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武則天稱爲閣老的狄仁傑,爲何官位卻只被其封賜到三品?

蜜瓜醬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唐朝(包括武則天的武周王朝)宰相就是三品官。在這裡介紹一下唐朝的宰相由哪些人組成吧。


唐朝為了遏制相權,將宰相權力一分為三,實行三省六部制。即中書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別負責各類事宜。三省長官同為宰相。

三省雖然並立,但官職品級卻有不同。三省當中,尚書省的級別最高,長官尚書令正二品,副長官左右僕射從二品,下設六部二十四司,六部長官稱尚書,正三品,副長官侍郎,正四品。而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侍中都是三品。也就是說,尚書省隨便出一個尚書都跟中書、門下省的長官平級,左右僕射更是高於二省長官,更不要說尚書令了。


但是,此後尚書令卻是一直空缺的,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曾擔任尚書令一職,他做了皇帝,便無人再敢擔任,於是,尚書省日常事務是由左右僕射負責。而由於尚書省長期沒有正職長官,所以反而比中書門下二省矮了一截。這也算是一種互相制約。

正常程序,由中書省草擬詔書,經皇帝同意後發門下省,門下省審核後發尚書省執行。由於門下省對中書省草擬的詔書有批駁的權力,所以,一旦中書門下二省意見不統一,勢必造成辦事效率嚴重低下。所以,唐代實行政事堂制度,由門下省長官侍中和中書省長官中書令事先對各類政務進行商議,達成意見一致。所以,政事堂才是唐代的政府決策機構,後來能入政事堂開會的人才會被稱為“宰相”。

那政事堂會議會由哪些人參加呢?侍中和中書令是必然參會的,負責尚書省的左右僕射是不是參加視情況而定。如果皇帝覺得他們有資格參加,就會加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如果沒有這個頭銜,就沒資格參會,只能負責執行,也就不能稱作宰相,還有些官職低的大臣,如果皇帝覺得他們應該參與決策,會加授他們“同中書門下三品”,這樣他們也算宰相。所以,唐代宰相數量並不統一。整個宰相班子由三品的中書令、侍中和被授予“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官員,及或許存在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左右僕射組成。


後來武則天將門下省改稱鸞臺,長官稱納言;將中書省改稱鳳閣,長官稱內史,級別等都沒有變化。狄仁傑曾先後擔任地官(武則天改制後的戶部)侍郎同平章事(等同宰相)、鸞臺侍郎(門下省副長官)同平章事、納言(門下省長官)、內史(中書省長官)。是不折不扣的宰相,三品。

最後說一下唐朝(包括武周)既然宰相才三品,那一二品都是些什麼官呢?也有官職的。除了前面說過尚書令正二品、左右僕射從二品之外,一些榮譽官職(三公)如太師、太傅、太保、司徒、太尉、司空等都是正一品;開府儀同三司(享受三公待遇)、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就是從一品,此外還有些一二品的武職將軍。一般擔任過宰相的人如果年紀大了退休了會授予一些一品榮譽官職,還有的就是死後追授了,比如狄仁傑死後就追授了正一品司空,活著的話不是很容易獲得。


伊耆角木


自曹魏官制以品定級之後,高品級比如一二品都是作為勳臣顯貴的加官所用。

比如,唐代通常以中書令,侍中,左右僕射為宰相,但是這些高級官職一般不授予。經常以同中書門下三品,作為宰相的實際官職。

後來,所謂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太子三師三少才是一品二品職務。

所以,唐代三品職務基本就是宰相。尚書不過四品,刺史也只五品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