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瓦爾達《一個唱,一個不唱》

2009年6月裡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了一部影片《短角情事》,介紹說這是一部早年的法國新浪潮作品,更詳細的背景就不甚瞭解了。黑白影片,拍得很別緻,結構也很新穎。這就是我對影片的全部認識。直到最近看了阿涅絲·瓦爾達(Agn è s Varda/1928.5.30)的新作,才知道《短角情事》是她導演的。

法國的新浪潮撲面而來的時候,人們注意到的全部是男性導演,直到《廣島之戀》出現的時候,人們才發現了一個女編劇——杜拉斯;其實早在1950年代初,杜拉斯就編劇了令人矚目的《長別離》影片。直到她拍攝導演了《印度之歌》,人們才確認了新浪潮裡面的女性地位。現在杜拉斯走了,我們就不大清楚新浪潮裡面還有哪位女性。即便是法國人,對他們後來被稱做:新浪潮教母的阿涅絲·瓦爾達,也是漸漸地認識到她的價值,她是遲到的明星。

跟隨瓦爾達《一個唱,一個不唱》

阿涅絲生於1928年,可是直到去年,她的新片《阿格涅斯的海灘》還在問世。作為導演,她執導了37部影片;作為演員,她出演了22部影片;作為編劇,她撰寫了32個劇本;作為製片人,她出品了8部影片;作為攝影師,她拍攝了5部影片;作為剪接師,她剪輯了8部影片。她執導拍攝的影片,大部分都是以女性為題材。看著她的履歷表,你簡直不能相信,她是怎麼來安排她的時間,她似乎有著分身術,否則很難想象,在她的一生中,能完成那麼多的作品。

看阿涅絲的片子的時候,發現她常常在轉場的時候鏡頭是往上搖去,幾乎沒有看見往下降的時候,似乎這就是導演的下意識,她就是不肯妥協,她努力讓自己往上升起來。阿涅絲的影片,另外有一個特點,她的光和色彩都喜歡用那種法國印象派繪畫裡的調子,中間色,但是穩穩的色調裡面,卻滲透著明媚和絢麗的光彩,讓你總是會迷戀在那美麗的影調裡面。她的色調,就像她的性格,洋溢著樂觀和積極的生活信念,無論如何,她的影片就像她片中的歌曲,還帶著一份浪漫的情調。

跟隨瓦爾達《一個唱,一個不唱》

阿涅絲·瓦爾達一直表現著女人,但是她的女人更不是我們現在在時尚雜誌上看見的“美女”,她的女人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女人,這個女人你一定在你周邊的生活裡看見過,並且不論她站在哪裡,你相信她是真實的。她有很美的時候,那就是她艱辛的命運和複雜的個性。在她丈夫自殺的時候,你看見她臉上的絕望,充滿哀愁;你又看見她在困苦面前不妥協的時候,臉上那堅毅的線條,相信她會戰勝困難;後來,女人戀愛了,但是人家是有家室的,她又決斷地離開了。總之,阿涅絲筆下的女人,讓你心疼也讓你迷戀。

跟隨瓦爾達《一個唱,一個不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