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第三次剖宮產 出血近萬毫升……

《合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靈 通訊員 彭於

5月25日,在區人民醫院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接力”。一名女子第三次剖宮產,因兇險型前置胎盤、胎盤穿透性植入,產後出現大出血,出血量近10000毫升,命懸一線。

區人民醫院多學科團結協作,20餘名醫護人員合力奮戰近5小時,將該女子成功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目前母子平安。

女子第三次剖宮產 出血近萬毫升……

術前討論

啟動應急預案 充分做好術前準備

據瞭解,該名女子今年32歲,姓李,之前在其他醫院已經接受過兩次剖宮產手術(2011年剖宮產1子,2014年剖宮產1子),此次是其第三次妊娠。5月21日,懷孕36周的李女士到區人民醫院就診時,檢查結果顯示是完全型前置胎盤,不排除胎盤植入可能。“兇險型前置胎盤是產科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常常危及母嬰生命。胎盤從子宮‘穿越’而出,與腹腔組織粘在一起,並且‘生猛’、‘廣泛’地植入膀胱及腹腔腹膜等處,再加上是第三次剖宮產,手術風險極大。”區人民醫院產科主任周亞蓉看到檢查結果後,提醒李女士手術的風險性,建議轉診到上級醫院。但李女士和家人表示相信區人醫院的醫療水平,強烈要求在區人民醫院進行剖宮產手術。

為了不辜負患者及家屬的信任,確保母子平安,周亞蓉立即將李女士的情況上報醫院的醫務科。醫務科立即組織產科、ICU、兒科、麻醉科、泌尿外科、輸血科、醫學檢驗科、放射科等科室專家,對李女士進行了全院的會診。專家團隊認真分析病情,制定出周密的手術方案,備足血源,並組織各路人馬,做好應對術中各種異常情況的搶救準備,同時也啟動了院內應急預案。

孩子娩出的同時 產婦出現大出血

時間就是生命,5月25日上午9點,區人民醫院組織為李女士進行剖宮產手術。術前一小時,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泌尿外科、ICU、輸血科、醫學檢驗科等科室便嚴陣以待,提前做著最後的準備工作。

手術由周亞蓉主刀,儘管已做好了充分的人員、物品以及心理準備,但打開腹腔後,看到的景象還是讓她倒吸一口涼氣:腹腔重度粘連,子宮前壁佈滿了蚯蚓一樣粗的血管,像樹枝一樣迂曲,每一根都怒張著,這是典型胎盤植入的表現。

女子第三次剖宮產 出血近萬毫升……

齊心協力為李女士手術

周亞蓉通過細緻的分粘、出血部位的縫扎,再用手術刀快速劃開子宮、破膜,迅速娩出一名健康男嬰,各項生命體徵正常。但幾乎是在孩子娩出的同時,李女士卻命懸一線,大量鮮血噴湧而出,頃刻間染紅了手術檯,血壓急速下降,意識模糊。

多學科團結協作 確保母子平安

醫護人員立即採取搶救措施,進行“生命接力”。產科醫護人員迅速為李女士進行子宮娩出切口、捆紮止血帶、注射宮縮劑、加快輸液和輸血速度等操作後,血仍不停湧出,ICU、麻醉科的醫護人員和手術室護理團隊快速為其建立多個靜脈通路,嚴密監測生命體徵,同時手術室、產科、輸血科、醫學檢驗、以及臨床支持中心組成了一個高速運轉的運輸鏈條,輸血、送血、取血過程如同一場緊張的接力賽,將鮮紅的血漿源源不斷輸入李女士體內。

女子第三次剖宮產 出血近萬毫升……

搶救李女士所用的血

雖然進行了積極的救治,但李女士子宮壁經多次剖宮產,且胎盤穿透性植入,侵及膀胱及腹腔組織,仍有出血,生命體徵不穩,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於是,手術團隊在與家屬溝通後迅速決定,切除 “奪命”的子宮。完成子宮切除術後,等候在手術室的泌尿外科馮德剛、普通外科陳如松醫師又迅速走上手術檯,對因植入造成的膀胱及腹腔多處滲血進行縫合、止血。20多名醫護人員經過近5個小時的團結奮戰,最終將李女士的出血漸漸止住,產婦血壓逐漸恢復正常,生命體徵回趨平穩。看到母子平安,大家都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根據術後統計,李女士出血量近1萬毫升,搶救過程中一共為李女士輸入了紅細胞3000毫升,血漿4000毫升,冷沉澱20單位,血小板1單位,輸血總量超過了一個正常成年人全身的血量。

美 編:徐麗華

編 輯:徐麗華

值班總編:尹紅梅

總 編:張宏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