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悖論

寫作,原本就是思想的交流的過程,後來,寫作專門指創作文學故事而言了,假如你的文字沒有故事性,總是悲天憫人,我估計你的文字就沒有後來。

你寫的只是給自己看的日記,你怎麼自嗨,自娛自樂都沒人管你,只是沒幾個人耐得住寂寞,都是願意有一個平臺,多幾個說話的朋友,也希望人生色彩多一些,所以,寫作,還是給外人看的時候多。如果遇到攻擊,誰先動手誰先被拉黑。之所以沒有不寫,還是因為人這種動物,還是需要、願意溝通的。那些專心攻擊人的人才不是正常人呢。

文學這個東西都是喜歡用亮麗的色彩美化生活,讚美青春,讚美美好的事物,讓人看到了,心情好起來,生活真的很苦,如果成天到晚的愁眉苦臉,如果一個人還是可以的,如果所有的人都這樣,那才是人間悲劇呢,這就需要文學作品出來,給生活添點料,讓生活不是那麼苦,讓生活樂呵起來。

但是,既然是寫作了,青春又那麼短,很容易失去,許多人因為年輕,錯事一定是做了,而且挽回的機會、或者概率都不大,寫快活的生活好像不是那麼多,還是寫實的時候比較多,人活八十,年輕的部分才多少?還是受苦的時間比較長,所以,許多寫作的作品還是寫生活裡的事比較多,生活裡的雞毛蒜皮的爛事一多了,甜蜜的東西就沒了,味兒也淡了,人活下去就沒什麼意思了,為了讓生活更美好,為了人能更好的活下去,寫好看的東西才算是主旋律,鼓勵正能量,多說好話,少說點沒意思的話,讓休閒的人多輕鬆輕鬆,寫作的任務倒是挺沉重的。

那我該怎麼寫呢?我也在想。

寫實的文字最好是用議論的文字,寫很美好的東西最好用詩歌般的語言寫一個美好的故事,大家都高興,你好,我也好。

有的時候,寫實的東西容易留存,寫讚美的文字不容易留存。所以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典藏都是悲劇居多,幸福美好的故事沒有流傳的可能,幸福美好的酒都是啤酒,保存不了多長時間,而那些寫實的苦情的文字,如果故事性很強,流傳千古的可能性是很有保證的。

我國的四大名著除了《西遊記》其他三個故事都是悲劇,無論開始是怎麼黃鐘大呂,到最後都是低咽的嗩吶聲結尾。

你再怎麼有本事,你寫了很多的理論文字,不如留一部很有故事性的小說能讓千年之後的人記住你。

文字寫得好,後人都因為你的文字記住了某些人,因為你的文字刻意的忘卻某一個人,而這個人又沒有能力讓自己讓別人記住,當後人看到這段故事的時候,好像有些人沒有在場。那些原本在場的人在你的文字中不在場,然後在後人的記憶裡就失蹤了,寫作這支筆真是神奇……

寫作的悖論

真正男子漢第二季 核心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