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吳三桂不獻出山海關,清軍還能入主中原嗎

山海關,又稱臨閭關,是明朝後期東北關隘的重鎮之一,山海關扼京師之咽喉,險峻雄偉,是中原之屏障,號稱“天下第一關”,所謂是“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明朝末年,滿清韃子在東北崛起,對中原物產虎視眈眈,在這裡,大明將士守土有責,浴血奮戰,幾十年來,清軍都不能跨越關口一步,然而這一切,在1644年的4月22日嘎然而止,這一天,大漢奸吳三桂為報私仇,將萬里長城的起點雄關獻給了韃子,從此,清軍鐵騎踏入中原,開始了近代中國的暗黑歲月。

假如吳三桂不獻出山海關,清軍還能入主中原嗎

學者顧炎武曾言:“有亡國,有亡天下。易姓改號,謂之亡國;更易神器,率獸食人,謂之亡天下。”李自成農民軍攻破北京頂多算是歷史上的改朝換代,亡國而已,而吳三桂獻關,將社稷送給風俗、習慣、文化全不相同的滿清異族是真正的亡天下。有史學家曾經提出過一個問題,假如吳三桂不獻出山海關,清軍還能進入中原嗎?答案是肯定的,即便吳三桂不獻出山海關,清兵照樣能進入中原,在明朝滅亡前的十幾年裡,清兵多次繞道蒙古,從薊州和密雲一帶進入長城,橫掃北京附近和河北南部,每次都掠奪了大批物資和人口,原路返回。看到這裡有人就說了,你看跟吳三桂沒關係吧?有沒有山海關,清軍也不耽誤過來搶劫啊,這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進入中原和入主中原是兩碼事,以前清軍為什麼來了就走,一是因為單憑十幾萬滿清韃子兵,入主中原只能是個夢,原因很簡單,控制地區要分兵把守吧,要任命官僚進行稅收吧,就僅這點人馬,分分就沒有了,所以八旗軍只能打一槍換個地方,搶了就走。

假如吳三桂不獻出山海關,清軍還能入主中原嗎

而吳三桂為首的投降漢奸們改變了形勢,吳賊最可惡的地方不是獻了山海關,而是主動為滿清韃子充當了爪牙和幫兇,他們緊隨韃子的腳步,鎮壓農民軍和南明反清勢力,和吳三桂一樣的漢奸還有洪承疇、范文程、寧完我等等。這些人的投誠,改變了滿清和漢明的實力對比,以吳三桂為首的漢奸武裝幫清兵分擔了軍事任務和壓力。而洪承疇、范文程等人則給清廷制定了有別於農民軍的政策,實行了維護官紳地主的措施,清廷宣佈凡被農民軍奪去的田產一律“歸還本主”,甚至連“前朝勳戚賜田亦俱備照舊”。這些政策收攏了北方漢族官紳地主的心,他們轉而支持滿清。

假如吳三桂不獻出山海關,清軍還能入主中原嗎

李自成的錯誤就在於沒有忘記初心,心中依然把前明官紳當作敵人,所謂的“追贓助餉”就是這種心理在作怪,他們已經忘記了,此刻他們是這個國家的主人,不是以前的平民,他們心理上依然沒有完成對身份的轉換,所以沒有試圖爭取官紳地主的支持,當時官紳勢力已是社會上舉足輕重的力量,左右著政權的穩定,沒有結好官紳群體使大順政權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在此後的時光裡,不僅僅是滿清一族,整個中國都在“吳三桂的獻關”這個節點開始了不同的命運,在漢奸的幫助下,滿清成功地勾結上了北方漢族的官紳地主,竊取了農民起義的勝利果實,他們後期推行的民族歧視和文化滅絕政策,打斷了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正常進程,在所謂的“康乾盛世”的後一百多年裡,中國同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