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宜興掛釉”與“廣鈞”器作為聞名於同一時代的兩種施釉陶器產品,不僅發展的歷史脈絡大致相同,而且其產品的總體風格也有著很強的相似性。由於“陽羨(宜興)、陽江(石灣)彼此互仿,唐英又在景德鎮兼仿陽羨、陽江之器,參伍錯綜,益復不易辨析”,因此造成後人對兩窯產品常常發生混淆。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宜興窯天青釉饕餮紋花囊 高18.1釐米,口徑15.4釐米,足徑15.4釐米

通體施天青色釉,頸部飾凸印饕餮紋。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宜興窯灰藍釉漢方壺 高19.5釐米,最大口徑8.8釐米,最大足徑7.8釐米

器形仿自青銅器漢方壺。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深紫色砂明宜興窯天青釉荷花式洗 高7.1釐米,口徑19.7釐米,足距10釐米

洗形似一朵盛開的荷花,下承三足。砂胎,施天青色釉。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石灣窯窯變釉貫耳瓶 高13釐米,口徑4.5×5.5釐米,足徑4.7×5.9釐米

瓶仿青銅器造型,敞口,長粗頸,弧腹,圈足,頸部有一對貫耳。外壁出筋處呈醬色,通體施藍、灰、白色相間的窯變釉。為1946年後併入故宮收藏的原古物陳列所藏品。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石灣窯灰藍釉方渣鬥 高8.2釐米,口徑8.6釐米,足徑4.4釐米

渣斗方形,撇口,長頸,鼓腹,圈足。腹壁呈花瓣式,出筋處呈醬色邊。通體施灰藍色釉。為1946年後併入故宮收藏的原古物陳列所藏品。

但細究之下,它們在造型和胎、釉等的特徵上還是有著一定的差別。對此近人多有論述,如陳瀏著《陶雅》中即說:“廣人所稱廣窯以泥沙為胎,故謬曰泥鈞,其產於宜興者又曰宜鈞。泥、宜音近,而陽羨砂遂與廣窯混合矣。……俗以泥鈞為廣窯,實則二物也。有細紋者宜興砂居多。……日本人重泥鈞,而以有紋者為賤。細如魚子者為下蓋,紋片細碎乃陽羨砂之上釉者,歐氏之所仿也。要不得以廣窯目之。”又如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亦云:“歐窯與廣窯,同一仿鈞,外觀厚重,形極相似,而實不同。今略析之:廣窯以青發藍斑者為最多。此外,他色雖有,然總不脫灰墨一類釉也。歐窯則色澤較多,除青藍外,有仿鈞深紫者,又有云豆、茄皮等色。且藍斑又不若廣窯之濃,其別一也。廣窯之底露胎較多,歐窯之底露胎處甚少,其別二也。廣窯之制,純乎渾樸,歐窯之制,於渾樸中見妍整,其別三也。”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宜興窯灰藍釉海螺洗 高10釐米,口徑10釐米

海螺形,泥胎,裡外滿施灰藍色釉,釉面密佈窯變黃色斑點。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宜興窯灰藍釉浮雕桃式水注 通高11.9釐米

水注桃形,一側雕飾桃枝為柄,桃實尖部開小口作注水口。通體施灰藍色底釉,釉面密佈橘黃色斑點,並有細碎的開片紋。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石灣窯灰青釉蓮瓣式瓶 高33.5釐米,口徑26.5釐米,足徑13.8釐米

瓶口、肩均飾下垂花瓣,長頸,花瓣式弧腹,高圈足外撇。通體施灰青色釉,釉面佈滿細碎的開片紋。此為1946年後併入故宮收藏的原古物陳列所藏品。古物陳列所成立於1914年,同年設於紫禁城外廷西路武英殿內的展室正式對外開放,其展示和保存的文物為清代皇家宮苑承德避暑山莊和瀋陽奉天故宮的原藏文物。故宮舊藏石灣窯藏品中屬原古物陳列所保存的計有23件。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石灣窯綠釉凸花獸耳銜環瓶 高20.2釐米,口徑8.1釐米,足徑7.2釐米

盤口,長頸,曲腹,高圈足外撇。頸部兩側塑貼獸面銜環耳,外腹中間凸印折枝花一株。外壁施墨綠色釉,釉面密佈芝麻狀黑點。為1946年後併入故宮收藏的原古物陳列所藏品。

此外,從故宮藏品和清宮檔案的記載來看,在清宮舊藏傳世明清地方窯藏品中,“宜興掛釉”與石灣窯“廣鈞”器不僅都有收藏,而且早至乾隆時期,宮中之人對二者的異同問題即已有所認識。如《內務府活計檔》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木作”記:“初十日,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宜興掛釉瓜稜罐一件……傳旨……其瓜稜罐並英雄觥俱各認看。欽此。……於本月十一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將宜興掛釉瓜稜罐,系廣東石浣女子成作……交太監胡世傑呈進。訖。”此則檔案中提到太監胡世傑拿來一件“宜興掛釉”罐,乾隆皇帝下旨要求“認看”即作生產窯口的辨別,一天後被認定是廣東石灣窯的產品。可見,對“宜興掛釉”與石灣窯“廣鈞”器之間異同的認識古已有之。而隨著現代古陶瓷學術研究工作的開展,我們對二者間在造型、胎、釉、裝飾特徵等方面的異同已能形成較清晰的認識。

造型上,“宜興掛釉”與石灣窯“廣鈞”器一樣,都分為器物和陶塑兩大類。其中器物類造型豐富,既有仿瓜果花葉或動物形態的各式盤、洗、水盂、水丞、杯、茶壺、花盆、花插、筆架等精巧秀美的實用或文玩用器,又有仿青銅器造型的各式鼎、爐、壺、尊以及多種瓶式的陳設器皿等。作為處於同一時代的產品,二者又都善仿歷代名窯。而彼此互仿的施釉陶器在造型上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都有自己比較典型的器型。以清宮舊藏器為例,所見“宜興掛釉”器型如葫蘆瓶、花囊、四足鼎,而壁瓶、大蓋罐、塔身、動物形花插、方花插、方渣鬥等,也都是石灣窯常見的器型。總體看,“宜興掛釉”器造型顯得比較秀麗精巧,而石灣窯“廣鈞”器造型則偏渾厚古樸。在陶塑的種類和藝術成就上,顯然石灣窯“廣鈞”器更為突出,其陶塑種類不僅極為廣泛,刻畫亦極生動傳神,尤其是人物類陶塑的藝術成就很高,且一般人物塑像臉、手都為露胎。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宜興窯仿哥釉饕餮紋雙耳四足鼎 高18.3釐米,口徑15.3×11.7釐米,足徑4.3釐米,器形仿青銅器,通體施米黃色白釉,外壁凸印饕餮紋。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清宜興窯天藍釉小水丞 高3.5釐米,口徑3釐米,足徑3釐米

水丞腹上凸起5道稜線,足底無釉露胎,裡外通體施天藍色釉。附鎏金小銅勺。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石灣窯窯變釉撇口瓶 高24釐米,口徑5釐米,足徑8.4釐米

敞口,細長頸,溜肩,垂腹,圈足。外壁施雨灑藍窯變釉,底施醬釉。為1946年後併入故宮收藏的原古物陳列所藏品。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石灣窯綠釉四孔方花插 高9.5釐米,口邊長7.8釐米,足邊長8.4釐米

花插方形,有4個圓形插花孔,器面中間塑貼梅花一朵,底出臺,下承四足,底中間有一透氣孔。通體施墨綠色釉帶芝麻點,底施醬釉。為1946年後併入故宮收藏的原古物陳列所藏品。

胎的特徵上,“宜興掛釉”器胎土原料使用的是宜興本地產的白泥或紫砂泥,其中以白泥為多,胎色一般呈灰白色,胎質較為細膩,胎體重量較輕。而石灣窯“廣鈞”器胎土原料來源較為複雜,除主要使用石灣本地所產陶泥和崗砂之外,還常加入廣東其他地區所產的瓷土,如東莞白土、番禺瓷土等。據有關測試,石灣陶泥含鐵量高於宜興陶土,含鋁量在20﹪~30﹪左右,而東莞瓷土的鐵、錳含量則低於宜興陶土。由於石灣窯器常單獨或混合使用各種陶土、瓷土原料,所以其胎質和胎色等也有多種。以清宮舊藏石灣窯器來看,其胎體重量一般較舊藏“宜興掛釉”器重,胎質粗細均有,胎色有白、灰白、灰青、鐵褐、棕黃等色。但與前人論及“廣窯之底露胎較多,歐窯之底露胎處甚少”不同,筆者所見舊藏石灣窯器中卻多見底部施一層醬色護胎釉的,而這很可能是為了掩蓋較粗糙的胎質。

釉的特徵上,“宜興掛釉”的燒製工藝為兩次燒成,即先燒好素砂胎,再上釉入窯燒成。其燒成溫度與紫砂器類似,約在1150℃左右,窯內環境為氧化氣氛,而且釉料中還引入了石灰窯窯汗,以增強釉的乳濁感。釉色有天藍、天青、月白、茶葉末、灰藍、藍綠、爐鈞等,施釉一般較薄,釉面溫潤,給人以軟的感覺,釉面常見細碎的開片紋。而石灣窯器因陶胎中多含砂,為掩蓋胎體表面的粗糙,一般要先上一層底釉以填充胎體的小氣孔,再施面釉燒成,因此釉層普遍顯得較厚,釉面瑩潤且玻璃質感強。石灣窯器釉色豐富多樣,且善仿歷代名窯釉色,如仿官、仿哥、仿龍泉、仿定、仿建窯、仿景德鎮窯顏色釉等,其中尤以仿鈞窯的“廣鈞”窯變釉最為著名。從清宮舊藏器來看,其釉色多以藍色為基調,如天藍、灰藍、雨灑藍、翠毛釉等,此外還有月白、米白、灰青、墨綠等。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宜興窯月白釉八卦紋琮式瓶 高29.8釐米,口徑11.5釐米,足徑12釐米

瓶通體施米白色仿哥釉,釉面有細碎的開片紋,外四面分飾凸刻八卦紋。此瓶原陳設於頤和園芳輝殿內。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宜興窯月白釉琮式瓶 高28.5釐米,口徑9釐米,足徑9.7釐米

瓶仿玉琮式,方腹四面相對的兩面分飾凸刻曲線紋和道家字銘,其中有的字已不可辨,兩面字銘分別為“□從部令公位之□二十六壽”“□如廣成子居空同千二百□”。原藏頤和園。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宜興窯灰藍釉楸葉式洗 高6.5釐米,口徑32.5釐米

洗楸葉式,口呈葉齒形,弧壁,平底下承花枝樹幹為足,枝幹連一蟠螭盤繞至洗口一側,通體施灰藍色釉。原藏頤和園。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石灣窯窯變釉水注 高3.6釐米,口徑11.7釐米,足徑6.1釐米

敞口,口沿一側出流,淺弧腹,圈足。通體施窯變釉,裡為天藍映紫紅的翠毛釉,外壁和底面均施玫瑰紫釉。為1946年後併入故宮收藏的原古物陳列所藏品。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明石灣窯壽星像 高25.5釐米,底寬8.9釐米

外施棕黃色釉,底施鐵褐色護胎釉。為1946年後併入故宮收藏的原古物陳列所藏品。

宜鈞與廣鈞器:你分的出嗎?

清石灣窯彌勒佛坐像 高13.5釐米,寬17釐米

為1946年後併入故宮收藏的原古物陳列所藏品。

在裝飾技法上,“宜興掛釉”與石灣窯“廣鈞”器一樣,都主要突出器物的釉彩之美,使用的裝飾技法顯得較為簡單,見有刻花或模印的紋樣以及塑貼的環耳、獸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