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時段播早雜,如何提高成秧率?

7月中下旬,正是長江流域38℃以上高溫常出現時段,湖南、江西等省很多縣市又有水稻早雜翻秋的種植習慣,高溫時段播種早雜,導致每年有很多大面積

早雜播種後成秧率低而趕種補播的情況。

如2017江西某地調入海南產早雜種子8000公斤,種子銷售後,農戶大面積播種時間為7月22-25日,播種後正好遭遇持續10天左右38℃以上高溫,8月5日,筆者調查9位種田大戶,播種面積1500畝左右,部分田塊成秧率10-50%,但有些田成秧率可達70%左右,調查時發現確有原因:

高溫時段播早雜,如何提高成秧率?

案例1——播種時間為7月22日,事先種子浸泡12小時,待種子破胸後播種(種子破胸率80%以上)。8月5日調查:田面爽水,且在大樹下面的地方調查面積60*70釐米,有效苗有67根(秧齡2.7葉左右)摺合畝總苗為18.6萬左右;而田間低又有漬水的地方調查面積1平米,無一根活苗,取樣後種子洗淨調查:全部發黑且腐爛(下圖)。

高溫時段播早雜,如何提高成秧率?

案例2——播種時間為7月25日,事先種子浸泡10小時左右待破胸後播種(種子破胸率80%以上),整田較好,有開溝,畝用種量為3公斤,調查面積1平方米,有55根活苗,摺合畝總苗為3.7萬左右。 

高溫時段播早雜,如何提高成秧率?

案例3——播種時間為7月20日,整田較粗放,所看到的田塊成苗極少,只有一丘0.3畝左右,因整田時整田機無意作起了壠,而田面爽水,8月5日調查:調查面積50*50釐米,有效苗有27根(秧齡2.7葉左右)摺合畝總苗為7.2萬左右。

高溫時段播早雜,如何提高成秧率?

高溫燙芽原因分析

1、農戶反映常規品種比雜交品種耐高溫能力強,看起來成苗率要高些。早雜種子翻秋畝用種量一般為3公斤左右,是常規稻秋播用種量一半,這是農戶認為常規稻成秧率要比雜交稻種子成秧率要高些的原因。

2、種子在萌動芽時燙死,調查有水的地方無一根成活。7月中下旬氣溫持續38℃左右時,田面溫度可達45℃左右高溫,田面有水的地方種子完全燙死。

3、整田質量、管理水平、用種量多少與田間成秧率成正相關。

4、同樣的品種,在大樹下面的地方調查面積60*70釐米,有效苗有67根(秧齡2.7葉左右)摺合畝總苗為18.6萬左右(含有前作早稻落田穀),這說明高溫沒達到極限值,種子播後成苗是沒問題的。

高溫時段播早雜,如何提高成秧率?

高溫條件下播早雜提高成秧率的幾點建議

1、精整田面,要求整田要平,雜草與泥融合,開好溝,瀝乾水,保持播種田面乾爽。

2、適當提高畝用種量,3.5公斤/畝(較以往用種量提高15%左右)。

3、避開高溫時段播種,最好是下午4點後播種。

4、播種後要踏谷,種子與泥接觸快速紮根,提高耐熱力。

5、沙壤田,田面現白時,最好晚上灌跑馬水保持土壤溼潤。

6、早追斷奶肥,培育壯苗:秧苗2.1葉時畝施尿素5公斤。

本文由隆平種業技術服務部曾孝春綜合整理,版權屬365益農,轉載請註明出處。更多詳情請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略作調整,或向當地農業部門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