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生活圈、2小時經濟圈、3小時聯動圈要來了!

日前,市交通運輸局印發了《關於推進威海市交通運輸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大力構建高品質交通基礎設施網、高端化智慧交通網、高效率運輸服務網“三高網”和市域一體、國內通達、聯通海外“三大交通圈”。

到2020年發展目標為:謀劃實施交通快速通達3年行動計劃,構築1小時城市生活圈、膠東半島2小時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區3小時聯動發展圈,東北亞產業快速集聚圈,初步建成“市域一體、國內通達、聯通海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1小時生活圈、2小時經濟圈、3小時聯動圈要來了!

公路通車裡程2020年達7400公里

我市將加快完善“兩縱兩橫”高速公路網、“八縱六橫一環”幹線公路網、四通八達農村公路網。到2020年,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到74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0公里,國省幹線公路1120公里,農村公路6070公里。

高速公路:加快完成文萊高速公路項目,與榮文高速公路相連,全面貫通榮濰高速公路;快速推進G18榮烏高速威海繞城段項目,形成榮烏高速、威青高速的聯絡線;規劃論證文萊高速與威青高速之間乳山高速公路連接線項目。

專項通道:規劃推動威海中心城區至文登區及南海新區快速通道、東部濱海新城至南海新區快速通道(威海港威海灣港區至南海港區疏港公路);研究論證環煙威(昆嵛山)西部通道。

普通國省道:規劃推動G228丹東線九龍灣至西霞口段旅遊示範公路等旅遊公路建設;開工建設G228丹東線乳山口大橋、S301石煙線榮成小遲家至成山鎮段大中修、S704環海路榮成張家山至文登西泊段大中修、G228丹東線香水河大橋服務區。實施完成S201威東線田和至溫泉段(環山路)改建、S202威青線北臺至十里頭段(文登繞城段)改建、S203蒲石線蒲灣至所前泊段改建、S205上澤線文登牟平界至澤頭段大修等項目。

“四好農村路”:推進旅遊公路、村村通公交、交通扶貧等工作,開展“四好農村路”示範區建設;研究出臺《威海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方案》,實施路網提檔升級、自然村莊通達、路面狀況改善、運輸服務提升“四大”工程,三年計劃投資25億元,改造農村公路1400公里,建設客運站點1800個。

1小時生活圈、2小時經濟圈、3小時聯動圈要來了!

威海灣港區雜貨運輸向南海港區轉移

我市將打造全面開放、優勢明顯的港口體系。到2020年,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80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30萬TEU(標準箱)。

港航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提升:我市將建設專業化、現代化碼頭設施,加快對高端裝備產業、高端化工產業、現代海洋產業、精品旅遊產業等具有支撐作用的原油、LNG、集裝箱碼頭和客滾、郵輪等大型專用泊位建設和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港口靠泊、接卸、集疏運能力。

港口區域空間綜合開發:我市將把威海港打造成東北亞海上航運中轉樞紐。其中:

威海灣港區以客滾運輸、集裝箱為主,安排本地生產、生活所需煤炭、成品油等運輸,遠期發展旅遊、物流、商貿、信息等現代服務功能,逐步將散雜貨運輸功能向南海港區轉移。南海港區

近期以雜貨、通用幹散貨、液體散貨等中轉運輸和促進臨港工業開發為主,承擔威海灣港區大宗散貨運輸功能轉移;遠期開展大宗散貨、集裝箱、LNG、原油等運輸,發展港口綜合物流、商貿、信息、綜合服務等服務功能,發展成為大型綜合性港區。乳山口港區近期以雜貨、通用幹散貨中轉運輸和促進臨港工業、臨港物流開發為主;遠期開展大宗散貨、集裝箱、客貨滾裝等運輸,發展港口綜合物流、商貿、信息、綜合服務等服務功能。石島港區重點發展集裝箱、客貨滾裝運輸和水產品出口。龍眼灣港區以石油及製品、集裝箱、客運滾裝運輸為主,兼顧周邊地區的件雜貨運輸。

1小時生活圈、2小時經濟圈、3小時聯動圈要來了!

打造東接日韓等跨境航空物流基地

我市將發揮威海對韓海運、空運優勢,打造航空物流中心。開展威海港—威海空港—仁川港—仁川空港“兩地四港”多式聯運研究,構建海陸空國際集疏運快速體系,將威海打造成東接日韓、西通歐亞的跨境航空物流基地。我市還將規劃建設綜合物流園區,對接港口、鐵路、公路,佈局公路貨運樞紐(物流園區)項目,推動物流場站轉型發展。

我市將規劃建設中韓自貿區威海港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綜合服務中心、威海國際鐵路多式聯運物流園區、威海威高物流園等綜合貨運樞紐;規劃建設萊榮高鐵項目客運站(其中威海境內新設2座,分別為乳山南、威海南海),石島港綜合客運樞紐等客運綜合樞紐;規劃建設高區公交樞紐項目、文登區客運中心公交換乘樞紐站項目、榮成城鄉公交場站項目、乳山市交通綜合樞紐站等公交客運樞紐。

1小時生活圈、2小時經濟圈、3小時聯動圈要來了!

新增公交線路12條

規劃建設威海城市軌道交通,適時開展首條線路建設,加快文登區、南海新區與主城區的融合發展,建成優勢交通工具半小時通達型城市。全面實施創建國家“公交都市”三年行動計劃,到2020年,新增公交線路12條新建3個公交樞紐站和10個首末站,中心城區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45%,

中心城區建成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推行移動支付,打造城市公交、城際公交、鎮村公交、旅遊公交“四位一體”的全域公交網絡,實現市域公交一體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