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热议残缺“寨门”有何深意?为了增添历史沧桑感

“为何这样设计?谁解其中意?”近日,市民张先生称,在金南大桥西头附近通往达城大寨子公园的环山路入口处,新近竣工的“寨门”是非对称形的,他一直没想明白“寨门”设计的意义。昨日,热线记者在“寨门”设计师处寻到答案:设计融合新中式风格,不对称设计是故意为之,以增添历史沧桑感。

A 网民热议 一半残垣一半墙“残缺理念”

8月20日,记者赶到西外大寨子公园二期现场见到,刚建成不久的景观标志性“寨门”,具有典型的中国风味道,青瓦飞檐,向右层层迭落的马头墙、传统浮雕,“大寨子”3个字加上粉墙黛瓦,顿觉诗意盎然。然而,“寨门”的左侧却是参差不齐的残垣,与右侧规整的墙面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也是市民张先生“看不懂”之处。

不仅张先生看不懂“寨门”设计理念,一些初见“寨门”的市民同样也“看不懂”。有市民为找到答案上网发帖求助,引发网民纷纷跟帖热议。网民“凤凰友”跟帖表达个人观点称,“昔日老寨已残缺,今朝公园留纪念!故设计如此”,受到众多网民支持,表示喜欢“残缺理念”的设计。但是,也有一些网民表示“看不懂”,甚至有网民调侃称,"公园"两字没加上,是不是为了省钱?”

B 新中式风 为了增添历史沧桑感

记者采访达州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得知,大寨子公园二期入口景观标志由该部门设计师牟先生负责。

网友热议残缺“寨门”有何深意?为了增添历史沧桑感

牟先生向记者介绍,“寨门”景观标志采用新中式风格,与大寨子公园二期的整体设计相融合。公园取名“大寨子”,是有老人曾讲述从前这里是个土匪寨,这样的说法虽没有依据,但“大寨子”确实让这个地方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传说气息。原本完美的马头墙设计成一半残缺,也是为了增添历史的沧桑感。

据牟先生介绍,墙上的圆形浮雕是四方神灵之一——朱雀,代表着“南方”。而“蝠”与“福”同音,青瓦下的蝙蝠角花是一种民间表达对幸福追求的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关于网友提出“为什么没加"公园"二字”的疑问,牟先生解释称:“加上"公园"二字,与设计意境不符,略显俗套了。”

C 拆除重建 体现达州历史文化底蕴

另据牟先生介绍,如今的“寨门”并非一开始就摆放在那里的。“之前制定的设计方案有3个。”牟先生告诉记者,新建“寨门”之初,因受成本和场地的局限,暂选了第一个方案,但建成后由于高度不够、缺乏创意,最终被拆除重建。现在这个由牟先生设计的景观标志得到了广泛认可。“之前那个设计方案,是在一块石头上书写公园名字,众人认为不够大气,就没通过。”牟先生认为,景观标志就像是公园的脸面,设计得太矮、太普通,往往会令公园不够大气别致,落入俗套,不容易让人留下印象。

为了让整个建筑更加精致,牟先生还邀请到达州市著名书法家潘广体为公园题字“大寨子”。牟先生说:“中式传统文化融合巴山书法,更能体现达州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