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粘知了

知了是俗稱,學名叫蟬。唐詩宋詞沒少寫,最有名的一句倒是南朝梁詩人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句詩千古傳頌,甚至限制了後來文人的發揮。

馬未都:粘知了

每到盛夏,知了就神不知鬼不覺地上了樹,天越悶它越叫,你高興時它就叫得高興,你若心煩,它會平添心煩,一刻不停,居高臨下地鼓譟,你只有躲開的份,沒辦法制止它。幼時,曾長久仰頭尋聲觀望,每發現一隻就呼朋喚友地指給人家,今天想來,也不知當時樂趣在哪。

馬未都:粘知了

那時最大的樂趣是粘知了。找來兩三根竹竿,粗綁細,大接小,扛著一步三顛,神氣活現地出了門,大人午睡,我們去粘知了。整個院子都看不見人,每棵大樹梢上都傳來蟬鳴,知了喜高,大部分竹竿都夠不著,偶爾發現一個低處的,立刻收聲斂氣,躡手躡腳地向其靠攏。

馬未都:粘知了

粘知了講究的是膠。早年的膠是用廢棄的自行車內胎熬的,熬時臭氣熏天,沒少挨大人斥責,後來發現麵筋更好用,遂趁母親蒸饅頭之際,扯下一塊麵團,在水龍頭下細水長流地至少用一個小時將麵筋揉好,泡在小瓶裡備用。

馬未都:粘知了

發現知了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面筋。將麵筋從水中撈出,裹在細竹竿梢上,太陽一曬,幾十秒後就發粘,而且其粘無比,然後雙手倒竿,一點一點伸向知了。一般情況,知了會在一聲慘叫中掙扎著做了俘虜。我立刻攥住知了,用清水將翅膀上的麵筋精心洗淨,再將麵筋團好放入水中,準備再用。

馬未都:粘知了

拿到家的知了立刻被放在紗窗上,黑亮的身子,透明的蟬翼,讓人覺得知了很神奇;一般等到晚飯時,可能因為天暗氣悶,知了會在一聲嘆息後引吭高歌且片刻不歇,直到睡覺前吵得你腦仁疼,起身開窗將它拋向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