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東郊小火車

天裡村位於哈爾濱東郊16公里處,北臨松花江、西靠阿什河,適種水稻,素有魚米鄉之稱。日本侵華之前,就對此地垂涎三尺。“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將此作為武裝移民的重點地區。1932年2月佔領哈爾濱後,採取武裝鎮壓、強行驅逐等手段,迫使這裡的中國農民離鄉背井,霸佔了這片土地。據《黑龍江移民概要》載,至1934年,哈爾濱郊區的日本開拓團已發展到9個,704戶,2496人,強佔水稻的耕地22500畝。

1934年5月,日本開拓團在天裡村舉行部落奠基儀式。部落工程包括神殿、民宅小學校、圖書室、醫療所、浴池、派出所等。部落呈長方形,佔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所有房舍均按日本風格建造,彷彿把一個日本村莊整體搬到這裡。他們還把電從哈爾濱引到這裡,供照明和使用電器。同年11月8日,部落工程竣工。

哈爾濱東郊小火車

日本開拓團設在哈爾濱東郊的天裡村部落(資料片)

日本選拔天裡村成員的條件十分嚴格,必須是日本天理教的忠實信徒,兩批團員共到達68戶,340人,除成年男女外,還有老人和兒童,來自日本北海道、長野、奈良、大阪等地。他們害怕中國人反抗,組建自衛團,在部落四周挖了一圈壕溝,修建崗樓、架設電網。組建自衛團,由日本軍部發給槍支彈藥,晝夜巡邏放哨,防禦中國抗日武裝進攻。每天晚上,天裡村的日本老少還集中到小學校學習中國漢語。他們十分信奉神靈,幾乎每天都到神殿裡燒香拜佛,家裡有新鮮果菜,也要先敬奉神靈,祈求神仙保佑。

日本人僱用中國農民為他們種地,有長工,也有短工。品種有:水稻、黃豆、玉米、土豆、蘿蔔、窩瓜、黃瓜、西瓜等。還飼養了豬、馬、牛、羊、雞、兔、蜜蜂等物。並製作醬油、豆油、和釀造日本酒。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日本人在村裡挖了十幾個醃鹹菜的大水泥池子,長寬各約12米、深3米,每年上秋,在池子裡醃製蘿蔔、黃瓜等日本風味的鹹菜,醃好後裝進特製的鐵桶裡密封。日本開拓團把從這裡掠奪到農副產品,源源不斷地供給日本軍隊。

哈爾濱東郊小火車

當年日本開拓團建在天裡村的日本神殿(筆者拍攝)

當時從天裡村到三棵樹火車站道路泥濘難行,加之附近新立屯、鴨子溝、成子屯等處日本開拓團掠奪來的農副產品也要運往三棵樹火車站,為解決運輸問題,日本統治者專門鋪設了這條小火車鐵路。1936年4月,有日本東亞勸業株式會社勘測完成,同年6月2日,在天裡村西門外舉行了開工典禮。1937年8月2日正式通車。

小火車鐵路軌距762毫米,曲線半徑160米,最大坡度25‰,設橋涵21座,全長15.3公里,途設新立屯、偏臉子、太和店停車點、終點是三棵樹道口街(現哈東站跨線橋下)。小火車最多可牽引十幾節車廂,客貨混載,每天往返一至兩趟,大約60人乘車。有兩臺小火車機車,一臺燒煤,一臺燃柴油,設有機車庫。據天裡村89歲的王金老人回憶,票價很貴,單程5角(當時一雙上好的日本膠鞋6角錢)。日本人對小火車鐵路只用不修,小火車跑起來東搖西晃,1940年開春,由於線路下沉,一列滿載鹹菜的小火車行至天裡村外曲線翻車,受傷的日本人狼哭鬼嚎,數不清的鹹菜桶滾得滿道都是,日本人強迫中國農民進行復救。

哈爾濱東郊小火車

1946年被遣送回國的日本人在葫蘆島登輪船(資料片)

1945年秋天的一天,中國農民發現天理村的日本人抱頭痛哭,如喪考妣。原來,廣播裡傳來日本天皇宣佈投降的消息。幾天後,哈爾濱開來的蘇軍坦克來到天理村,30多名蘇軍士兵挨家挨戶審查日本男人。蘇軍士兵在天理村住了兩天,走時帶走了153個日本男人。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解放,民主政府遣送日本人回國。僅天裡村一帶,民主政府就組織了30掛馬車,把走投無路的日本老少送到哈爾濱、三棵樹火車站集中,然後乘火車去錦州葫蘆島,登輪船回東洋老家。

十年前筆者曾到天理村採訪,當年的輕便鐵路已坦蕩無存、壕溝和鹹菜池子,早已都被村民填平蓋上了房子。日本神殿和小學校舍保存尚好。神殿已被有關部門建成“未成年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寒暑假組織學生到此參觀受教育。

參考資料:《哈爾濱太平區志》、《三棵樹工務段志》、《哈爾濱文史1995年第2期》、《黑龍江移民概要》。並採當地89歲的王金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