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中成爲不可替代的人?

hello,我是一名每天都是要對著電腦工作的小白,我的一天是這樣過的:

9點上班,8點40左右達到公司,打開電腦,洗個杯子倒杯熱水,然後坐在電腦前,登錄各種通訊工具(微信、QQ、郵箱)及工作後臺系統。看下時間還沒到9點,然後刷刷微博、朋友圈、瀏覽下熱點新聞。然後開啟一天手忙腳亂的工作,下班後回家。

《深度工作》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中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覆盤一天的工作內容,好像做了很多的事,都是零碎的小事,一天下來沒什麼成效,也沒什麼收穫。

若長此以往,我每天都是在重複著低效的毫無含金量的工作,隨時都會有被其他人給替代掉的可能,想到此,心中不由猛的一驚,我該如何是好?如何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幸好看到了《深度工作》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我目前所做的都是“浮淺工作”,讓自己處於”偽忙碌”狀態,誤以為這些工作很有價值,其實是不會創造太多價值。更要命的是,它們容易複製,可替代性強。

《深度工作》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中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浮淺工作(Shallow Work):對認知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往往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如何讓自己在工作當中成長為不可替代的人才?獲得人生價值,生活的更加幸福呢?

該書作者告訴我們需要深度工作。它可以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創造出個人價值,實現個人成長。

深度工作(Deep Work):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我們的周恩來總理說過: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深度工作呢?

高質量工作產出=時間×專注度

時間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所以我們需要在專注度上下功夫。工作時的專注度達到最高,單位時間裡的工作產出也將實現最大化。

《深度工作》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中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就是有目的的練習,以專注的方式制訂明確的目標,為達到那些目標制訂一個計劃,並且想出監測你的進步的方法。

現代神經科學表明,刻意練習的有效與大腦中的髓磷脂有關,它是在神經元周圍生長的議程脂肪組織,起絕緣保護作用。

不管是智力還是體力的技能,都要追溯到大腦的迴路上,若神經元周邊匯聚更多的髓磷脂,相應的大腦回路就更能輕鬆有效運轉,某方面的技能就更強。

所有專注於某一項技能迫使某一特定大腦回路在隔離區不斷燃燒,所以想高度專注某個任務,避免干擾很重要,因為這是充分隔離相關神經迴路,促進髓磷脂鞘形成唯一途徑。

與之相對,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學習某一技能,就會有太多回路同時進行,你真正想強化的神經元只能得到偶爾隔離。

四個準則

準則1:工作要深入

人的意志力如肌肉一樣會疲勞,每天安排特定時間或固定程序,用於完成深度任務,就只需要很少的意志力,從長遠看更能更成功的實現深度工作。

該書作者紐波特在書中介紹了四種深度工作的哲學態度

一、禁慾主義哲學。這種哲學通過摒棄或最小化浮淺職責,實現深度工作的最大化。

適用人群:有明確且價值極高的職業目標追求,職業上取得的大部分成就多是通過特別突出的工作表現來實現的一些群體

代表人物如 科幻作家尼爾斯蒂芬森。

二、雙峰哲學。這種哲學要求將個人時間分成兩塊,某一段明確的時間用來深度工作,另一段時間為浮淺時間,可專注於非首要目標。非常適合於那些如果不在非深度追求中有實質投入便無法取得成功的人。

適用人群:在深度追求中投入足夠的時間(至少一整天),實現認知強度的最大化。

代表人物如 亞當格蘭特,他在沃頓商學院做教授期間,他將所有課程集中到一個學期,其餘時間專注於深度工作。

三、節奏哲學。這種哲學認為輕鬆啟動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將其轉化成一種簡單的常規習慣。換言之,其目標是創造一種工作節奏,讓你不需要你投入精力便可以決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時需要進入深度狀態。

給自己設定一個日程安排決定,每天固定時間開始深度工作,形成一種簡單的常規習慣。

適用人群:需要通過慣例支持深度工作,來確保能夠定期完成一定工作的深度工作者

四、新聞記者哲學。在日程安排中隨時可插入深度工作的方法稱作記者哲學。但不適合於新手。

適用人群: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價值有足夠的信心,實現深度工作的技能也足夠熟練。

《深度工作》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中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準則2:擁抱無聊

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種需要訓練的技能,需要一定時間練習,如果不同時減少對分心事物的依賴,增強專注度的努力可能就白費了。如何在自己其餘的時間裡有一點無聊就打發時間,那麼很難實現專注。

準則3:遠離社交媒體

一方面,我們時間被社交工具碎片化了,削弱了我們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們生活並不能完全摒棄這些社交工具,我們需要合理的使用。在深度工作時間內需要遠離社交工具。

準則4:摒棄浮淺

深度工作不是說就不需要浮淺工作,一定量的浮淺工作在工作中是必要的,只有其比例增加太多而影響到深度工作時才需注意。深度工作時間與浮淺工作時間合理的搭配。

深度工作的3個誤區

1、 深度工作,不能利用碎片化時間?

新聞記者哲學模式就是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進行深度工作的,但這個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你要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價值有足夠的信心,實現深度工作的技能足夠的熟練。

2、深度工作,只能摒棄社交工具?

完全不使用社交工具是不現實的,但是在深度工作的時間內,摒棄所有社交工具的打擾,劃出非深度工作的時間,在此時間裡合理的使用。

3、深度工作,就要摒棄浮淺工作?

我們的工作不全是要深度工作的,有些浮淺的工作也是必須的,如回覆郵件、電話等。如何規劃好浮淺工作的時間和方式,儘可能縮減碎片化時間。

《深度工作》如何讓自己在工作中成為不可替代的人?

如果還是一如既往的按浮淺方式工作,那麼離失業就不遠了,唯有深度工作,才能讓自己成為工作中那個不可替代的人才。

最後列舉一些我們生活中名人使用深度工作的例子來勉勵自己,立刻行動,改變從此刻開始!

比爾蓋茨每年都要進行兩次的“思考周”,在這段時間裡他遠離世事,只讀書,思考大局。

JK羅琳在寫《哈利波特》期間遠離所有社交媒體。

該書的作者使用深度工作法,出版了4本書,獲得了博士學位,成為終身教授,而且他每天只工作到下午五六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