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華佗的心思和被殺的原因

操即差人星夜請華佗入內,令診脈視疾。佗曰:“大王頭腦疼痛,因患風而起。病根在腦袋中,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不可治療。某有一法:先飲麻肺湯,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方可除根。”操大怒曰:“汝要殺孤耶!”佗曰:“大王曾聞關公中毒箭,傷其右臂,某刮骨療毒,關公略無懼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操曰:“臂痛可刮,腦袋安可砍開?汝必與關公情熟,乘此機會,欲報仇耳!”呼左右拿下獄中,拷問其情。賈詡諫曰:“似此良醫,世罕其匹,未可廢也。”操叱曰:“此人慾乘機害我,正與吉平無異!”急令追拷。

-《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曹操一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華佗的心思和被殺的原因

《三國演義》中這一段華佗給曹操治病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書裡曹操說華佗想為關羽報仇所以殺他,這其實是作者藝術加工,並不是史實。但華佗的結局在歷史上還是被曹操殺了。千百年來,很多人都存有兩個疑問,一、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華佗的治療方案真的可行嗎,成功率有多大?二、華佗是當世名醫,如果曹操不採納方案,不用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殺人呢?第一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華佗所說的"風涎"究竟是個什麼東西?中醫四大經典《金匱要略》中說:“涎者,同涕一物耳,受風而起,脾風多涎,至天柱及耳後,則為風涎。”由此可見,“涎”一般是指某種液體,“風涎”應該是指腦出血後殘留的淤血塊。也有人說"風涎"也可能就是良性腫瘤,曹操頭疼也許是腦中腫瘤對腦神經的壓迫結果。不管怎麼說,華佗的方案就是東漢版本的“開顱手術”,現代的開顱手術是通過精密的機械設備在顱骨上切開裂縫,拉開顱骨後進行一些治療。開顱手術具有很高的風險性,後遺症很多,常見有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

曹操一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華佗的心思和被殺的原因

由此可見,即便是在醫學發達的現代,也要有精密的設備和團隊配合才能開展這個手術,而華佗的設備呢?只是一把斧頭,沒有B超的指引下,華佗要砍多少斧才能找到病灶,斧頭下去,止血問題怎麼解決?斧頭的顱骨切口後期如何癒合?斷裂的碎骨插入腦中怎麼辦?這些華佗肯定沒有預案,一斧頭下去,巨大的衝擊力必然傷及小腦和腦幹,第一時間內 ,曹操肯定是去陰曹地府報到了,頭風肯定治好了,只是人也沒了。以當時的醫療技術和條件,此法根本不可行,從這點說,曹操直接把華佗咔嚓了,一點都不冤。話又說回來了,以華佗名醫的見識,他自己有幾斤幾兩不知道嗎?為什麼非要不可為而為之呢?其實在正史中非常容易就能找到答案,這也是華佗被殺的真正原因。華佗是不可能真的去給曹操開顱的,他故作驚人之語不過就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醫術之能,進而邀功請賞,謀取個官職,曹操真的要他治療時,他必然說時機不成熟,先用湯藥慢慢調理,很簡單,要是把曹操劈死了,誰還給他官啊。

華佗自己出身是讀書人,雖以醫術精湛而名聞天下,但是在東漢末年,還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醫生,社會地位和收入還是很低(跟今天的三甲醫院的醫生那可沒法比),還是走仕途比較好,華佗想做官從政,給曹操看病就是一個難得的機遇。華佗看了曹操的病情後,說:“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三國志·魏書·方技傳》”意思是這個病一時難以治好,需要時間要長一點才行,言外之意我必須長期在你身邊,就是求個一官半職,曹操對此並沒有太熱情反應,見達不到目的,在治療過程中,華佗便開始故意拖延了,藉口“當得家書,方欲暫還耳。”,到家以後,又假辭以妻子生病,數次逾期不歸,你不給官,我也不給你治了,愛找誰找誰吧。其本意乃是要挾曹操,謀取官職。

曹操發怒,屢次手書招呼,又令郡縣發遣,而“佗恃能厭食事,猶不上道”。曹操遂“大怒,使人往檢,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三國志·華佗傳》

曹操一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華佗的心思和被殺的原因

華佗的謊言終於被揭穿,下獄後,荀彧為其求情,說:“佗術實工,人命所縣,宜含宥之。”而曹操堅決不從,“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不用擔心,天下會沒有這種無能鼠輩嗎?到了這個時候,曹操對華佗的人品已經十分厭惡了。作為一個醫生,把治病當作手段而去要挾別人謀取私利,實在是有違醫德,華佗死後,曹操頭風雖然時時發作,但終究不悔,“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此話可謂一針見血,可嘆華佗不過一名醫生,雖然醫術一流,卻想和一代奸雄曹操玩手腕,他還差得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