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獨角獸」企業智慧財產權管理策略

創新型「獨角獸」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策略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文章不代表IPRdaily立場#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梁健【1】 摩拜單車知識產權總監

原標題:淺談創新型獨角獸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策略

知識產權的法律屬性是一種排他性的財產性權利,從商業角度審視,其體現出具有資產與壁壘的雙重屬性。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本質就是以上述兩種屬性為支點,充分考慮知識產權和公司商業之間的各種可能性,為企業不斷創造商業價值。

對於創新型獨角獸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者而言,要想實現上述目標絕非易事,究其原因,除了初創型企業受市場競爭激烈、成本控制嚴格以及知識產權工作需要從零起步等因素的挑戰外,還面臨企業所在行業特性、市場地位、技術構成等外部因素以及文化氛圍、經營理念等內部因素的影響。

如何在創新型獨角獸企業中做好知識產權工作,這既是思考之問題也是實踐之主題。

筆者結合自身思考和實踐,認為在創新型獨角獸企業做知識產權需要有創業精神,要將知識產權工作充分融入到整個公司的創業氛圍中去,以商業思維將知識產權作為公司獨立的業務去規劃經營,在工作中始終圍繞知識產權資產與壁壘的本質屬性來開展,其目的不僅在於保障公司在目標市場的安全運營,還要最終實現知識產權本身的貨幣化及知識產權業務的盈利。

商業經營是需要管理策略的,將知識產權作為獨立業務去規劃經營也需要構建符合企業個性的知識產權管理策略,這些策略的制定,至少需要綜合考慮企業內部經營策略、外部競爭環境以及知識產權政策與法律環境等因素。一般而言,在管理企業知識產權時會基於工作內容劃分多個業務體系,包括知識產權能力建設體系、知識產權佈局體系、知識產權風險控制體系、知識產權貨幣化體系及知識產權外部資源搭建體系等。

以下針對各具體業務體系來展開詳述如何在該業務體系中制定符合企業個性的管理策略以推動目標的實現。

一、知識產權能力建設體系

知識產權能力建設體系,是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的能力保障,目的是為企業構建具有法律、技術、商業、管理等方面複合知識和技能的知識產權管理團隊。

建議多基於訴訟的維度進行知識產權能力的構建,這是因為,一方面後端訴訟對權利的檢驗可以幫助知識產權團隊提升前端對權利進行佈局的質量;另一方面訴訟與商業聯繫緊密,訴訟本身不是目的,其所服務的商業目的會幫助知識產權團隊從商業的角度理解如何進行權利的運用,理解行業玩家是如何利用知識產權參與行業競爭的。

創新型獨角獸企業商業發展迅猛、工作執行節奏快、行業競爭變化快,知識產權管理團隊除了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產權知識和技能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戰略意識、技術理解能力和商業思維等。其中,知識產權負責人作為整個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策劃者,尤其要具有商業思維,要保持足夠的商業敏感度,所有當前讓公司在知識產權業務上付出成本的地方,都是你應該考慮可以怎麼做能讓公司未來在這些地方可能產生盈利。這種考慮特別需要知識產權負責人能根據對企業商業需求、產業發展、行業競爭等的理解,及時明確知識產權工作的執行重點。

此外,對於創新型獨角獸企業而言,由於知識產權工作需要及時瞭解整個行業競爭態勢、競爭對手產品及知識產權情況、公司內部經營要素以及創新情況等全面準確的信息,因此需要在公司層面進行戰略性和系統性架構,建議在組織架構上設置獨立的知識產權部門,由企業管理層直接領導。

二、知識產權佈局體系

知識產權佈局體系,是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基礎,其目的包括:(1)將創新投入轉化為公司核心無形資產;(2)逐步構建市場競爭壁壘,積累進攻與防禦的籌碼;(3)逐步培育出具有運營價值的核心知識產權;(4)通過設計相應的制度推動公司創新文化的建設。由於商標較為顯性,佈局的時候重在考慮防禦,在進攻的維度上考慮的策略會較少一些,當然也可以基於對行業競爭的理解及時佈局一些具有許可、轉讓價值的商標。下面主要還是談談如何構建專利佈局策略來積累具有攻防價值的專利包。

專利佈局體系

之所以稱其為體系,是因為它不僅僅是要去做一個點的事情,而是需要從管理的角度去全面考慮建立起一個系統的體系。不僅要對接發明人挖掘技術方案,還要建立發明人獎勵機制以提升專利申請積極性,開展專利知識培訓提以升公司對專利的認識,開展專利評審以引導公司創新的質量,與研發團隊協同辦公以克服研發快節奏帶來的信息不對稱、保護不及時,監控競爭對手產品及專利佈局以梳理公司專利佈局長處與不足等。通過系統性的工作去搭建專利佈局所需的各種資源條件,既要務實,也需要務虛。

如果整個工作只有專利團隊自嗨,或者使其他參與人員認為專利太專業,那麼這個體系的工作效果就不會太好。迴歸到佈局策略上,要滿足獨角獸企業對資產屬性的要求,如融資活動,就需要一定數量的專利支撐;而要滿足對壁壘屬性的需求,特別是新興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市場瞬息萬變,想要利用專利為企業在關鍵時候的競爭添磚加瓦,就需要在短期內產生儘可能多的可覆蓋競爭對手技術的專利,因此,僅關注自身研發的專利佈局是遠遠不夠的。

那麼,應如何進行專利佈局呢?

首先,初創企業早期的業務模式中涉及的技術往往是行業內商業價值較大的基礎技術,也是競爭對手進入行業容易去模仿的技術,對前期的基礎技術進行專利佈局尤為關鍵;

其次,需保持足夠的商業敏感度,對於商業上判斷對業務比較重要的技術方案,不能僅考慮保護自己的方案,還應和研發人員一起,去研究競爭對手可能的替代方案,甚至對競爭對手發佈產品中的不足提出改進的方案,都要做相應的佈局;

再者,需關注行業競爭態勢,關注行業內產品和技術的迭代,識別各階段專利佈局的重點方向,新興行業發展形成一定規模後,技術關注點會從進入市場所面臨的技術問題轉化為市場形成規模後所面臨的新的問題,這些新問題的技術解決方案,就是下一階段競爭的高地,自然而然也是專利佈局的重點。

相信通過這幾個方面的佈局策略,會盡快為公司產生一批具有商業價值的專利,在市場競爭的關鍵階段能發揮進攻與防禦的作用,甚至能發揮除資本外的另一決定競爭格局的作用。

三、知識產權風險控制體系

知識產權風險控制體系,是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為保障企業在目標市場安全運營的盾。該體系主要是基於知識產權的壁壘屬性進行防禦性應對,目的是要降低公司業務在目標市場運營的知識產權壁壘,即降低或避免公司因遭遇知識產權訴訟而面臨產品禁令及高額賠償金的風險。對於獨角獸企業而言,其商業發展節奏較快,想要完全去梳理並控制風險是不太切合實際的,但仍需要對知識產權風險進行適度控制。

對風險的控制應從商業的層面去思考,從自身商業模式、產業環境及外部競爭對手出發,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策略著手:

(1)商業模式中所涉及的基礎技術方案、商標,是業務模式運營的根基,應結合公司市場情況及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前做好知識產權預警分析,並積極通過異議、無效、收購等手段去提前排除風險,力求在成本適當的情況下確保風險可控;

(2)因獨角獸企業受資本追捧,知名度較高,且新興的商業模式會改變傳統行業的競爭格局,所以在發展初期較容易遭受來自傳統行業非直接競爭對手發起的知識產權訴訟,在這個階段企業雖可採取支付賠償金等方式息事寧人,但仍建議積極應訴,以給外界傳達公司堅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態度,否則後續可能會面臨更多的知識產權訴訟,甚至在公司關鍵商業節點時遭遇知識產權訴訟干擾。在應訴過程中,需明確甄別背後所隱藏的商業目的,並根據案件的風險大小、難易程度及對方的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應訴策略;

(3)梳理產業中上、下游供應鏈合作情況,做好知識產權歸屬及侵權責任分擔的協議安排;

(4)定期監控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佈局情況,對有威脅的知識產權申請,提前做好異議、無效分析等風險預先防控工作。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良好的知識產權佈局本身也能帶來防禦效果,如一定數量的覆蓋競爭對手產品的專利必然會對競爭對手產生威懾,使其不敢輕易對你發起專利訴訟。

四、知識產權貨幣化體系

知識產權貨幣化,是企業知識產權作為獨立業務運營並實現盈利的最終目標,是知識產權部門從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轉變的必經之路,也是知識產權資產與壁壘雙重屬性在商業實踐中最本質的體現。可貨幣化的知識產權主要是指知識產權佈局體系中產生的具有運營價值的知識產權,通過積極運用許可、轉讓、訴訟、質押等運營手段,以實現貨幣化,為公司帶來直接的資金收入。

獨角獸企業所在行業一般屬於新興行業,一些玩家跟風進入行業往往受資本驅動等因素影響,屬於野蠻生長,對知識產權佈局未給予足夠重視或失去佈局先機;另外,大量資本和玩家的投入,也催生巨大的市場規模,這也為重視創新、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領先企業提供了貨幣化的機會。

此外,新興行業初期經歷過非直接競爭對手的知識產權訴訟後,隨著競爭白熱化,遲早會在直接競爭對手之間發生知識產權訴訟,這就為行業知識產權的商業變現提供了前提條件。

對於貨幣化策略而言,由於初期行業的競爭並未形成穩定的格局,跟哪些競爭對手訴訟,跟哪些競爭對手談許可、轉讓,在什麼時機去做,都需要服務於公司整體的商業競爭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許可、訴訟等貨幣化手段受制於談判或法律程序所需要的時間週期,要提醒公司決策層在制定公司商業策略時應該將這個時間週期考慮進去。

在獨角獸企業發展初期,知識產權工作主要還是服務於企業更好地參與競爭。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知識產權貨幣化對知識產權部門來說是一大步,但對企業來說還是一小步,不能過分誇大知識產權貨幣化在初期對公司整個商業經營的效果。當行業競爭格局逐漸形成時,貨幣化的機會會更多。但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中,競爭對手之間在技術上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是否具有足夠領先的知識產權佈局,將對知識產權貨幣化的效果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五、知識產權外部資源搭建體系

知識產權外部資源搭建體系,是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目標得以實現所必需的外部保障。其主要目的是:(1)為實現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目標尋求優質外部服務資源,尋求志同道合的事業合作伙伴,由於外部資源的核心是人才,因此,歸根結底是尋求最優秀、最匹配的專業服務人才;(2)提升政府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對新興企業創新及知識產權保護的瞭解。

獨角獸企業初期一般知識產權團隊規模較小,甚至沒有設置專門的知識產權部,往往一個人需要幹一個團隊的事情,特別需要外部專業服務機構分擔部分工作,與業內頂尖專家的合作,也有助於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者形成更好的視野和格局。

此外,公司業務節奏較快,需要中介機構服務更加靈活,雙方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甲方、乙方關係,應成為實現工作目標的共同創業者。在國家大力倡導促進創新,加強知識知識產權保護的背景下,與各級政府知識產權主管機關建立溝通聯繫,有助於幫助主管機構瞭解創新主體知識產權保護情況,也有助於創新主體在政府的支持下解決一些知識產權工作需求。

所謂“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筆者結合自身長期在企業從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一些實踐,對如何以知識產權貨幣化及盈利為導向去規劃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做了一些策略性思考,希望能給創新型企業的知識產權同仁們一些啟發,但每一個企業都有自身的客觀情況,上述策略也並非都是適用的或者正確的,拋磚引玉,歡迎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梁健,先後畢業於重慶大學、北京大學,獲工學學士和知識產權法法律碩士學位,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現任摩拜單車知識產權總監,帶領團隊全面負責公司知識產權事務。其擁有多年知識產權實務工作經驗,曾在漢能、樂視等跨國公司的知識產權部任職,處理業務包括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構建,核心專利包搭建,專利無效,專利訴訟,專利許可,FTO專利分析,商標佈局,著作權登記,開源遵從等。在摩拜工作期間,其全面主導呤雲科技v.摩拜、胡濤v.摩拜、易路達v.摩拜等多起影響力專利訴訟案件,均取得有利結果。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作者:梁健【1】 摩拜單車知識產權總監

編輯:IPRdaily趙珍 校對:IPRdaily縱橫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