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立國286年,爲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的皇帝一般都會擁有二個或二個以上的皇子,但是皇位只有一個,該由誰來繼承呢?為此,古人發明了一套制度——嫡長子繼承製。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也就是說皇位的繼承人必須是自己的嫡親長子,不管他是否賢能。為了平衡其他皇子,他們通常會的一塊封地,在封地內幾乎與皇帝無異,但與擁有天下的皇帝相比,又差太遠。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有些不老實又有能力的皇子就會感慨命運不公,因自己的出生而與皇位失之交臂。既然沒得到,那就去搶,造反吧。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漢朝有七王之亂,晉朝有八王之亂,隋唐老二殺老大,明朝有燕王朱棣造反。可清朝就沒有出現過皇子造反的事。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多爾袞雖然曾經權傾天下,但是他既沒動兵也沒奪位;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也僅僅是在政治上的較量,並沒有動兵。這是為什麼呢?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封爵制度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與以往相比,清朝的封爵制度對諸王的約束顯得簡約而嚴厲。清王朝建立後,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這個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當時確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為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除非有特旨可以世襲罔替者,一般其爵位都只能逐代遞減,待遇逐漸降低,使國家財政負擔不致過重,也徹底消除了宗室諸王形成尾大不掉勢力的各種潛在因素。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而且,宗室諸王有封號但是沒有封地,更沒有屬國,只能在京城王府居住,不得隨意離開,他們不能到地方任職,無法干預地方政務,更不能掌握軍隊。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宗室王公的所有俸祿待遇、王府官員、護衛等全部納入國家統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規定給予。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繼承製度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整個清朝,十二位皇帝除了道光皇帝以外,其他十一位皇帝都不是嫡長子。這是清朝最大的進步,這也是清朝少昏庸君主的原因。嫡長子雖然身份尊貴,但能力未必出眾。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清宗室一開始實行汗位推選繼承製,皇太極、順治、康熙都是由皇室貴族推選的,或能力出眾或為了平衡各方勢力。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到了康熙時,他效仿漢人的做法,立嫡長子胤礽為太子,結果兩立兩廢,最終繼位的是四爺雍正。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到了雍正時,為了避免出現像他們兄弟之間血腥奪嫡的事情,更是實行了“秘密建儲”制度,也就使皇子們無時無刻不在競爭,也避免了讓資質太過平庸的皇子登上皇位。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皇帝不是非常昏庸的情況下,其他皇子是不敢造反的,因為那幾乎毫無勝算。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如此看來,清朝的皇位繼承製度和皇子封爵制度都算是比較科學的,這也是君主集權不斷強化的產物。這就是為什麼清朝歷十二帝,二百多年,都沒有出現過皇子造反的原因了。

清朝立國286年,為何沒有過皇子造反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