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陳慧嫻的溫暖記憶,因你今晚共我唱

喜歡聽八十年代香港歌曲的人多半都會記得,有一個並不十分美麗的清秀少女,用一種淡淡的憂傷唱著《玻璃窗的愛》《逝去的諾言》,滿身少女情懷總是詩的惆悵,每次出場都換一頂好看的帽子,這就是陳慧嫻。

陳慧嫻的歌曲最大的特點是隨意、細水流長,她總是通過純淨、甜美的聲音以及鮮明的情緒傳達情感、感染聽眾,人們說到陳慧嫻的歌時,也往往都用“好聽”來形容。

的確,聽陳慧嫻歌的那一刻,我們的耳朵是幸福的。

關於陳慧嫻的溫暖記憶,因你今晚共我唱

已經50多歲的陳慧嫻,今年開啟了她在內地的“Priscilla-ism”巡迴演唱會,這也是她第一次在內地多個城市巡演,曾經我們只能在CD音樂裡感受她的音樂魅力,現在終於可以不用千里迢迢去香港朝聖,這無疑是一大樂事。

很多人都說,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聽一場陳慧嫻的演唱會。這話不假,今年我去了重慶、成都兩場,每一場都座無虛席。

當你坐在觀眾席,一首首耳熟能詳的金曲傳來,你便會感嘆,幸好慧嫻還在,她還是那麼光芒萬丈的唱著,幸好我們也都還在,才能感受到慧嫻帶來的幸福慰藉。

回顧來時路

關於陳慧嫻的溫暖記憶,因你今晚共我唱

《少女雜誌》

陳慧嫻1984年被著名製作人安格斯發掘,與梁芷珊、樂詩出了一張名為《少女雜誌》的合輯後,憑藉其中的《逝去的諾言》脫穎而出,當年便一舉奪下了“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獎”。

不過在後面的幾張專輯中由於轉型不成功,陳慧嫻的事業明顯遇到了挫折,直到1986年《跳舞街》才迎來了另一個高峰,也為她開創了一條新的演唱路子。

儘管其後她一直很少演唱這類型的快歌,但每有涉及的《夜半驚魂》、《拋拋》都有不錯的口碑,瘋狂的旋律加上陳慧嫻不同平時的放肆嗓音更顯得別具一格。

1990年,鄧麗君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人物,而徐小鳳始終沒有深入人心,陳慧嫻就這樣樸素地唱著《傻女》、唱著《玻璃窗的愛》、唱著《痴情意外》,還有《逝去的諾言》、《月亮》、《人生何處不相逢》……如此等等。

那時候人們還沒有想到為歌星冠以“天后”的頭銜,沒有太多包裝、沒有太多宣傳,我們只會在筆記本上字跡歪曲地抄滿歌詞。當然,還會清楚地記得陳慧嫻那清水般綿綿的歌聲,在她的聲音裡我們發現了粵語乾淨清澈的秘密。

關於陳慧嫻的溫暖記憶,因你今晚共我唱

作為清純少女偶像的代表,陳慧嫻的《跳舞街》曾經風靡一時,但並沒有真正大紅大紫,於是她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出國留學。

可這次離別帶來的副作用卻是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告別”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非常熱賣,《千千闕歌》《夜機》一夜間紅遍香江。

這樣離別時的熱烈似乎註定了她不能清清靜靜地退出,留學期間她利用假期回港灌錄唱片,藉著《千千闕歌》的人氣,《紅茶館》《飄雪》等的成績也相當不錯。

藝人生涯是很有誘惑力的,只要還有人圍繞,很少有人能真正放棄,但很少有人能像慧嫻這樣長久地保持一顆平常心。當年的陳慧嫻在內地知名度並不太高,也沒多大市場,所以被人看作是和粵語聯繫在一起的“另類”。

她不搞花邊新聞,不拉關係,不爭取歌影視三棲。的確,就算在她最走紅的時候,她也不曾主導過潮流,在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及四大天王、王菲、林憶蓮等兩代人之間,她永遠都是流行邊緣,但人們卻對她不能忘懷。

很多時候你喜歡一樣東西不完全是因為東西本身,而是另外一樣東西帶動了它。因為喜歡陳慧嫻所以也喜歡她的歌,因為喜歡她的歌所以更加喜歡陳慧嫻。

聽她的人總是那些辛辛苦苦追隨多年的人,他們就像捨不得扔掉那套早已不穿的校服一樣,捨不得陳慧嫻就此離去。

經典音樂裡的溫暖記憶

關於陳慧嫻的溫暖記憶,因你今晚共我唱

《逝去的諾言》是陳慧嫻的第一首作品,濃重古典的風格,19歲的女孩子完全沒有初次演繹歌曲時的青澀。古樸典雅的小調、委婉纏綿的歌聲,總是輕輕迴盪在午夜夢醒的耳畔。

30多年的時間絲毫無法抹去一首經典原有的光彩,也許時光真的可以洗去悲怨、沖淡諾言,但生命最初的記憶和藏於心底的情結卻終究無法褪色,一如唱片表面始終均勻的色澤。

如果問哪一首歌能夠成為陳慧嫻的代表作,我想無疑是《紅茶館》,這首歌表達了一個矜持的女孩子對愛情的無奈,陳慧嫻的聲音純淨而有磁性,使人聽了上句便想聽下句,或許還可以說這就是陳氏情歌都市淑女風格的奠基之作。

借過你的耳朵仔細聆聽,細紗般的嗓音質感輕輕地打磨著嗜血的神經,不知不覺的讓人沉醉在幽遠寧靜的心境之中,淡淡述說的依戀情懷,沒有太多的激情,恍如隔世一般。

《千千闕歌》,“徐徐回望/曾屬於彼此的晚上/紅紅仍是你/贈我的心中豔陽……”這樣的曲子不知道讓多少人心旌搖動過。整首歌暢快雋永又回味悠長,高潮處陳慧嫻毫無束縛地鋪展開不受羈絆的唱腔,有些把持不住的亢奮讓人讚歎。

《飄雪》聽這歌,你會感嘆、惋惜、惆悵、無奈,或是更多……精靈剔透的心靈和細膩的情感,她只要按照自己的感覺去詮釋就是最棒的。

不需要太好的唱功,也不需要太美的配樂,需要的只是慧嫻天生的悽美嗓音和對慢歌的出色掌控。

1996年的《禮物》是一首極為激情的作品,陳慧嫻的感情催化作用令這首歌增色不少。歌曲開始非常寂靜,但在短短几秒就昇華到激昂的階段,高潮部分很快,但連接得非常細膩,慧嫻的聲線與激情的音樂互相烘托,沒有一分生硬。

細細品味歌詞,會發現這篇詞很有深度,“深夜我手中備了禮物/探望最想探望的人/淡淡那對白/濃濃的心/但未見熱情在眼神”“與痛苦交織的你永忘不了”,無怪乎作者古倩敏有如下的評語:我用了一個反傳統的方法,因為“禮物”通常都是一件很開心的贈品,無論大小朋友都喜歡收到禮物,但我寫的這份“禮物”卻是感情的退貨。

經典專輯典藏

1984年《少女雜誌》(合集)

陳慧嫻的第一張唱片,主打歌《逝去的諾言》帶有濃重古典風格。《只要我開心》《讓我快樂》和《痴情夢醒》很少有人聽過,這張合集在沒有多少宣傳的情況下賣了五萬多張,陳慧嫻也由此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1984年《故事的感覺》

陳慧鋼音色之純淨讓很多人眼前一亮,寶麗金唱片對慧嫻也是寄予厚望,於是1984年8月,她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故事的感覺》面世了。《玻璃窗的愛》讓很多人第一次認識了陳慧嫻。

1985年《反叛》

收錄了上一年的最佳D1SC0舞曲一《跳舞街》,慢歌《Love Me Once Again》《與淚抱擁》《忘記悲傷》等都非常有名。《痴情意外》榮獲“香港電臺十大中文金曲”以後,慧嫻的歌開始一首首打入各大頒獎禮。

1988年《嫻情》

對陳慧嫻影響最大的一首歌便是這張專輯中的《傻女》,這是慧嫻說的。因為《傻女》讓陳慧嫻一炮走紅,昂首進入最受歡迎的女歌手行列。《傻女》唱得街知巷聞,成為人們多年難忘的經典。

1988年《秋色》

這張大碟賣了二十多萬張,陳慧嫻的實力和人氣直逼已出道多年的大姐大梅豔芳。論歌曲,這張蹀也是慧嫻幾大經典專輯之一。《人生何處不相逢》是傳誦多年的名曲,《秋色》這張專輯帶給大家的是一份獨特的品位。

1989年《永遠是你的朋友》

1989年的陳慧嫻達到了顛峰時期,把葉倩文、林憶蓮、鄺美雲等人拋在了身後,很多嫻迷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喜歡慧嫻的。這一年,僅《千千闕歌》就拿了三項大獎,專輯榮獲全年銷量最高大碟獎,賣了三十五萬張。

1992年《歸來吧》

《歸來吧》《月亮》《飄雪》《紅茶館》都是各大KTV粵語點播率首屈一指的金曲,慧嫻的經典代表作最多的一張專輯。也許它的旋律在你腦海中已十分熟悉,但是當你靜靜地聽慧嫻演繹一遍後,你會又一次深感,什麼是真正有品位的歌手。

1993年《你身邊永是我》

這是陳慧嫻求學過程中的第二張專輯。基本上保留了陳慧嫻的一貫風格,也嘗試了一點點其他的音樂形式,有兩首快歌,但陳慧嫻在快歌方面的處理遠不如慢歌,只是求變代表的是一種勇氣。

1999年《正視愛》

這張是陳慧嫻轉投新藝寶後的第二張專輯,經過一年的調整和積累,《正是愛》的出爐帶給了廣大歌迷新的享受,這張的特色就是貝司的反覆出現,在貝司穿插的樂曲中慧嫻清亮細膩的聲線展露無遺。

2000年《為你好》

看看封套上作者的名字,發現許多新面孔,彭妮、梁芷珊、蘇德華,配合還是相當好,大家都能理解監製的意圖,把握好陳慧嫻的風格。專輯總體以慢板情歌為主,斯斯文文、輕輕鬆鬆中處處透著浪漫和純真。

2003年《情意結》

2003年陳慧嫻簽約環球再戰樂壇,推出的這張《情意結》,由陳輝陽監製,九首林夕作詞,一首黃偉文作詞,非常好聽且優質的唱片,但在市場上卻遇冷,只賣了幾千張,這也是陳慧嫻的最後一張正式專輯。

在8月18成都演唱會上,陳慧嫻透露她正在錄製她的全新唱片,關於她的新歌我們還是保留一份期待,慧嫻未老,我們就一直陪她唱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