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彥直沒作品沒背景,宋慶齡爲何選他爲孫中山先生修陵墓?

呂彥直沒作品沒背景,宋慶齡為何選他為孫中山先生修陵墓?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區內,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寢。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中山陵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從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鍾”。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呂彥直沒作品沒背景,宋慶齡為何選他為孫中山先生修陵墓?

長眠這裡也是孫中山生前的願望,早在1912年春天,已經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的孫中山,與中國國民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一起到南京紫金山打獵散心。當他們一行人坐下來休息時,孫中山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背靠青山,前臨平川,氣勢十分雄偉,於是他笑著對身邊的幕僚說:“待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

呂彥直沒作品沒背景,宋慶齡為何選他為孫中山先生修陵墓?

孫中山攜隨行人員在紫金山狩獵(左起六孫中山)

為孫先生修陵寢可以說是當時每個中國設計師的願望,早期官方向全國徵集設計方案時,很多有名的設計師都積極參與其中,而中山陵的最終設計師呂彥直和其他人一比,簡直毫無名氣可言。就是這樣一位設計師又是為何能夠為孫先生修建陵寢的呢?

呂彥直沒作品沒背景,宋慶齡為何選他為孫中山先生修陵墓?

呂彥直

1925年3月12日上午9點30分,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孫中山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東城鐵獅子衚衕5號與世長辭,享年59歲。3月13日,國民黨中央通令全體黨員佩帶黑紗,停止宴樂,開始公祭。就在全世界華人紛紛哀悼這位偉人之時,一個問題擺在了人們的面前:孫先生的遺體要安放何處?

呂彥直沒作品沒背景,宋慶齡為何選他為孫中山先生修陵墓?

1925年4月21日宋慶齡等登上紫金山為孫中山先生選墓址

1925年5月15日,孫中山葬事籌備委員會在《申報》等報紙上發表文章,向海內外公開懸賞徵求陵墓設計圖案。截至9月15日,40多份應徵方案相繼出爐,籌委會還專門請來了專家進行評選。9月20日下午兩點,宋慶齡來到會場,在仔細審閱過後,將目光牢牢鎖定在了其中一份作品上。

呂彥直沒作品沒背景,宋慶齡為何選他為孫中山先生修陵墓?

這位設計師從不同的角度繪製了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整體看上去簡樸渾厚、莊嚴肅穆。既有中國古式建築風格,又大膽創新,以墓道和臺階為依託,把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墓室,全部串聯在同一條軸線上。寬闊的廣場、墓道、臺階,全都是為了適應大型公共祭奠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除此之外,整個陵墓設計最奪人眼球的要數它的俯視平面圖。外形好似一口大鐘!寓意警鐘長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體現出墓主必須喚醒民眾的願望。最終,這幅作品被宋慶齡以及三位專家一致評選為第一名。而這幅作品的設計者就是呂彥直,那一年他31歲。

呂彥直沒作品沒背景,宋慶齡為何選他為孫中山先生修陵墓?

呂彥直的求學經歷可不像他的求職經歷一樣不出彩,甚至可以說是一名高學歷人才。1913年,19歲的呂彥直從清華學堂留美預備部畢業,考取了庚子賠款公費生,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建築。

為了給孫先生設計一個完美的陵寢,呂彥直和其他設計師不一樣,沒有僅靠官方放出的陵墓選址圖片來設計,反而不辭勞苦,多次帶著墓址地圖,衝破軍閥混亂時期的交通險阻,來到南京東郊,登上紫金山的中茅山南坡,反覆勘察墓址地形,力求設計的完美與合理。

呂彥直沒作品沒背景,宋慶齡為何選他為孫中山先生修陵墓?

為了直觀起見,每當畫完一稿,他就用桐油灰捏造設計模型,然後,對著模型修改畫作,修改完後再捏造設計模型。如此循環反覆、精益求精,這才有了南京中山陵的設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