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閒者淺談劃時代的古錢幣開元通寶

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開元通寶,開元通寶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其版別歷史的躍遷,從一開始的普通版別到後面的會昌版別,一共經歷了十二種“變化”;還有開元通寶不是年號錢,很多人誤以為是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元年號發行的,其實不然,開元通寶在初唐時便已經開始發行了。開元通寶可以說是幾乎貫穿了整個唐朝,從初唐到盛唐再到衰唐。為何現今收藏品藝術對開元通寶熱度愈加火熱,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一窺究竟。首先,先來了解歷史大背景。

在隋煬帝大業十三年,當時民不聊生,天下開始大亂,唐國公李淵看準時機,起兵攻下隋都,先是擁立楊侑為帝,過不久廢了楊侑,自立為帝,這便是唐朝建立的開始。而唐朝初建,為了統一全國,簡化軍餉籌集步驟,唐朝建國初期仍然沿用五銖錢。在唐朝前幾個朝代,由於漢代的五銖錢在當時流通700年,且每個朝代的五銖錢標準不一,導致當時的貨幣混亂。在唐朝初期穩定後,唐高祖李淵便親自主導,由歐陽詢監製,改鑄統一的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如同漢代的五銖錢般,錢幣也真正開始成為貨幣符號,不再以貨幣自身價值來交換了。以後歷代都沿用通寶,並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鑄於幣面。如後梁的“開平通寶”、南唐的“大唐通寶”、北宋的“元豐通寶”、遼的“重熙通寶”、金的“大定通寶”、元的“至正通寶”、明的“洪武通寶”。而辛亥革命後廣東、福建等地的“民國通寶”則是我國最晚的通寶錢幣。

有閒者淺談劃時代的古錢幣開元通寶

判斷一件收藏品其價值,要看幾點要素,第一點,歷史性,是否有歷史,年代越久遠,其價值都不會太低;第二點,意義性、標誌性,其藏品如有標誌性或意義性的存在,其價值會再度往上攀升。比如秦代的錢幣,統一了秦代之前的貨幣,比如漢代的五銖錢,在歷史中流通的700年,比如唐朝的開元通寶,將錢幣變成了貨幣符號,後面歷代都沿用通寶;第三點,稀缺性,越是有歷史,越是有標誌性或意義性的收藏品,其量都不多太多,導致此類收藏品可遇不可求,千萬金都難求。而開元通寶便具備了這三點要素,這也是開元通寶如此火熱的原因。

有閒者淺談劃時代的古錢幣開元通寶

而下圖是小編有幸見到的其中開元通寶,此組“開元通寶”錢背所鑄的情況看,部位規範,整體佈局協調,線條粗細勻稱、弧度大小適中、兩端渾圓,使人觀之,既無誇張之感,又無添足之嫌。此組古錢幣品相極佳,而且包漿自然柔潤,從正面看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埋藏千年的歷史韻味,極具收藏與鑑賞價值。

有閒者淺談劃時代的古錢幣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的鑄制與流通,在我國錢幣形制發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開元通寶簡稱開元錢或通寶錢。開元即“開國奠基”之意;通寶則是“流通寶貨”之內涵。銅錢名曰通寶,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貨幣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錢為寶,則意味著貨幣即財寶觀念的增強和人們對其崇拜程度。

據小編了解,2016年,在中國秋季古錢幣交易會專場,驚現兩枚開元通寶,分別是背星版和背月版,起拍價分別是150萬、170萬,經過多次競拍,最終背星版開元通寶以254萬達成成交,而背月版則以當場古錢幣最高價315萬達成成交,再一次刷新古錢幣最高價記錄。由此可見其價值之珍貴。

以上便是小編對開元通寶的有限瞭解,如有建議的小夥伴,可在評論區留言,小編看到即會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