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益陽的橋,美!

这座益阳的桥,美!

編者按:這是一組樸實卻難得的影像,以時間為軸,以橋為依託,滲透著作者對身邊的關切和敏銳,彰顯著一顆持續關注的恆心。作者通過橋,似乎尋覓到自己青春的記憶,照見了更好的自己,映射了蓬勃發展的時代。

在這裡,橋是暖暖的回憶,橋是便捷的交通,橋是國家的進步,而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安靜的記錄。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8年5月24日,老城新標。

美麗的湘北古城益陽,毗鄰資江而建,清澈的江水將城區南北分隔。江北民居密集,商賈雲集,也是政治文化中心;江南青山綿延,人煙稀少,形同鄉村。上個世紀60年代,我家住在江北汽車路附近,那時居民過河靠渡船、車輛過河靠輪渡。汽車路的輪渡是連接319國道的水上工具,每天往來於長沙、常德的大貨車、公務吉普車在兩岸排起長長的隊伍等候過河。

1974年,傾注了全市人們極大熱情和汗水的會龍山大橋終於通車了,宏偉大氣的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橫跨資江,千年天塹變通途。

四十多年過去了,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資江南岸迅速崛起,發展速度遠超江北老城。資江上陸續修建了清水潭大橋和龍洲大橋。清水潭大橋連接長常高速,龍洲大橋和會龍山大橋是中心城區的主要交通樞紐。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車輛激增,這兩座橋不堪重負,堵車已成常態,增修橋樑迫在眉睫。2014年底,有施工船隻錨在河中日夜鑽探,修建西流灣大橋的消息不脛而走。新橋選址在會龍山大橋和龍洲大橋之間,地處西流灣河段,這裡水域開闊清澈,是益陽十景之“西灣春望”處,有云”清水一灣,景色優美 ,月夜槳動魚躍,明月為之上下,形成奇觀“ 。大橋南起康富北路,北跨三國古城牆遺址連接五一東路。厚重的歷史人文之地,要添一座美麗的現代化新橋,人們欣欣然,爾後市府公眾號發文,為體現地域文化,益陽諸橋均以地名重新冠名,這座橋擁有了一個頗富既視感的名字 ——

西流灣大橋。

圖/文:許鳳仙

大橋四季

这座益阳的桥,美!

初具雛形

这座益阳的桥,美!

銀裝素裹

这座益阳的桥,美!

雛鳳新飛

这座益阳的桥,美!

金鳳來儀

修建前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3年7月4日,益陽十景之一“西灣春望” 。

修建中

2015年10月,施工鋼便橋平臺鋪設完畢後,西流灣大橋正式動工。工地上沒有如潮的人流,也沒有喧囂的場景,只有現代化機械設備和為數不多的專業人員。沉井下放後,鑽壓出來的泥沙水直接排放到駁船運走,水廠取水口就在100米上游,江水沒有因造橋而渾濁汙染。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5年9月20日,夕下平臺。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6年11月27日,擎天大柱。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6年11月27日,鐵骨鋼筋。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7年4月30日,鐵肩挑梁。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7年7月17日,隔江守望。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7年11月23日,咫尺之遙。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7年12月11日,期待初吻。

冬去春來,江中兩個塔梁慢慢露出水面,工人們趴在越來越高的塔樑上編織鋼筋,混凝土跟進澆注,數月後,兩組塔梁擎天柱似的矗立江中。又過了些時日,四個深藍色的整體活動模板分裝到了塔梁兩側,粗大的鋼拉索穿過塔梁最下端的孔洞,挑起了第一對澆注的橋面。活動模板不斷移動,橋面以大約20天一對的速度往前延伸。關注的市民仰望塔梁,饒有興致地數著拉索的數量,看著橋面牛郎織女相會般一天天靠近,期待也愈發強烈。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8年1月29日,苦戰三九。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8年4月19日,掃尾工程。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8年4月19日,苦樂年華。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8年4月19日,百年大計。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8年4月19日,通車在即。

建成通車

2018年5月18日,萬眾矚目的西流灣大橋建成通車。該橋樑全長1080.6米,跨江主橋長530米,為雙塔雙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主塔為“鳳凰展翅”造型。自此,城區交通格局更為合理、舒張,江北資陽區也迎來了發展機遇。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8年5月18日,交卷時刻。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8年6月12日,暢通無阻。

这座益阳的桥,美!

2018年7月25日,資江夜色。

攝影師說

三載寒暑,晨光中、夕陽下、淌泥水,爬高樓、我用鏡頭記錄著這隻涅槃的鳳凰展翅騰飛的全過程 。我被現代化橋樑技術震撼,我為家鄉新地標——美麗的西流灣大橋驕傲。

这座益阳的桥,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