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監管的滴滴順風車,快要成爲過去黑車的聚集地了!

這幾天,朋友圈的熱門詞無疑是滴滴。精算君對這件事很有感觸,一個花季女孩,竟然就這樣丟失了性命。作為一個父親,我真的無法想象孩子遭遇這樣的事情後,我會多麼的憤怒,也無法想象失去孩子自己有多麼痛心!

再不監管的滴滴順風車,快要成為過去黑車的聚集地了!

這次的滴滴順風車強姦殺人案,大家可以在文末看到詳情。很多人指出,滴滴太過於死板的客服流程,連警方都處於被動的地位,無法及時辦案,錯過了最佳救人時間。

甚至,殺人司機在前一天還曾被投訴試圖侵犯另一名乘客,滴滴竟然也沒有及時處理……

在8月25日,滴滴對外公佈“我們無論如何都會承擔責任的,未來平臺發生的所有刑事案件,我們都會參照法律規定的人身傷害賠償標準給予3倍補償。”

今天上午,國家交通部已經在官網正式發文《平臺公司應當將“自責”落實到行動上》,文中直接了當指出:

“生命是無價的,乘客一旦受到傷害不可能通過賠償而完全復原,出租汽車行業發展要堅持以乘客為本的基本原則,保障乘客出行安全是網約車行業發展的底線,沒有什麼比“乘客安全”更為重要。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平安回家,而不是覬覦那所謂的“3倍賠償”。”

公安部的這篇文章,還直接指出目前滴滴順風車的問題: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順風車是由合乘服務提供者事先發布出行信息,出行線路相同的人選擇乘坐合乘服務提供者的小客車、分攤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費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

順風車服務與網約車經營性客運服務有很大區別,應當符合以下要求:一是應以車主自身出行需求為前提、事先發布出行信息;二是由出行線路相同的人選擇合乘車輛;三是不以營利為目的,分攤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費互助;四是每車每日合乘次數應有一定限制。

但長期以來,個別平臺公司在同一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App)提供網約車、順風車服務,誤導廣大乘客,提供大量不符合順風車標準的出行服務,涉嫌以順風車名義提供非法網約車服務。

滴滴成為眾矢之的,不無道理。

三個月前的空姐被殺案仍未淡忘,就出現了這次在大白天的殺人案。

加之順風車司機本身就很低的准入門檻,滴滴大張旗鼓地要將順風車做成自家的社交產品,一直推崇所謂司機與乘客異性搭配。

很顯然,這些都很容易成為被人詬病的地方,因為滴滴低估了人性的醜惡。

要知道,截止2018年8月25日,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與滴滴司機有關的強姦案件,近三年已經判決了十五起,那麼還有多少仍在警方調查中未經法院落案起訴的呢?

但無論滴滴有多少錯,我們也不能一昧責罵它。對滴滴的出現,精算君認為並不是壞事,畢竟滴滴確實給了我們帶來了更多出行便利,改變了我們的出行方式。全然否定滴滴也是沒有道理的, 用我太太的話來講“滴滴並未創造壞人,壞人不在這裡禍害就在別處禍害,但如果滴滴不作為、缺監管,那滴滴就會成為壞人的聚集地”

每次回岳母家,都要走過村口那段約200米長的黑路,精算君每次都說:“這個地方也太黑了,路燈都那麼暗!”

太太說:“這麼多年,這裡的路燈設置,僅僅從50米一個,變成了30米一個。到了夜晚,除了8點多村民散步高峰期,其他時間我們都不敢單獨行走。”

太太說,她讀初中時,有一次晚自修放學回家,她發現後面有一個男人一直跟著。到了進村子的那段黑路,當時兩邊都是田地,別提什麼商店或者住宅了。

太太想過了各種不好的事,到了即將進入黑路的十字路口,她加快了速度,百米衝刺!她知道,只要衝過這段路,她就完全安全了。在那個昏暗的小路上,她都顧不上路況,只敢使勁地騎著自行車,用生平最快的速度,快到連回頭望一眼都可能撞到溝裡去!

二十多年過去,那種恐懼至今依然清晰。

“我們不會無緣無故的恐懼,壞人一直都有!”她說,“以後女兒怎麼辦,我們能保護她們多少……”。

太太的話,觸動到精算君。我是一位丈夫,兩個女兒的父親,經常看到這些針對女性的罪案,讓精算君感覺害怕和擔憂!

太太一直說,孩子未來不用優秀,但是學點防身武術是必須的!此刻,精算君終於理解太太的用心。

其實,在滴滴等網約車出來之前,國內的黑車市場相當猖獗,犯罪率更是高居不下,而且遠超現在的網約車。

2014年,雜誌《方圓》曾經刊登過一篇《黑車司機犯罪調查》,調查顯示,僅北京市朝陽區從2011年到2013年底,就發了47起涉及55人的黑車犯罪案件,被害人都為夜間出行的單身女性,極易伴隨強姦案件。

而網約車橫空出世後,雖然大量的黑車司機轉身變成了網約車司機,但因為網約車各種參與門檻,例如實名認真和GPS跟蹤兩項,導致犯罪後被抓獲的可能性徒增,網約車的犯罪數量以及犯罪比例,其實比較之前的黑車有明顯的下降。

但是為什麼滴滴還是會在風口浪尖之上?

因為黑車是散亂的,更多是個人經營行為。而滴滴作為一家企業,還有國家頒發的合法經營網約車的牌照,如果讓一家有組織、有背書的平臺經營黑車,你想社會會答應嗎!

加上滴滴切入是公共服務領域,正如在交通部文章裡提到的:“出租汽車行業發展要堅持以乘客為本的基本原則,保障乘客出行安全是網約車行業發展的底線”。滴滴順風車目前的經營邏輯、對司機的准入門檻和風控模式、緊急事件處理模式等,都有點違背了“乘客安全至上”的原則。

做企業追求商業利益並沒有錯,但是如何在公共事業中追求利益與公眾安全的平衡,滴滴做的還是不夠。

今年4月15日晚上,滴滴在微博上發佈了一條以滴滴五大安全科技為主題的視頻,並邀請孫紅雷、黃渤、羅志祥、楊洋和王祖藍五位男星身著西裝集體尬舞。但4月底就發生了滴滴投資人張桓被滴滴司機毆打,5月鄭州空姐遇害的事件。

滴滴的公關做了很多事,但是在如何維護消費者出行安全的事情上,做得還遠遠不夠!

其實,對於精算君而言,滴滴從來只是一種出行工具的迭代而已,我也僅僅把滴滴APP看成了過去的的士CALL臺,只不過能叫到車的概率更高、叫到車的類型更豐富而已。

再不監管的滴滴順風車,快要成為過去黑車的聚集地了!

精算君更不認為滴滴是什麼社交工具,生活工作已經這麼累,上了車就讓我安靜地、平安地回家就好了!況且在一臺陌生人的車子上,為什麼我要跟你說這麼多!

寫在最後

寫到最後,精算君要說,滴滴我還是會堅持使用,畢竟目前沒有更好的工具能替代,但是我僅會選擇上面的出租車或者專車。

對於經常深夜坐車的朋友們,建議一定要在上車前打開滴滴APP上面的位置共享功能。具體路徑見下圖:

再不監管的滴滴順風車,快要成為過去黑車的聚集地了!

再不監管的滴滴順風車,快要成為過去黑車的聚集地了!

再不監管的滴滴順風車,快要成為過去黑車的聚集地了!

再不監管的滴滴順風車,快要成為過去黑車的聚集地了!

至少在你上車開始,你上車的車牌號、司機電話號碼都會用短信方式發送到緊急聯繫人的手機號上,這比出事後求助滴滴客服,有效多了!

精算君真心希望,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如果各位朋友也有更多安全軟件,也建議大家分享出來。也歡迎各位爸媽,分享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心得。

希望,天佑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