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建立的8個步驟

微習慣建立的8個步驟

一個得不到執行的念頭只會消亡。---羅傑 馮 歐克

建立微習慣的8個步驟:

1、 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2、 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3、 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4、 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5、 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6、 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7、 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8、 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

第一步,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把你想在某一時刻擁有的習慣列成一張簡要的清單,將重要的習慣標出來。剛開始的時候選擇一些自己認為最想要形成的習慣,且不要選擇太多,因為太多了就會消耗你的意志力。

一週彈性計劃 微習慣要小的不可思議

從一個習慣開始,使用微習慣策略一週時間,然後評估並選擇一個長期計劃。然後需要考慮一下你過的最艱難的一天會是什麼樣子,也許是開一天車,或者舉行一個大型聚會,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能否完成微習慣?

第二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列好微習慣清單後,想一想為什麼奧實現它,但不要停在這一步,繼續問下去,不斷的問直到形成循環和重複為止。這樣你才能找到真正的核心所在。

第三步,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培養習慣常見的依據有2種,時間和行為方式。如果你打算根據時間來選擇習慣,可能是“週一,週三,週五下午3點鍛鍊”。

如果打算根據行為方式來選擇習慣,可能是“吃完晚飯後,或者是睡覺前鍛鍊10分鐘”。

如果是按照時間選擇習慣,不足處是缺乏靈活度,比如週一下午3點鍛鍊,剛好這個時候正在處理一件緊急事情呢,俗話說,生活總是不安我們的日程安排走,這樣就會錯過習慣依據,要拖到後來才完成。這樣就會陷入一種不知道該感覺成功還是內疚的尷尬處境。

所以根據行為方式制定欸從安排更靈活。

第四步,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我們大腦在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權衡利弊,如果一個行為沒有相應的回報,大腦是有排斥的。

例如,鍛鍊身體,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苗條的身材,但每次鍛鍊完後,反饋給大腦的是滿身大汗,練的手痠腿痠,渾身不舒服。如果是沒有超強的毅力是很難堅持的,因為大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所以在執行的時候要實時的適當的進行獎勵自己,它會激勵你重複某個行動,能夠重建你的意志力。

第五步,記錄和追蹤完成情況

記錄和追蹤完成情況,有很多好處,1個是給成功完成任務的一天打勾的感覺很棒,給自己信心,2是記錄完成進度。

第六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我們在定微習慣的時候,目標定的很小,我們會懷疑,這樣有用嗎?有效果嗎?答案肯定是有用的,它跟意志力關係很大。

在建立習慣的道路上,我們有三件事要做:

強化我們的意志力,

當下就取得進步,

不耗盡意志力

三件事裡有1件出錯都會帶來問題,所以微習慣可以滿足以上3個要求。

第七步,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

“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能擁有好的體型,那你永遠都不會擁有”,這就說明有一定的期待值是有好處的。

但是要避免過高的期待值,比如一天跑10公里,一天寫4千字等。你可以是目標小小的,可以超額完成,這樣你的體驗感是不一樣的。

我們要把期待值跟精力放在堅持目標上,而不要對任務量抱有較高的期待。

第八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

代表行為已經養成習慣的信號有:

沒有牴觸情緒,該行為似乎做起來容易,不做反而更難,

身份,現在你認同該行為,

行動時無需考慮,不需要做出執行的決定,而是自然的行動,

你不再擔心了,

常態化,習慣非情緒化,一旦形成就是常態化了,

它很無聊,它不會讓你興奮,它只會對你有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