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最憋屈的封疆大吏:打勝仗後被洪水沖走,一放牛娃因此發大財

何為封疆大吏?封疆大吏,亦作封疆大臣,也稱封疆大員。指古代省一級長官,如明朝的都指揮使、布政使、按察使;清朝的總督、巡撫等等都是封疆大吏。而總督與巡撫的主要區別在於:巡撫掌一省財政、民政、司法,鄉試,地位略次於總督;總督則兼管數省,同時在政務之外也兼掌軍務,是個十足的封疆大吏。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出過很多封疆大吏,但有一位死的最憋屈,他就是陝甘總督沈兆霖。那他是個怎麼樣的最窩囊死法,請聽我慢慢道來。沈兆霖,生於1801年,浙江杭州人,於1836年考中進士。然後按部就班地進入官場,歷任侍講、侍講學士、詹事、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1852年,任職吏部侍郎,督江西學政。

死的最憋屈的封疆大吏:打勝仗後被洪水沖走,一放牛娃因此發大財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沈兆霖向朝廷提出了一個建議:興辦團練,來代替八旗軍和漢人綠營。清廷接納了他的建議,於是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楚軍,李鴻章的淮軍橫空出世。1858年,清軍因為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不得不與英法美三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

沈兆霖得知簽約消息後,上湊清廷說:《天津條約》中的“公使駐京”“內江通商”兩款絕不能答應,因為這兩款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後患無窮。1860年,當英法聯軍攻入北京時,咸豐皇帝坐不住了,帶著後宮妃子和一幫大臣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置京城百姓於不顧。

這時沈兆霖力主動上書咸豐,請求咸豐同意自己組兵抗敵。後來他又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命令直隸各州縣組織民團,擾襲、打擊英法聯軍。1862年,同治回亂爆發。同年,沈兆霖奉旨擔任陝甘總督,接替剿回不利的原陝甘總督樂斌。沈兆霖果然是個有能力的封疆大吏,在短短的幾個月裡,就打了好多勝仗。

死的最憋屈的封疆大吏:打勝仗後被洪水沖走,一放牛娃因此發大財

1862年7月,沈兆霖再次打了勝仗後,準備班師回家休整。可是就在班師回朝家的路上,出事兒了。7月初7,沈兆霖帶著隨從護衛30餘人,沿著今永登縣通遠砂溝向永登縣城出發。通遠砂溝是當時永登通往西寧的主幹道,就在他們行走到距離永登縣城三四里的“二道嶺”時,一場大暴雨忽然而至,乾旱的砂溝無處可避。

沈兆霖只能督促隨從加速前進,爭取早點趕到三里路外的永登縣城。沒等他們趕到縣城,暴雨引發山洪突然襲來,等看見水頭,躲避已來不及了。民間傳聞,為了鎮壓洪水,沈兆霖先將自己的靴子扔到了水裡,結果不管用。只好趕緊再把官帽扔進水裡,可是山洪更加猛烈。

危急關頭,沈兆霖不得不將陝甘總督大印也扔進水裡,但依舊不起任何作用。此時沈兆霖及30多名隨從護衛來不及逃離,都面臨滅頂之災,直接被洪水給沖走了。一個總督級別的封疆大吏竟然被洪水沖走了,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生的事,其結果直接震動陝甘官場,也引起了清廷的格外關注。

死的最憋屈的封疆大吏:打勝仗後被洪水沖走,一放牛娃因此發大財

永登縣令聞訊後,大為驚慌,深怕朝廷怪罪下來,讓他吃不了兜著走。畢竟,沈兆霖是死於自己的境內,自己有護理不周的罪責,當時縣衙內亂作一團。後來,縣令的師爺勸慰他說,山洪發作不是人力所為,屬於不可抗拒因素,朝廷無法追究責任,倒是事後可以做些補救工作。

於是縣令想了一招,將山神、土地爺、城隍等木胎泥塑像拉出來,送到沈兆霖出事的地方,狠狠的抽打了一頓,拷問一番,懲罰它們沒有好好保佑總督大人。其目地是想試圖減輕責任,矇混過關。隨後,永登縣在那裡建了一座祠堂,裡面祭祀著沈兆霖的泥像。人們便把這座祠堂稱為“沈公祠”。

事發5天后,沈兆霖的遺體才在永登滿城北門五六里外一帶被人發現。關於沈兆霖屍體的描述,《清史稿》是這樣記載的:“水退,得兆霖屍,猶端坐輿中。”也就是說:洪水退去後,找到了沈兆霖的屍體,發現他神色如常,端坐在輿中。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這自然是對沈兆霖讚美之辭了。

死的最憋屈的封疆大吏:打勝仗後被洪水沖走,一放牛娃因此發大財

因為人被洪水衝了五六里地後,早已是面目全非了。洪水襲來,就連現代化的鋼鐵小汽車也會被衝得破爛不堪,普通的血肉之軀怎麼可能抵得住洪水的衝擊而端坐輿中神色如常呢?這顯然是個善意的謊言。而沈兆霖隨身攜帶的總督大印被洪水沖走後,也被一放牛娃找到,幾經輾轉交回到總督府門。

放牛娃為此還得了50兩(其購買力相當於現在20萬人民幣)銀子作為獎勵,發了一筆大財。沈兆霖作為陝甘總督,卻在打勝仗後被洪水沖走,堪稱是死的最憋屈的封疆大吏。(喜歡的話多多關注,多多點贊,多多收藏,轉發和評論,謝謝!本人其他文章也很精彩,歡迎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