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溼地,答好「申遺」這道考題

黄海湿地,答好“申遗”这道考题

黄海湿地,答好“申遗”这道考题

2018年3月17日,鹽城市大豐區,成群的麋鹿在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賀敬華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9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將組織專家前來模擬評估;10月前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將對提名地進行現場評估……8月16日,鹽城市召開黃海溼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推進會,為即將迎來“模考”“大考”的申遺工作現場把脈,出謀支招。

“今年4月,國務院正式同意鹽城黃海溼地作為2019年國家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這標誌著鹽城申遺工作已上升至國家層面。”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申遺是一道‘生態考題’,鹽城要堅決扛起國家和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責任擔當。”

黃海溼地屬世界

“稀缺”資源

“世界自然遺產的界定有四個標準:美景、地貌、生態、物種,任何世界自然遺產至少必須具備其中之一。鹽城黃海溼地除了給人以視覺震撼、審美愉悅,還有勺嘴鷸等極危物種,以及廣袤的灘塗,獨特的輻射沙脊群,由此形成的生態系統對鹽城申遺來說,具有支撐意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中心申遺專家聞丞的“輔導課”滿是乾貨,他同時提醒,“因為評判標準科學客觀嚴格,申報過程漫長而艱辛。”

黃海溼地在國際上屬於最“稀缺”的自然資源。目前,我國已有50餘處世界遺產,名列世界第二,但其中沒有涉及到海洋類的自然遺產。放眼全球,海洋類自然遺產也很少。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唯一指定的評估機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一直倡議加大對海洋遺產地的保護,而黃海沿岸候鳥棲息地被國際專家多次提及。鹽城申遺,對整個中國沿海地區都有示範意義。

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黃海溼地申遺,“推動黃(渤)海溼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被寫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

6月底,第42屆世界遺產大會在巴林首都麥納麥召開,鹽城市申遺辦主任吳其江參會後感觸頗深:“鹽城黃海溼地作為我國海濱溼地申遺的第一例,其突出普遍價值得到廣泛認可。”

在鹽城市申遺辦推介的提名地LOGO設計方案中可以看到,極危物種勺嘴鷸、候鳥遷徙路線、輻射沙脊群、蘆花葦葉、鹼蓬草等五大元素,無不展示出黃海溼地的“唯一性”價值。

守護自然≠

排斥人類活動

“申請世界自然遺產,國際上特別強調‘價值’二字,除提名地的自然資源要保護好,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同樣是考量標準,特別是傳統的社區要受益於世界遺產的保護,提名地的發展才有可持續性。”針對當前申遺工作中存在的思想困惑和觀念誤區,專家給出正解。

“對提名地來說,環境整治非常重要,政府投入大,但申遺成功後,獲益最多的還是群眾。”聞丞說。五臺山申報世界遺產之前,景區外設有大量群眾自建的接待點,等級非常低。在申遺過程中,五臺山把景區規劃和地方發展的城建規劃融合在一起,將景區和周圍環境一起整治,提升檔次。去年,五臺山遊客接待量500多萬人次,是申遺前的10倍多。因為有了世界遺產的金字招牌,周邊群眾收益也跟著水漲船高。

在鹽城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曹路寶看來,申遺過程就是普及對遺產保護的科學認知的過程,是按照申遺要求、國際標準來改進工作、轉變方式,甚至調整思想觀點的過程,其本身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專家提出,保護環境不是排斥現有的人類活動,只是人類活動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標準。就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而言,人與自然的關係應該是核心區人鳥無涉、緩衝區於鳥有益、實驗區於鳥無害。

申遺工作啟動以來,鹽城丹頂鶴、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有7萬多畝溼地得到恢復。“環境整治,需要的不僅是資金和技術,還有智慧和技巧,以及更多的創新思維。”聞丞提出,環境整治是每一處提名地面臨的最大問題,同時也是最好的發展機遇。整治不能僅停留在修橋鋪路、清運垃圾、綠化美化上,更重要的是把提名地周圍的社區存量資源進行整體盤活,在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重新梳理地方發展思路並調配資源。

讓“鶴舞鹿鳴”

牽引世界目光

“鹽城申遺工作還要注重與國際接軌。”住建部世界遺產與風景名勝管理處原處長左小平曾參與我國13處世界遺產申報工作,她提醒鹽城在緊鑼密鼓推進申遺工作的同時,還要抓住良機廣泛宣傳,一方面讓申遺成為鹽城家喻戶曉的大事,讓群眾都認識到家鄉資源的獨特價值,全民支持並參與到申遺中來;另一方面,加大對外宣傳,爭取國家相關部門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國全省形成共識共謀。同時走出國門,讓世界瞭解鹽城溼地,贏得國際的廣泛關注和支持。

左小平說,走出去還要引進來,申遺工作離不開科學力量。鹽城需要放寬視野,轉變思路,可以面向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招標,邀請他們圍繞保護溼地展開研究,包括對洋流、生物多樣性、互花米草、蘆葦等諸多課題的深入研究。

“全省這麼多文化遺產,沒有一處自然遺產;全國這麼多自然遺產,沒有一塊溼地遺產。鹽城擁有黃海溼地這一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更應該堅持‘兩海兩綠’發展路徑,發揮差別化競爭優勢,提升地區核心競爭力,確保申遺贏得先機,力爭在明年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一錘定佳音。”戴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