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給我們什麼啓示?

中元節又叫七月半,在家鄉這算是比較隆重的節日了。聽老人們講,人在臨死時和中元節這天燒的紙錢,亡者才能百分之百收到,其它時間燒的,很難領到。為什麼呢?因為臨死時,燒的紙錢,亡者可以隨身帶,並可以用來打通小鬼和閻王,讓他們不為難亡者。而七半月,是鬼節,鬼的節日,這一天陰曹地府放假,鬼可以來人間,如果人間有親人給他們燒紙錢,是可以領到錢的。

關於這些傳說,老人們講的豐富得多。我記得我母親以前在七月半的晚上燒紙錢時,要用石灰畫上幾個圈圈,逝去的親人,每人一堆,另外,還要畫個小圈,給一些孤魂野鬼燒一點兒,叫他們不要和逝去的親人爭搶錢財。

中元節,給我們什麼啟示?

還有一些地方的習俗是放水燈,也叫“荷花燈”。不管是什麼習俗,都是為了紀念逝去的親人,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得到安息。

那時的我是不屑於這些形式的,覺得是封建迷信。人死如燈滅,在生時好好孝養,死後何必搞這些名堂。有這種想法的人年輕人可能很多,現在的中元節,明顯沒有以前那麼隆重,這不竟讓我開始反思,這些節日的本身所傳達的意義,我們是否真的理解?倘若所有的節日,所有的儀式都不復存在,我的們思想和精神,又該如何依託?

中元節,給我們什麼啟示?

慎終追遠,繼往前行

《論語》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培育出忠厚老實的百姓。”

智者通常很喜歡歷史,一個善良忠厚的人,也通常會時常追念祖先。無古不成今,我們的血脈由祖宗一代代傳承,追念祖先是一種樸素的感恩,人唯有帶著感恩之情,才能將優良傳統一代代傳承下去。古代人考試,要填祖宗八代的姓名。考官審核考生時也會考查考生祖宗八代各人的簡短人生履歷。

現在的年輕人不要說祖宗八代,就算問他曾爺爺的姓名,他未必知道,不重視傳統,也不重視傳承,只在乎自我的享樂和感受,這樣的生命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看似自由,實則膚淺。

個人在歷史的長河中就如同一滴水,而家族是小溪,再由各小溪匯成江河,最終歸於大海。

一個脫離了溪流和江河的水滴,他的生命是單薄和枯竭的。

中元節,給我們什麼啟示?

珍愛生命,重視死亡

生命非常可貴,每個人都想過有意義的一生。然而什麼是有意義的人生?人生百年,不算長遠,也不算短暫,可以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也可以轉瞬即逝。然,最終的歸屬都是死亡,唯有正確認識死亡,才能真正過有意義的一生。知道人終將一死,才會有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正知,才不會在名利中迷失自己,才會用這短暫的一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回報社會,走到生命的盡頭,也才會無怨無悔,含笑九泉。

中元節,給我們什麼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