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清朝的總督節制數省,沒有爆發「安史之亂」

總督是明清時期的封疆大吏,不同的是明朝的總督在天下有亂時設立,如明末民變闖王往往穿插迂迴於各省,為了統一協調指揮設立總督管理數省軍務以便協調。清朝自入關之後常設總督,作為封疆大吏管理一省或數省的軍務政務,但是清朝沒有發生類似唐朝安史之亂這種地方割據行為原因何在呢。

唐朝開元年間,為了提高北方軍事效率,在北方設立了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北庭伊西8個節度使區,加上劍南嶺南一共十大節度使。節度使原為軍區的最高長官,慢慢掌握了地方權利,真正做到了軍權財權政權集一身。節度使可以任命自己轄區的官員,所以地方的刺史只能是節度使的下級關係。而明清總督手下的將領和巡撫是朝廷任命,想調整一些重要的官職也需上報朝廷批准。且清代總督難以主政一方太長時間,難以形成自己的勢力,像安祿山連做14年節度使不挪地方的情形難以在清朝發生。

為什麼清朝的總督節制數省,沒有爆發“安史之亂”

節度使實際上是邊防軍區,擁有大量的邊防軍。如唐朝將大量精兵屯於邊境,造成了外重內輕的局面。安祿山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大唐幾十萬的精銳在他手上,想不造反都對不起掌握的資源。清代總督相比唐代節度使就蕭條多了,總督手下雖有幾千人的督標但是調動也需朝廷同意。且總督轄區還有其他軍隊,綠營兵歸提督節制,此外轄區內還有朝廷直接駐派的八旗軍,這些人都是總督無權管理的。

為什麼清朝的總督節制數省,沒有爆發“安史之亂”

清朝九大總督

清代是中央集權的巔峰,專制水平之高是唐代無法比擬的。清朝為防止總督割據設置的第一道防火牆是巡撫,巡撫是一省之長朝廷十分重視巡撫,有意讓巡撫和總督互相牽制,此外學政也是隸屬朝廷的,都是朝廷故意讓地方互相掣肘。此外清朝還設立秘折制度,地方官員可以隨時向朝廷舉報,恐怕總督剛有造反的舉動皇帝就已經獲悉,並派綠營兵剿滅了。

為什麼清朝的總督節制數省,沒有爆發“安史之亂”

直隸總督袁世凱

唐代節度使制度的漏洞造成了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後朝廷更無法管理這些地方諸侯們。清朝的中央集權使得地方上形成了嚴密的牽制和監督,很難發生軍閥割據的情況。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清朝中央集權逐漸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