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請給西安一個清朗空間

近日,西安連爆兩條假新聞:一個是謠傳給市民灶臺上貼封條,並貼出了有模有樣的圖片。經查,原是臨潼網民於某某私自將工廠機器上的查封封條揭下,貼在自家灶臺拍照傳播以混淆視聽。目前,於某某已被處以行政拘留7日的處罰;另外一條是,謠傳為了減少油煙汙染,西安禁止給陝西標誌性美食油潑面裡面潑油。有關方面立即澄清,沒這個說法,而散佈信息者也已經刪除了帖文。

共建共治,請給西安一個清朗空間

| 虛假信息(資料圖)

與此同時,西安於近日開展輿論環境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目前已處理4起網絡謠言,4名嫌疑人被依法處罰。雖然信息源已得到處理,但細思極恐的是,部分網友對於如此明顯是“調侃式”的假新聞轉發得不亦樂乎。須知,在互聯網的交叉傳播空間裡,信息交錯,傳播速度極快,在這樣一個“升級版“的麥克風面前,不經思索、不負責任的“聲音”引起的輿論傷害有時甚至是無法估量的。

聲源、渠道、反饋,正在多維度的織成一個新型網絡輿論空間,每一個鏈條都有可能成為“蝴蝶的翅膀”,呼籲著網民、媒體和政府部門的公共責任。

特別是當前,西安的經濟、社會發展處在增容增量增質的關鍵時期,從多條斷頭路的接通、髒亂差的火車站廣場被整治到部分窗口庸懶散的作風得以改善——有目共睹,城市經濟飛翔起來的同時,西安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也正在全市努力之下逐漸解決。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裡,西安網民的“聲音”被越來越多的得以重視,所反映的問題也被越來越快得以處理。網絡,成為政府和市民心心相連的溝通橋樑。

然而,在另一方面,有意無意的網絡謠言、不負責任斷章取義的網文、似是而非的解讀,就像牛皮蘚一樣混雜其間。儘管,市級相關部門多次出拳打擊,這些“雜音”依舊出現在奮力發展的“合唱”裡。

共建共治,請給西安一個清朗空間

在《烏合之眾》《狂熱分子》和《群氓之族》的三部曲裡,社會學者與傳播學者共同指出:大部分受眾具有非理性表達、沉默螺旋、盲從等心理。對弱者的同情、刻板成見、受傷記憶等等都影響著大眾的正確判斷,非理性“正義”形成輿論冰毒;還有的成為慣性“噴子”,走哪兒罵哪兒,形成一股網絡戾氣,專挑刺兒,就連勤作為,也會說成作秀;盯著99件正確裡的1件小錯不放,藉機表達自己對生活的不滿。

對於事實的表達,更是避重就輕,故意撩撥網民情緒。曾經就有網友上傳了一段執法人員腳踹自家移動板房的視頻,各種哭訴,卻掩蓋了自己違法搭建並在執法人員多次要求拆除後不予理睬的事實。一時間,對於弱者的同情,使得網民紛紛叫罵執法者,有的甚至連視頻都沒看,就跟著底下的留言開罵了。

這些事件,正在叩問網民:共享網絡釋放的信息紅利之時,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成熟去理性、負責地表達?同時,作為能夠設置受議程的媒體,又該如何加強行業自律?

共建共治,請給西安一個清朗空間

據瞭解,在此次輿論環境集中整治專項行動所處理的案件中,還有兩人因非法開辦國字號網站“中國××觀察網”斂財被刑拘。西安範圍內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涉及虛假報道、新聞敲詐等違法違規行為被納入此次行動的重點工作。

在全媒體時代,“萬物皆媒”。但一些媒體或自媒體的內容生產在嘈雜中漸失良知:或為譁眾取寵而故意斷章取義,或為“商業目的”而選擇性失實報道,或為了單純追求快速而缺乏理性嚴謹的調查。

在這裡,不得不提讓網民痛心的一個反面教材:孕婦在產房突發羊水栓塞,搶救未果,不幸逝世。有媒體故意用極具情感渲染的詞語和畫面,在未經全面調查時,便單純指責醫生失職,將醫患關係作為自己的點擊率保證而推波助瀾,一時間,萬人口誅醫護人員是如何將孕婦弄成羊水栓塞的又為何沒有在產前注意,甚至對其進行暴打。其實,稍有醫學常識的網民都知道,羊水栓塞一般發生於生產時或產後,發病迅猛,常來不及做許多實驗室檢查患者已經死亡,並非醫生可以“弄成這樣”;而且期間也並不像該媒體渲染的“醫護人員不予管理”,相反是“盡力搶救”。這兩個重要信息的缺失,引來一場氣勢洶湧的“非理性正義”表達,該媒體賺足了注意力,卻給新聞當事人造成了莫大的心理傷害,也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當前,社交媒體更是拉爆了互聯網的信息核彈,微信公號、朋友圈的海量傳播,與這樣的“輿論信息系統”相匹配的,應是更健全的“責任生態系統”。一個平臺和網文作者,已不能是單純的“文責自負”了,而是刊發平臺、傳播渠道,都要為內容擔上一份責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決不能讓互聯網成為傳播有害信息、造謠生事的平臺”。

越是公共議題的公開監督和表達,越需要公共媒體(或網絡媒體、自媒體)的每一篇報道或解讀足以擔負公共責任。

共建共治,請給西安一個清朗空間

營造清朗的網絡輿論生態空間,不僅需要網民與媒體的理性和責任,更需政府部門學會“網言網語”。管網,懂網,更要用網。

當下,各地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帶頭主動利用互聯網傾聽民意、瞭解民情、接受監督、紓解輿情,有力推動黨和政府決策透明化、科學化、民主化。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新開通網民留言辦理工作的市縣逐年增長,西安更是以市委督查室為主導,積極回覆辦理網民留言,多次被評優,成為陝西“網民留言辦理的樣板”。

然而,有一些領導幹部卻自帶“關機模式”,處在自己的“桃花源”裡,遇事兒就關機,懷著“扛住7天就過去”的心裡而失聲;還有的雖然已經意識到重要性,卻根本不懂如何面對,甚至將網絡輿情當做“敵情”,簡單粗暴處理網民訴求,遮遮掩掩回應網絡議題;還有的就算是回應了,也只是將通稿往網上一放,不考慮實際傳播效果。殊不知,在無孔不入的互聯網疆域,這樣的“失能”往往只會讓謠言戰勝真相,讓網民失去耐心和理性,最後痛失公信力和主動權,陷入“破窗效應”或“塔西佗陷阱”,讓輿論生態“失調”。

共建共治,請給西安一個清朗空間

這樣的遺憾,不乏案例。在此前“限制十年舊車入三環”的意見徵求裡,西安某部門幹部面對質詢,並不懂網民心理和網絡傳播規律,簡單粗暴地回答“非幹不可”,一時輿論譁然,幾經澄清才溝通到位。

一位基層工作同志也曾談及:我們其實也著手製定輿情應對方案和對外發布口徑。可是為了獲取基本的口徑素材,和有關職能部門磨破了嘴皮;為了決定以什麼名義、什麼形式對外發布,單位內部反覆討論;終於把輿情應對方案報送領導了,領導說還要徵求更大領導的意見……結果,輿論跑到事實的前面,我們說啥都是錯。

因為“不會用網”造成場面失控的案例,正在叩問著領導幹部是否正確掌握了新的執政效能?既能“面對面”,也會“鍵對鍵”,不僅是要保證線上線下的雙向通暢,更要習慣從“拉條板凳嘮嗑”到“抓起鼠標對話”,才有可能與市民共建清朗的輿論環境。

當然,包容網民情緒,處理網民訴求需要政府部門的“柔性”,但對於肆意傷害、蓄意煽動,惡意破壞網絡輿論生態環境的需要法律“剛性”。

共建共治,請給西安一個清朗空間

雖然,近兩年網絡輿論生態整體趨好,但在局部的存在正能量缺失、違法錯誤言論不時出現等問題,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之於正在快速發展的西安,更是人紅是非多,正需加強正常良好的溝通磁場,凝聚眾識眾智眾力。但不難看出,每遇熱點問題和敏感時期,總有人歪曲事實,在網上發表主觀臆測的偏見,渲染情緒;蓄意策劃,編造謠言,以此實現自己的某些目的。

2018年6月22日晚間,西安市民朋友圈中流傳一段視頻:幾名執勤民警在路中央被部分群眾圍住,旁邊還停放著一輛制式警車,視頻中不斷有呼聲煽動“把車給他掀了”。該段視頻在傳播中被造謠為“棗園發生一起殺人案”。23日凌晨,西安交警未央大隊發佈情況說明稱,該視頻為民警在執勤時遭遇暴力抗法。同時西安網警執法巡查也確認,“棗園殺人”的消息是謠言。

2018年8月24日,有網民通過微信朋友圈發佈消息稱“西安抓微整形抓了13個人,本來要罰100多萬,某總一出馬全部免費撈出來”,並配有相關圖片。經查,發佈該信息網民陸某系西安一家醫療整形醫院的工作人員。為了廣告宣傳,陸某虛構事實,編造發佈了相關言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陸某被行政拘留3日的處罰。

我們經常會看到網上曝出“警察打人”、“城管打人”等虛假新聞,一些網民已經學會利用策劃來吸引或轉移輿論,掩蓋自己的犯錯甚至犯法事實或實現不可告人的目的。

網絡技術拓展的新空間,不應是道德和法律的盲區,對於網絡輿論生態的整治,要敢於向造謠和策劃者亮出法律利劍。

共建共治,請給西安一個清朗空間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散佈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佈,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佈,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當然,對於違法者的打擊,還需進一步細化制度與規則、強化監督管理,壓實責任落地。讓網絡輿論生態的破壞者,得到法律懲治。

“好好說話”,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掌握的本領,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時代,它更應是城市發展的“本能”:不僅要讓“公務員”成為市民的“公僕”,更需要“市民”在理性、守法、成熟中成長為“公民”;也需要“公共平臺”擔負自己的“公共責任”,凝聚公共力量,搖旗吶喊、批評指正或建言獻策,合力為大西安的發展營造一個清朗的空間,為新西安的建設共同努力。

舉報電話:85356217、186290008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