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與「湖廣填四川」有什麼關係

關於四川人的來源,人們常說“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言外之意,四川人不都是土生土長老川人,而多半是湖廣移民的後代。

為什麼說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與“湖廣填四川”有什麼關係

明末清初之際,受戰亂和自然災害影響,四川人口驟減,“蜀人受禍慘甚,死傷殆盡,千百不存一二”,湖廣等省移民大量湧入。對此,清末《成都通覽》記載“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民國《巴縣誌》也記載,“自晚明獻亂,而土著為之一空。外來者什九皆湖廣人”;《資州志·雜編》記載的更為明確“本境分五省人:一本省,二楚省,三粵省,四閩省,五贛省。

為什麼說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與“湖廣填四川”有什麼關係

如此看來,四川人口的構成,除了本地老川人之外,還有人數眾多的湖廣人,以及廣東、福建、江西等地移民。“正如四川一句民諺傳唱的那樣“大姨嫁陝二姨蘇,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相逢問原籍,現無十世老成都。”

四川號稱“天府之國”,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歷史上卻屢遭戰亂。

為什麼說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與“湖廣填四川”有什麼關係

南宋時四川有人口千萬之餘,宋亡之時已耗減大半,至元初只剩60多萬了。

明末清初之際,地主武裝、清軍、南明軍、張獻忠起義軍各種勢力交織,四川變得愈發動盪不安起來。先是張獻忠陣亡西充後,川人死亡過半;緊接著明軍內部爭權奪利,戰火不斷;隨之,張獻忠餘部孫可望、劉文秀入四川,與清軍激戰;最後吳三桂叛亂,攻入四川。在短短的三十多年內,四川大小戰亂不斷,人口大幅度減少。

為什麼說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與“湖廣填四川”有什麼關係

戰事接連發生,屍橫遍地,耕地荒蕪,“大頭瘟”、“馬眼睛”各種瘟疫接踵而至,這也加劇了四川人口的銳減。

在此背景下,湖廣填四川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歷史上,湖廣填四川至少發生了兩次。

一是元末明初的時候,先是明玉珍帶領十幾萬軍民進入四川,開創夏國後,不少楚民入川。明滅夏後,明太祖朱元璋又大力推行江西湖廣、湖廣填四川的政策,繼續大量移民。這次移民在朝廷的推動下,持續了三十多年,川地人口快速增加。

為什麼說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與“湖廣填四川”有什麼關係

二是清初康熙帝繼續推行湖廣填四川的政策。這一時期,不止湖廣,其他省份的移民遷徙到四川。這次的移民規模更大,達百萬之巨,四川的移民構成發生了全面變化。根據清末《成都通覽》記載“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主要由湖廣、河南、山東、陝西、江蘇、浙江、廣東等十幾個省份構成,其中湖廣最多,達到四分之一左右。

當然,除了規模比較大的這兩次,其餘時期的移民也都悄然進行著,如抗日戰爭時期、建國後,也有長江中下游大量居民遷居四川,繁衍生息。

為什麼說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與“湖廣填四川”有什麼關係

“湖廣填四川”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人口遷移事件,一改由來已久的移民由北到南的慣例,開創了自東向西的先河。湖廣移民的到來,既恢復了人口和農業生產,還對川地的居民性格、文化習俗等產生了深刻影響。至今,我們在“川話”、“川菜” “ 川酒” “ 川戲”中或多或少仍能找到湖廣移民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