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为何要硬挤入保险业?看30年前保单你就明白

保险,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在发达国家估计流行了几百年。我们自建国之后,也慢慢引入了这个东西。通俗来说,买保险就是买一份保障,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在早年间,我们的保险从业通常只对国企开放。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私企不一定可靠,如果保险崩盘事关重大。另一方面,我们那时候更多讲计划,要控制在集体的手中。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为何要硬挤入保险业?看30年前保单你就明白

这几年,保险行业逐渐向私人企业放开,甚至也向外资企业放开。不过,即使放开,要获得一张拍照也十分的困难。包括马云、马化腾、刘强东等互联网界的大佬都要挤破脑袋,想尽各种办法硬挤入保险业。这是为何呢?我们通过30年前的保单,来认真看看,这其中的奥秘到底是什么。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为何要硬挤入保险业?看30年前保单你就明白

这是原来的封面,制作于上个世纪80年代。所谓的简易人身保险,有些类似于如今的社保。这个险种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年许多人怕退休之后,养老存在困难。每个月把工资的一小部分投进去,到了60岁就能够一次性支取出来,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买卖。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为何要硬挤入保险业?看30年前保单你就明白

这个保单,投保于1988年的3月,期限是30年。说真的,不要说考虑资金的问题,就是坚持30年,也让人感到敬畏和佩服。当时,许多技术都还不成熟,不少关键环节都还是靠人工手写完成。这在今天,是无法想象的,因为手写的,只要丢失了就无法找回,同时还容易被篡改。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为何要硬挤入保险业?看30年前保单你就明白

认真看上面这些数字,它指的是期满后能够获得的总收入。以1990年为例,一个50周岁的人,投入15年,到了2000年,到期之后,他可以一次性获得246元。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为何要硬挤入保险业?看30年前保单你就明白

上面描述的是保费,每个月人民币2元。再回到那个30年的单子,每个月2元,1年便是24元,30年就是720元。最终获得的是1940,从字面上盈利是1220元,回报率是169.4%。

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为何要硬挤入保险业?看30年前保单你就明白

我们再来看看,1988年,2元是个什么概念。那个时候,国营厂工人的待遇大概在80元左右每个月,而大学里教授们大约在150元左右。一年24元,大约是普通工人三分之一的工资。放到今天,国营厂工人工资,大约是6000左右,按如今的去转换,等于当年他们每年投入是2000元。每年投2000月,到了30年后,却获得了1940元。说来有些荒谬,也就是,一个30年的生意,似乎亏损了之后的29年的投入。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似乎就能发现为什么诸如马云、马化腾、刘强东这样的大佬也如此看好这个行业了,因为只要精算师算得好,通货膨胀跑得快,可能比互联网上的其他领域都稳健且有利可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