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自媒體一周年

去年九月底,我陸續註冊了微信公眾號、頭條號、企鵝號、網易號、百家號,開啟了我痛並快樂著的自媒體新生活。迄今正好一年,以下文字是“從事”自媒體一年來的許些感悟。

一、自媒體門檻原來如此之低

或許是覺悟太遲,公眾號都出來這麼多年了,我才知道原來人人皆可註冊,人人皆可成為自媒體人(而且可開多個號)。不管自媒體的紅利期是否已過,申請成功並發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曬在朋友圈時,那感覺還是挺興奮的,尤其是頭條。許多朋友感嘆,“老燕的文章上頭條了”。只有自己暗地竊喜,上頭條其實就這麼簡單。

寫在自媒體一週年

二、門檻低,打理卻不易。

起初幾個月堅持每天發文,至少一篇,手寫草稿,然後電腦邊碼字邊修改。每日為之花費少則二、三小時,多則七、八小時。有時想吧,它就像一項事業,可以認真經營、認真打理,那感覺儼然覺得自己是個業餘作家了。有時又覺得它更像一個習慣,只有如此,方可促使自己不停閱讀、思考與寫作。然而有時惰性佔了上風,應酬擠去寫作的時間,斷更便成了家常,於是打魚、曬網的日子交替進行。

三、關於寫作目的

最初看到好友給文章點贊,朋友圈轉發自己的文章的喜悅,都是一種無形的鼓勵。那時寫作是種炫耀。後來,在乎並關注文章的閱讀量、收藏量、轉發量、評論量,文章的質量卻似乎退而求其次了。畢竟辛辛苦苦碼字,每天看著幾毛幾分的收入入帳也是對自己的精神回饋。再後來,看到別人抄襲的文章,不雅之文都能斬獲巨大的閱讀量,於是也開始嘗試學做“標題黨”,如何吸引人點擊。看到別人幾秒幾分鐘的視頻一天的收入是自己碼字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收入,瞬間又覺得寫作毫無意義。

如今覺得這才是活生生的現實,寫作註定是為自己,如果過於在意外界的評判反倒離自己的的初衷慚行慚遠了。想通後,寫作早已不再是為譁眾取寵,不再是吸人眼球,不再炒熱點熱飯,而是隨心隨性,只管寫自己喜歡的、想寫的、不吐不快的。至於頭條指數、收入、閱讀量、垂直度什麼的,都讓他隨風去吧。

四、關於平臺與收入

開始經營公眾號時,很絕望,感覺就像單機版遊戲,身邊的幾個朋友賞臉關注一下。到時頭條號讓人驚歎,一個星期給我轉正,十天開通原創,70天“千人計劃”紅起。可到頭來,千人計劃申請了八次全部被拒,一年來頭條號全部收入都上不了四位數。而半放棄狀態的公眾號卻屢屢收穫爆文,一篇文章的打賞就遠勝過頭條號經營一年。至於企鵝號、網易號、大魚號、搜狐號等收入更是忽略不計,早就放棄打理了。

寫在自媒體一週年

五、關於文章審核

這個真得吐槽一下,截止目前在頭條號共計發文200文章,推薦的卻只有150餘篇,近四分之一的文章無法通過後臺審核,而且大多數是我覺得用心寫還不錯的文章。相反隨意寫的,質量不高的在頭條號卻往往火爆的很,最高單篇60萬閱讀量。公眾號則不然,任何文章均可發表,至於下架一定是被多人舉報。

寫在自媒體一週年

一年來,收穫頗豐。文筆進步了,不擔心沒啥可寫了。收入不算多,早點錢還是可以賺到的。結識了些朋友,進入了幾個特定的圈子。最重要的是開始了創作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