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水災把民進黨的「政績」打回原形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一場水災不僅淹滅了民進黨執政的光環,更照出當前島內執政者冰冷無情、缺乏同理心的一面,但是,當災民面對水患還無暇批評,不滿情緒尚在醞釀,而各界檢討質疑也還沒真正開始時,臺當局“行政院長”與官員的“幹話連篇”,與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乘裝甲車“遊車河”的“看”災舉動,反而自己先引爆了民怨的熊熊怒火。蔡當局這幾天飽受各界批評,原因無他,只能說都是被自己口無遮攔的政治口水所嗆。

在臺灣島內,過去民進黨執政縣市總愛標榜“綠色執政,質量保證”,但是這次的水患已再次摧毀這個光環。更讓其惶惶不安的是,被“水扁”的“質量保證”,竟然找不到代罪羔羊可以卸責。

一來這些地區都是民進黨長期執政的縣市,包括重災區的嘉義縣,民進黨執政長達17年,而臺南市、高雄市與屏東縣,更是從1997年以來,民進黨連續執政超過20年的地區。就臺當局來看,從2000年到今天的18年間,民進黨執政的時間也已超過一半,若把治水不利再推給國民黨,實在沒有絲毫說服力。

二來,治水投入的資源已相當可觀,並非無錢可用。從2001年至今,臺當局共編列5個治水特別預算,其中有3項總額將近3000億(新臺幣,下同)的部分,投入了臺灣南部地區治水之用。但今天“民進黨執政”加上“錢”這兩個要素所組成的方程式,結果卻完全“破功”,對於“大言不慚”自誇治水有成的幾位綠營首長,老天的“打臉”,格外諷刺與響亮。

但是儘管無責可卸,民進黨當局卻難改“硬拗”的習慣,缺乏自省的“勘災”,結果只留給民眾“怨天尤人”的印象。一下怪老天降雨猛烈集中又逢大潮,一下又怪他黨參選人歌舞昇平,一下怨極端氣候超過防洪設計值,一下又把焦點集中在假新聞造謠等,彷佛“萬方有罪”,但“罪不在朕躬”。我們看不到民進黨當局在災害發生後迅速拿出解決當前問題的魄力,看到的只有卸責的口水。

我們也看不到民進黨當局對災民實質的送暖,只見到蔡英文乘裝甲車勘災時怪異的微笑,還看到蔡英文冷冷打斷災民的陳情,要他直接向臺當局“水利署長”反映。我們更看不到蔡當局準備對當前治水的方式與成效進行檢討,只看到官員強詞捍衛自己的治水成績如何亮眼。災民難道不知極端氣候是水患的主因,但此刻他們想聽到的,絕對不是掌權者缺乏反省的怨天尤人,而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

暴雨襲臺的危機未歇,蔡英文辦公室負責人陳菊也奉命南“下馳援”,此舉若非意識到事態嚴重,就是透露蔡英文對賴清德處理災後事宜的不滿,於是也顧不得是否符合體制。當執政者要求不分藍綠齊心救災、不要亂噴政治口水的時候,請先閉緊自己的嘴巴,多點反躬自省,並好好想想災民現在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