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肉牛養殖「牛氣」沖天(黨報記者在一線)

市場化運作 資本化運營 工廠化生產

龍陵肉牛養殖“牛氣”沖天(黨報記者在一線)

在農機具普及的農村養耕牛幾乎成了廣大農民的負擔,養牛也面臨著“轉型”的煩惱。龍陵縣象達鎮象達社區貧困戶楊敬榮飼養著4頭牛,一直為賣不到好價錢犯愁。8月21日,雲南東方皓月現代循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龍陵縣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簽訂育肥牛收購協議,楊敬榮和廣大養牛戶吃下了“定心丸”,煩惱得到了化解。

山區面積佔98%的龍陵縣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2018年2月,該縣引進雲南東風皓月現代循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示範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肉牛養殖業,投入資金25億元,全力打造肉牛產業產學研、產供銷一體化全產業鏈,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在牛窪興建年屠宰30萬頭肉牛、30萬隻羊的屠宰場,在勐冒建設佔地100畝,存欄2000頭牛的養殖示範場和400畝牧草基地,分別在二關和勐蚌建設2個繁育場和育肥場,在黃草壩建牛羊交易市場;配套建設精飼料加工廠、肉品加工廠、生化製品廠、皮革廠、產品展示中心等,構建基地在龍陵,產品輻射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港澳臺地區及國外的全產業鏈。

該縣著眼於建設“全省肉牛基地”這一目標,堅持走市場化運作、資本化運營、工廠化生產、產業化發展的路子,採取項目補貼、龍頭帶動、大戶聯建、農合組織創辦等多種途徑,以提高牛產業的組織化程度和水平為著力點,推廣“農戶繁殖、規模育肥”或“小規模繁殖、大規模育肥”的模式,通過集中養殖和分戶飼養同步推進,在全縣10個鄉鎮成立了10個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了標準化養殖場10個、養殖小區(重點村寨)228個,開工建設了96個規模化育肥場,引進良種母牛4000頭;扶持存欄50頭牛以上的養殖大戶200餘戶,養牛戶1.4萬餘戶,全縣牛存欄4.1萬頭。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積極引導農民將牛從役用型向肉用型轉變。全縣糧改飼(玉米)1.33萬畝,種植構樹2000餘畝、優質牧草1.2萬畝,界定自然草場3萬餘畝,購進青貯飼料打綁包膜機100多臺,建成青貯池(窖)5000餘個,舉辦肉牛養殖技術培訓班370餘期(場),培訓農民1.7萬餘人次,基本實現了每戶養牛戶一片優質牧草、一間標準圈舍、一個青貯池(青貯袋)、一把鍘刀、一名科技養殖“明白人”的目標。

該縣實施了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穩定脫貧項目,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並養殖肉牛,每頭給予補助3000元(限補2頭),超過2頭的每頭補1000元;不是建檔立卡戶每頭牛補助1000元,每頭優良品種能繁母牛由合作社擔保1.2萬元的3年期融資貸款。

在優惠政策助推下,農民養牛積極性空前高漲,“牛氣”沖天。碧寨鄉犇鑫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已發展社員戶1180戶,建成養殖小區(重點村寨)31個,養殖肉牛3000餘頭,10頭以上的重點戶21戶。

勐糯鎮福勐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起佔地面積286畝的養牛場,建成1萬餘平方米的標準牛舍及配套的青貯料加工、獸醫室、青貯池等設施,招收3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場務工,每人每月2500元工資,養殖“西門塔”肉牛300多頭,已出欄66頭,每頭售價達1.2萬多元。發展社員戶500多戶,養殖肉牛2300餘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