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現代農業發展「後勁足」

榆林市現代農業發展“後勁足”

上半年,我市建設全膜農作物57.5萬畝,新推廣設施蔬菜面積1880畝,市級“三變”改革村達到209個,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不斷髮展——

現代農業發展“後勁足”

我市瞄準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抓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產品質量品牌建設,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農業發展迸發出了新活力。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提升——

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

圍繞產業興旺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市促進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旱作農業發展。上半年,全市建設全膜農作物57.5萬畝,完成水肥一體化45萬畝,農業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實施現代種業振興工程,實施穀子統繁統供30萬畝,建設5000噸玉米果穗烘乾生產線3條,全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

推進各項試驗示範。上半年,開展農作物9類作物80多個品種示範展示及主栽搭配品種篩選工作,引進馬鈴薯、蔬菜、水稻等作物新品種82個,完成馬鈴薯雜交組合50個,選配60個穀子和20個糜子雜交組合。

特色農業為鄉村添動力——

蔬菜種植面積同比增長1.9%

榆林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為鄉村發展增添活力。推進大漠蔬菜產業發展,上半年,全市新推廣設施蔬菜面積1880畝,蔬菜種植面積47.49萬畝,同比增長1.9%;累計產量48.23萬噸,產值10.32億元。

建設山地蘋果基地,截至目前已經完成9.76萬畝,基地總面積達到85萬畝。米脂等5縣區與京東簽訂產業扶貧+果業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合同7020噸,簽約金額2.4億元。

建設中藥材標準化基地,今年全市共計劃建設中藥材25大類12.7萬畝,目前已建成2.45萬畝,投資近3100萬元。

新型經營主體為“三農”注活力——

454個家庭農場錄入農業部名錄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不斷髮展,為榆林“三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規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市縣兩級累計培訓合作社指導員及帶頭人300人次。建立家庭農場管理名錄,錄入農業部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的家庭農場454個。同時,組織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今年計劃認定30家市級農業產業化示範聯合體。

此外,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點建設,制定《榆林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指導每縣市區創建2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點。同時還開展農產品加工業人才和農村創業創新人才培訓,累計培訓220人次,培育出了一批懂經營管理、懂技術創新和創業的發展農業產業的“生力軍”。

“三變”改革促發展——

市級“三變”改革村達209個

我市不斷激發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推廣榆陽區趙家峁村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模式,市級“三變”改革村達到209個。截至上半年,全市3249個村已開展清產核資。

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截至目前,我市土地託管面積達105.3萬畝,開展託管服務的組織有760個,服務農戶1.2萬戶。同時,建設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目前榆陽、神木、定邊、靖邊、綏德、子洲等縣市區已完成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建設,並初步開展交易業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