STM32缺貨如火如荼的夏天,是ARM Cortex-M系列的春天

通過STM32的事件可以看出:Cortex-M系列MCU市場用量巨大,足以讓眾多終端客戶心驚膽戰。

巨大的市場是新產品的溫床:當歐美半導體企業向STM32繳械投降的時候,當技術門檻降低至可以實現的時候,當價格成為主旋律的時候,國內MCU企業必然會大批進入,發展自身的同時,以解市場供需的平衡。

國內半導體企業看到了希望:作為處理器廠家,內核統一來自於ARM公司,那麼剩下的差異就在存儲和外設功能,大大降低了門檻,加上國內資本向集成電路的聚焦,ARM Cortex系列必將成為主戰場。

STM32缺貨如火如荼的夏天,是ARM Cortex-M系列的春天

因此,可以預見,國內Cortex-M系列的春天即將來臨。事實也是,國內32位基於ARM架構的芯片廠家如雨後春筍,如靈動微電子、兆易創新、致象科技以及成立時間不久的蓉芯微等,當然更多的是還隱藏在後臺默默一遍遍流片的廠家。

那麼在32位MCU選擇上,大家提到最多的就為靈動微和兆易。那麼當我們缺貨的時候,硬件的直接替代可以為客戶節省大量的寶貴時間。兆易曾經藉助平衡車的大肆缺貨,在市場上得到了應用和獲得了知名度,雖然每個產品都有自身的bug,但是終歸要市場去驗證。

今年STM32的缺貨也同樣帶來了連鎖反應:兆易的MCU也有很多系列供應上出現缺口。

靈動微當年也曾經在平衡車市場試水103RC,只不過一直存在幕後,現在是從幕後走到臺前,從當年的設計廠商,進入到通用MCU市場,推出了一系列兼容STM32產品。但相比

兆易的軟硬件兼容度,靈動微在軟件設計上沒有完全根據STM32進行逆向設計,在模擬外設等方面存在些許差異,硬件則大部分管腳兼容。

兆易主要F1\F2\F3\F4系列,和STM32區分方法比較類似,不必多言。

針對靈動微的產品系列,目前通過官網可以看出主要為分為:F031\F103\32L050\32L051\32L052幾個系列,直接面對的是STM32F03X系列、STM32F103系列以及STM32F05X系列。特別是103系列,據廠家說法,已經補全了很多產品型號來滿足客戶需求。

相對比兩家走在前列的設計廠商,首先主打的都是更高的主頻,直接電機應用市場痛點。最終就是看哪家供貨能夠更好,市場服務能夠更全。至少,硬件管腳的兼容已經讓它們捷足先登。

曾經測試過兩家廠家的MCU,各有利弊:

  • 兆易主要受Flash的影響,其內部部分Flash僅能作為存儲空間使用,硬件管腳兼容。
  • 靈動微則主要是客戶要針對其內部模擬外設部分進行重新配置,數字部分則基本一致,硬件也同樣管腳兼容。

就像工程師經常說的一句話,“真實的世界是模擬的”,希望國內MCU廠家能夠精雕細琢,讓模擬和數字技術共同提高,打造更高性能的MCU。

以上是產品的對比和替代,技術細節上還需要時間去打磨,畢竟市場才是最好的證明。

STM32缺貨如火如荼的夏天,是ARM Cortex-M系列的春天

在市場推廣上,國內廠商的合作模式還沒有成型。共贏方能得天下,STM32的生態鏈打造讓各個參與方都有所獲益,但國內的品牌在市場和銷售上還有一段路要走。

現有國產半導體多從原先從事歐美半導體銷售的圈子類找人,現有的合作方式大都是沿襲了歐美的市場框架,能夠迅速找到市場和應用,但在銷售細節操作上,難免會有掠奪式的做法,難免讓合作者心驚膽戰。

總體而言,可以預見,國內Cortex-M系列MCU的春天即將來臨,但同時要走的路,和要邁過的坎也必須要經歷!借用革命前輩的話說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STM32缺貨如火如荼的夏天,是ARM Cortex-M系列的春天

ID:xinpianlaosi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