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還有必要寫畢業論文嗎?

大学生还有必要写毕业论文吗?

■ 大學生是否要寫畢業論文引熱議 圖 CFP

進入4月,正值高校畢業生準備論文的關鍵期,但在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卻不要求學生寫畢業論文,而是改成提交實習報告或設計作品。大學生畢業不寫論文,這樣做行得通嗎?會影響畢業生質量嗎?更進一步,最近教育界甚至還出現了取消本科生做畢業論文的呼聲,該怎麼看呢?

創新 撰寫企業分析報告

東海學院經管學院院長嚴玉康教授首先說起了幾個得意“弟子”。一名叫小林的女生,學的是報關物流專業,畢業時滬上一家大公司相中了她,並開出了1萬元的月薪,但小林卻不願意,表示就是想回老家福建工作,公司誠懇地挽留,提出只要先在上海的公司裡幹上半年,以後就能把她派往福建的分公司任職,如今,畢業不到兩年的小林,已經在老家的分公司裡出任高管。“像小林這樣就業時十分搶手的學生,在學院裡不止一兩個,而是有一批,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們的‘畢業論文’。”嚴院長說,學院要求的畢業生論文,不是“高大上”的理論論證,而是寫一份4000字左右的實習單位的“企業分析報告”,其中既要有對該企業經營現狀的分析、評判,還要幫助企業找出生產和經營上的若干問題,並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和路徑。這樣的“論文”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可能去網上下載,也不可能拼接其他人已有的報告,而是需要自己真正沉到企業裡去收集資料,真正去熟悉生產和經營環節,真正把學到的知識、實習的體會融會貫通到畢業報告之中。

在東海學院的檔案室裡,記者看到了一本本裝幀精緻的學生畢業設計作品集。陳少坤同學的畢業作品是給“曉坤玩具店”做形象設計,一本厚厚的設計方案報告書,其中既有精美圖文,也有設計理念,開宗明義寫到“產品與服務毫無個性,消費者對它毫無眷戀,就意味著這樣的設計是落伍的”。曹明翰同學的畢業報告是為一家企業設計視覺形象識別系統,以圖解的形象展示了各項內容所要達到的基本要素。據校方介紹,這樣的畢業實習報告都是同學們自己獨立完成的,而且必須做成三份,一份供自己應聘時所用,一份交企業,一份交學校存檔。

頑症

論文抄襲幾成“風景”

現在高職高專生、本科生乃至碩士生的畢業論文,“造假”之普遍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其中又以高職高專生和本科生的論文質量最令人堪憂。許多大學生信奉的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文科生抄、理科生抄、工科生抄,甚至醫科生、藝術表演專業的學生也在抄。每年春季的畢業生寫論文時期,高校裡貼小廣告買賣論文、“搶手”招租代寫論文等,就幾乎成了一道“風景線”。甚至學校圖書館的期刊雜誌上常常還會出現“此文已用”的字樣,還有人乾脆將圖書上的文章撕掉。如今,大學生中流傳著“網上抄抄、論據拼拼、數據改改、標題秀秀”的所謂寫論文秘笈,具體辦法不外乎“東拼西湊法”“移花接木法”“偷樑換柱法”“注水膨脹法”等。

有業內人士“報料”稱,一般來說,高職生和本科生的論文不會像碩士、博士生論文那樣有著嚴格的抄襲檢索把關,即便有檢索程序,也照樣有辦法瞞天過海。據一些大學生介紹“經驗”,先把抄來的論文通過翻譯軟件譯成某一種外語,再轉換成第二種外語,最後再譯回中文,就可以保證與原所抄襲文本的語句完全兩樣了。

此外,高職和本科院校一般不設專業導師,只有任課教師,學生論文更不需要請外校專家來一同答辯評審,所以,學生的論文再劣質,老師也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予通過,因為高職生和本科生的論文質量與專業任課教師沒有直接的利害關係。

抓手

改變整個育才模式

“如今,一般的普通高校已開始從以往的注重研究型人才培養,嚮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轉變。尤其是高職院校,更是以培養高級技工為己任,硬性規定一定要像本科生、碩士生那樣寫論文,不僅不符合高職的辦學定位,也不會取得什麼真正的效果。”東海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項家祥教授說,現在全校的大三學生都需參加為期六個月的畢業實習,並撰寫畢業實習報告,而且,每份實習報告都需要實習單位帶教師傅的簽字認可。“你想,本科生的論文質量都是如此,還要求高職生硬要寫論文,有必要嗎?”項校長攤開好幾本畢業生送來的作品集說,現在用人單位對東海學院畢業生的滿意率達97%,學生對就業單位的滿意率也達92%,這其中,把畢業論文改為實習報告,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為了提高畢業報告的質量,項家祥校長又想出一“招”。在這兩年在校生人數增加千餘名的情況下,學校的教室卻從原來的80多個減少到了60個,騰出的教室連同空閒的場地,學校一下子又增加了30多個實訓室。“現在每個專業都有實訓室,半數以上的課都是在實訓室裡上的,常常一節課裡,教師先講一半時間,緊接著就讓學生們上手操作。三年學下來,學生們還有必要去抄一篇所謂的‘畢業論文’嗎?”在項校長看來,取消高職高專學生的畢業論文,這只是建設應用技術型大學系統工程中的一個環節,還應當從整體上改變培養模式,首先就是要從培養目標的設定入手,以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來定位學校的培養目標,並制定各專業的培養方案。

建議

注重理論聯繫實踐

東海學院的做法可複製、可推廣嗎?取消高職生甚至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除了“喝彩”,還有哪些意見和建議呢?

“要求本科生都撰寫論文,貌似可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結果卻適得其反。由於不少學生根本沒有學術研究的興趣,也沒培養起學術研究的能力,因此,對於論文基本上採取應付的態度。”教育時評專家熊丙奇說,很多學校準備調整對學生的論文要求,卻遲遲沒有行動,因為按照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學生必須完成畢業論文並通過答辯,方可獲得國家承認的學歷學位證書,而且,這還是教育主管部門評價一所本科高校教育質量的重要內容之一。

有意思的是,一方面是本科生的論文多被視為“雞肋”,取消的呼聲頗高;另一方面是許多高職高專已開始先行一步,正在積極探索改革和創新畢業生論文的寫作模式。上海開放大學教授蘆琦說,對於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高職高專,要求學生寫出理論性較強的論文,真是勉為其難,硬要這麼規定,學生只能去照抄照搬瞎糊弄。比如,曾經有位大專生,寫的是“論我國的金融改革動向”,題目本身就大得嚇人,完全不適合一名專科生去做。蘆教授認為,高職生畢業前也需要以論文的方式總結自己的專業學習成果,但他們的論文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看成是一次“大作業”,或一次親身實踐的體會或參加實訓的報告。文中要有一定的理論作指導,但這些理論只要夠用、好用、實用就行,沒有必要一定要拔得很高、寫得很透、組織得很嚴密,而是要更能體現出對理論的實際應用,體現出對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