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漫步城市,清澈見底、繞城而過的流沙河宛若一條絲帶點綴其間,沿線的綠地、公園與河道相映相稱,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走過鄉村,農家雞犬相聞,村莊花叢掩映,鄉土氣息濃郁的民居、風景秀麗的田園風光,儼然一幅“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情畫卷……

近年來,臨澤縣堅持生態優先發展理念,加大水氣和土壤汙染治理力度,加快生態功能區和美麗鄉村建設,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加強汙染防治 共建美好家園

湛藍的天空點綴著朵朵白雲;清澈的湖裡魚兒遊樂嬉戲;潔淨的土壤產出優質健康的食品……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讓棗鄉人更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該縣紮實開展水氣土汙染治理,加強黑河臨澤段控源減汙達標整治,全縣兩條重點河流、28條山洪溝道、12座水庫及21條骨幹渠道全部納入河長制管理體系,採取控源截汙、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封堵等措施,加大河道排查整治力度,持續改善河道周邊生態環境。認真落實燃煤鍋爐拆除、農村改炕改灶等措施,採取清潔能源改造、淘汰停用或達標治理,完成燃煤鍋爐整治42臺330蒸噸,城區實現燃煤鍋爐汙染“清零”;加強煤炭經營市場整合,嚴格管控煤質,建成縣煤炭集中交易市場和6個鎮二級配送網點,城區經營性餐飲單位清潔能源使用和油煙淨化裝置安裝率均達100%;推廣新能源車輛,更新純電動公交車1輛、雙燃料出租車62輛,累計淘汰黃標車234輛。上半年,城區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66.3%,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19。

紮實開展土壤汙染治理,從2013年開始連續6年出臺秸稈飼料化利用扶持政策,整合資金815.3萬元,推廣秸稈高效利用技術,建成青貯窖11860座99.46萬立方米,年均青貯黃貯玉米秸稈60萬噸,秸稈資源轉化利用率達80%以上。推廣尾菜直接還田技術,處理尾菜面積1.15萬畝,處理量1300萬公斤。制定2020年化肥零增長行動方案、農藥零增長行動方案,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完成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推廣應用面積42.1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90%,化肥利用率達40.2%。

編織綠色風景 築牢生態屏障

在沙柳路十里畫廊沿線,亭臺水榭、茅屋釣園,田園綜合體、桃林花海、美麗鄉村,一處處景觀構成一幅迷人畫卷延伸向遠方。

該縣大力實施林業生態工程,完成營造林21.4萬畝,更新改造綠色通道348.1公里,初步形成內有農田防護林網,中有防風固沙林帶,外有天然植被封育區的綠洲生態防護林體系,生態安全屏障作用進一步凸顯。依託三北防護林、新一輪退耕還林、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全面開展交通大林帶、黑河生態帶、城市綠化帶、美麗鄉村帶、北部防沙帶和雙泉湖溼地公園“五帶一園”及全域國土綠化,全縣森林面積達70.9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7.35%;城區綠地面積達264.46萬平方米,綠地率達46.2%。累計爭取項目資金8000萬元,實施溼地圍欄、退耕還溼等工程,建成溼地圍欄150多公里,溼地植被恢復0.31萬畝,退耕還溼0.012萬畝,生態補水0.5萬畝次,渠系疏浚50公里,溼地人工造林修復0.3萬畝,溼地自然修復0.275萬畝,修建溼地管護站1處200平方米,埋設溼地界樁3500個,設置溼地樣點、樣方、樣線,開展溼地生態監測和宣教培訓,有效遏制溼地面積萎縮、溼地生態退化。

守護魅力田園 擁抱美麗鄉村

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廢舊農膜回收循環利用,畜禽進小區、後院變庭院……在臨澤,一個個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已逐步成為農村百姓的幸福家園,托起了鄉村群眾的小康夢想。

該縣制定印發《臨澤縣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深入開展全域無垃圾示範縣創建活動,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目前已實現鎮均3輛清運車、村均1處垃圾收集點,社均2至3個垃圾鬥、1名保潔員的衛生保潔城鄉全覆蓋,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大力開展農村面源汙染防治,頒佈禁燒令,採取發放補助金或置換新農膜等措施,大力推廣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累計建成鎮廢舊農膜回收站14個、村回收網點71個,目前,已回收可再生垃圾398.8噸,有毒有害垃圾23.6噸,廢舊衣物50多噸,落實獎補資金350萬元。加大畜禽養殖汙染防治,投資1644.9萬元,劃定禁養區面積558平方公里,完成禁養區內15個養殖場區關閉搬遷任務,89%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固體廢物和廢水貯存處理設施,新建年處理5000噸的病死畜無害化處理中心,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