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投資別只盯著股票,很重要的事情你還沒做!

投資初學者最容易犯一個毛病,那就是人云亦云,一聽別人說哪隻股票漲了就去買入,賠了又是牢騷滿腹,只能說功夫還沒下夠!大家往往忽略了研究上市公司的財報,並不是說懂了財報就一定賺錢,而是說不懂財報,你的投資很大程度上不會高效,本文選了具有代表性的萬科作為研究對象,帶領你一起分析財務報表,祝您對股市分析日益精煉…

初學者投資別隻盯著股票,很重要的事情你還沒做!

01 選擇萬科的原因

· 萬科是我國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1991年就登陸深圳A股,是見證新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一面鏡子。

· 萬科是房地產行業的龍頭企業,企業規模大,管理規範,公司業績持續性較強。

· 萬科上市以來每年均盈利,多數時期其股價走勢和每股盈利走勢較為一致,價值投資者可以根據萬科的業績決定是否投資萬科。

初學者投資別隻盯著股票,很重要的事情你還沒做!

初學者投資別隻盯著股票,很重要的事情你還沒做!

02 萬科控制權之爭

這場控制權之爭的起因就是“買買買”。

從2015年7月開始,寶能集團通過旗下公司前海人壽、鉅盛華等在二級市場持續大筆購入萬科A股,截至2015年12月18日,累計投入約430億元,買入28.03億股,佔万科股份合計的25.4%,超過原第一大股東華潤集團,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從2016年7月開始,恆大地產及其旗下公司通過二級市場累計買入15.53億股萬科A股,累計投入資金362.73億元,佔万科總股份的14.07%。

資本大鱷的介入使得萬科原有股東結構被顛覆,新股東在投入大量資金後要求介入公司管理,甚至要求全部董事辭職,這使得公司原有管理層產生了較大的危機感,雙方爭鬥由此而來。

該事件發生的最根本因素還在於,寶能、恆大等資本大鱷認為萬科A股是值得長期投資的股票。

資本大鱷就一定是對的嗎?它們認定萬科有長期投資價值的理由又在哪裡呢?資本大鱷這次會陰溝裡翻船嗎?根據2017年6月9日萬科公告,恆大集團通過協議將持有的所有萬科股份轉讓給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為292億元,初步估計,恆大集團損失在70億元以上。

所以,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該關心的是萬科股票是否真如資本大鱷所想,是非常值得投資的?

如果你覺得我們需要閱讀萬科的財務報表,研究一下當前萬科的業績和股價情況再下定論,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潛移默化地成了一名忠實的價值投資者。

03 分析財務報表的三方法

· 抓大放小

就是抓住財務報表中的主要問題,不要在一些不影響公司最終財務業績的數據上糾纏不清,這樣可以提高我們閱讀和分析財務報表的速度。

在閱讀利潤表時,首先要抓住的重點是,公司創造利潤的方式以及利潤髮生變化最主要的原因。如果是主營業務大幅增長,而公司毛利率沒有明顯的下降,則說明公司主營業務對公司的利潤產生了正面影響。同時,我們還要看這些貢獻是否能夠支撐公司當期的淨利潤增長幅度,因為除此之外,公司期間費用大幅減少,或是投資收益大幅增加,或是所得稅稅率大幅下降也會對公司的淨利潤產生影響。

在閱讀資產負債表時,首先要看公司資產分佈中的“大頭”。如果是貨幣資金,公司財務狀況則比較安全,但是貨幣資金是最不能創造價值的資產,可能說明公司的投資能力不足;如果是稀缺存貨,則未來有業績釋放的可能;如果是應收賬款,則公司的現金流壓力將很大,而且未來有減值的可能;如果當年增加數額巨大,則收入有注水的可能。

在閱讀現金流量表時,要關注公司的銷售有沒有獲得合適的現金流入,並且通過正常經營有沒有獲得與淨利潤匹配的現金;公司經營的資金來源是不是主要來自經營所得;在會計期末,公司賬面還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因為有時這個數字可能與資產負債表的貨幣資金有出入。

· 比較聯想

對重要的數據與指標要進行橫向同業比較和縱向公司不同年度數據比較,這樣可以分析公司此數據的好壞和變化方向。

單獨分析一張財務報表只能得到一些靜態的財務數據,而不能把握公司發展的動態,所以需要對比同業以及公司往年的數據,這樣才能對公司當年的財務成果是否正在向積極的方面發展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連續多年一直較低,某年突然好轉,我們要聯想該行業是否出現了有利於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的機會,或者公司發生了本質變化,如果沒有,那麼就可能是曇花一現,甚至是上市公司為了保殼、增發或者配合股東套現而通過會計和非會計手段人為做出來的業績。

· 理性分析

對於影響公司業績的重大事項,要大膽推測其中的原因。

比如康美藥業,曾經因為對資金的極大需求而遭到做空機構做空。公司2006年公開增發融資4.85億元,2007年又增發獲得10.23億元,時過一年後的2009年又發行分離交易可轉債獲得8.87億元,到2011年年初又迫不及待配股集資34.36億元,另外到2012年年底債券融資餘額也達到40億元,合計98.31億元。如此的融資頻率和資金需求量堪比高峰時期的房地產公司,然而醫藥不是房地產,醫藥公司的技術研發從準備到研發成功有相當長的週期,項目上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公司的模式主要是貿易,公司藥品貿易的毛利率甚至超過藥品加工的毛利率(見表2-1),實為罕見。如果公司的經營模式是有效的,至少說明,公司的發展模式是建立在對資金大量需求的基礎上的,如果未來公司繼續按這種模式發展,仍然會有大量融資。果然,在2014年和2016年,公司先後發行優先股和普通股融資110億元以上。

通過觀察公司報表可以看出,公司資金流向主要為應收賬款和存貨(見圖2-4),公司存貨和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越來越高,資產週轉率快速下降(見圖2-5)。也就是說,為支撐公司收入規模擴大,公司需要更多的資產,在當前模式下,公司需要越來越多的資金,通過分紅反饋給投資者的可能性較小,而未來何時能夠解除資金飢渴仍需期待,如果不能及時補充資金,公司發展速度將會下降。

初學者投資別隻盯著股票,很重要的事情你還沒做!

04 分析財務報表的三謹慎

· 謹防偷樑換柱

上市公司經常在年報中偷換概念,更改數據口徑,使之沒有比較價值,對於這類數據要充分考慮其非合理性。

比如中興通訊,我們在計算應收賬款週轉率時發現,其2012年年底應收賬款只有220.68億元,應收賬款週轉率為3.82,好於同業的烽火通信,但是我們發現中興通訊的應收賬款實際上不止這些。中興通訊在存貨下面放了一個應收工程合約款,是中興通訊工程項目的應收款,足足有133.66億元,這顯然是偷換了應收賬款的概念,縮小了應收賬款的範圍。

· 謹防一手遮天

上市公司在財務估計時採用法律允許卻不符合實際的會計方法,使得財務報表失去了真實性。

2010年,剛上市的超日太陽繼2011年虧損5 478.88萬元後,2012年又虧損了13.76億元,業績大幅下降的原因除了所處的太陽能行業內外交困外,公司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也極不尋常。超日太陽把產品出售給其通過海外平臺Sky Solar Holdings Co.,Ltd等自己佔有多數股份的子公司,在合併報表中應該抵消,但是公司卻以不實際控制子公司為名,不把海外子公司納入合併範圍,而超日公司對這些非實際控制的子公司的銷售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6.52億元。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雖然自稱不實際控制,可以名正言順不納入合併報表,但是通過在海外設立子公司,然後左手倒右手實現“銷售”的事實卻不能瞞天過海,持股70%以上而不納入合併報表是管理層對會計準則的肆意歪曲。

· 謹防顛倒黑白

上市公司利用信息優勢,在普通投資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肆意捏造財務數據,投資者要練就火眼金睛,識別虛假報表。

萬福生科2013年3月2日公告稱,2008~2011年累計虛增收入7.4億元左右,虛增營業利潤1.8億元左右,虛增淨利潤1.6億元左右,而事實上,萬福生科2011年剛上市,也就是說萬福生科是造假上市,發現此事的不是審計師,不是保薦人,也不是券商研究員,更不是監管機構,而是記者通過實地調查加上對財務報表的比較,從而得出萬福生科地區主業收入數據、前五大客戶交易數據、在建工程投入數據等均被誇張甚至隨意調整。

現在,你是不是急著想看萬科的財務報表?我也想看,因為萬科2010~2013年的股價低位徘徊後,2015年和2016年被資本大鱷們爆買成為資本市場一顆明星,我們普通投資者能否搭上這輛順風車。同時,如果我們能夠弄清資本大鱷們的爆買邏輯,在它們下次出手時能夠提前佈局,將會獲得更大的投資收益。所以,我們很想知道這個價位的萬科股票,是不是仍然有投資價值,是否還有可能被爆買,是否值得我們投資者買入。

2017年3月27日,萬科公佈了其2016年年度報告,翌日開盤,萬科股價高開低走,收盤價下跌1.35%,與2012年年報公佈當天大幅上漲6.01%差異明顯,顯然,萬科2016年年報對當下萬科的股價沒有明顯刺激作用。

不過,萬科是否有投資價值,未來能否給投資者帶來回報,還需要我們對萬科的財務報表進行詳細分析,以確定萬科能否給投資者帶來長期收益。

來源:身邊的經濟學(ID:jjchangshi),轉載請註明;文章摘編整理自 景小勇《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解讀》(第3版),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本書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