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審美差異有多大?看看如此精美絕倫的中華國寶就知道了

故宮博物館已經舉辦了不少的瓷器展,而這次是以「哥窯」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在陶瓷的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而哥窯最為著名的當然是有“金絲鐵線”之稱的開片釉瓷器,又叫冰裂紋瓷器,說白了就是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這種以殘缺為美,最能體現東方審美的獨特趣味。

東西方審美差異有多大?看看如此精美絕倫的中華國寶就知道了

也有這許多好聽的名字,按顏色分為金絲、鐵線、淺黃魚子紋、鱔血,按形狀分為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這些傳神具有韻味的名字,可以看出中國古人是多麼喜愛這些開片釉瓷器。

哥窯陶瓷的胎體顏色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但是就比較少了。釉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著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瓷器表面佈滿了許多的小裂紋,細細觀察,裂紋變化多端,由獨特的燒製工藝造成的自然開裂。形成的紋路獨特而美觀。

東西方審美差異有多大?看看如此精美絕倫的中華國寶就知道了

為什麼說20世紀前的外國人無法理解這種審美呢?

縱觀世界瓷器發展史,中國的瓷器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有相當一段時間站著絕對的統治地位。歐洲貴族以擁有中國瓷器為榮,可以從哪些西方油畫中窺見。到了十八世紀,歐洲各國才逐漸掌握了制瓷技術。從而對比中國的瓷器和西方的瓷器,就可以看出東西方在審美趣味上的差異。

中國的瓷器,無論是從制瓷工藝,審美品味,代表著最高峰的成就是在兩宋,造型的拙樸,簡潔含蓄,這應該算是中國文化中的“古典美學”。反觀歐洲的瓷器,大多彩豔麗,色彩斑斕,有的瓷器鑲上金邊,鏤絲,與中國傳統文化追求的單色的素雅背道而馳,追求的那種精緻華美。

東西方審美差異有多大?看看如此精美絕倫的中華國寶就知道了

▲南宋 哥窯灰青釉罐

那麼中國的冰裂紋瓷器所表現的殘缺之美,純粹的形式之美,秩序與變化之美,是老外所難以理解的。

開片釉是怎麼造成的?

關於“金絲鐵線”有一個故事傳說:相傳在宋代時期龍泉縣那個地方,有一位叫章村根的人,制瓷手藝非常了得,以製作的青瓷最為著名,是當時很有名的制瓷藝人。他膝下有兩子,分別叫章生一、章生二,孩子倆從小便跟隨父親學習制瓷手藝。兄弟倆性格不一,老大為人厚道,吃苦耐勞,肯鑽研,肯學習,深得其父的真傳。不過老二也不差,亦有絕技在身。章村根去世之後,哥倆由此分家,分別開了窯廠。

老大章生一的窯廠便是著名的“哥窯”,他弟弟章生二的窯廠便是“弟窯”了。兄弟兩個都燒製青瓷,各獲取了不錯的成就。但是老大章生一的制瓷技術比老二章生二要更高一籌,燒出的“紫口鐵足”的青瓷,名滿天下,名聲都傳到了皇帝耳中。皇帝看過老大章生一制的瓷器後,非常的喜愛,龍顏大悅,便下旨欽定要章生一為其燒製青瓷。

東西方審美差異有多大?看看如此精美絕倫的中華國寶就知道了

這個在當時是多麼大的成就。老二心眼太小,以為是父親偏心老大,便生起了嫉妒之心。在老大燒瓷不注意的時候,把粘土扔到了章生一使用的釉缸中。老大也沒有發覺,便用這個摻和了粘土的釉塗到了胚上面。等燒成後,一開窯,整個窯瓷器的釉全部裂開了,裂紋大小不一,有粗有細,形狀也各不同,佈滿了整個瓷器。此景象把老大章生一驚呆了。

這個結果著實把老大章生一給愁壞了,但老大心性堅韌,重新振作精神,準備重新來過,便破罐子破摔,把端在手裡的濃茶,一把潑到了“失敗”的瓷器上。這時候,瓷器上的裂紋馬上變成了茶色,看到此變化的老大,有著極高審美的他,靈機一動,便把裂縫塗上了墨汁,裂封立即變成了黑色線條,變成就了“金絲鐵線”。

東西方審美差異有多大?看看如此精美絕倫的中華國寶就知道了

▲南宋 灰青釉三足尊式爐

科學的說法▷▷▷

如果釉和胎的熱膨脹係數差別很大,那麼瓷器冷卻的時候就會崩裂釉面,形成細碎的裂紋。

所以控制膨脹係數,便可以得到不同的裂紋。當坯、釉的熱膨脹係數相差太大,龜裂程度就越大,相當大的壓力下就會出現剝落現象。當應力較小時,出窯後幾天才會發生大的網狀裂紋。利用這種性能,可以通過調整釉的配方,便能掌握裂紋藝術釉

東西方審美差異有多大?看看如此精美絕倫的中華國寶就知道了

▲哥窯青釉弦紋瓶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最神秘的宋五大名窯哥窯,那就就趕快前往故宮博物館參加 「哥窯瓷器展」吧 ,欣賞中國燦爛的瓷器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