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只盼望世界清明,我們更要提升保護意識,讓玫瑰無恙

時隔一年,隨著“東京留學生被殺案”開庭日期的臨近,江歌媽媽的一條求助信息被放到了網上。

我們不只盼望世界清明,我們更要提升保護意識,讓玫瑰無恙

這個截圖,瞬間把人們的記憶拉回到了去年,彷彿那個轟動全國的中國留學生東京遇害案就在昨天一般。而隨著局面欄目組視頻的曝光,“江歌事件”再次成為微博熱議話題。

距離2016年11月3日凌晨慘案發生,已經過去了376天。兇案發生後,江歌母親一直想找到劉鑫瞭解女兒遇害時的詳情,一直沒有找到。直到第294天,雙方才第一次碰面。

當年留學生江歌為了保護室友劉鑫,被劉鑫的前男友連砍十刀,刀刀斃命。讓人悲痛的是,江歌倒在了自家公寓門口,她拼命保護的人跟她只隔了一道門的距離。而這道門卻成了她的生死門,江歌在外面喊著救命,喊著報警,而身後的門卻一直緊閉不開。

更可悲的是,她為朋友擋刀而死,朋友卻消失了近一年,最後迫於輿論壓力才不得不出來面對江母。

我跟很多人一樣,在看完劉鑫跟江母見面的視頻後,在江母說出那句:“10刀啊,痛死媽媽了,痛死媽媽了”時,真得讓人感覺心口發堵,痛到不行。

正如《芭比學校公主守則》中所說:

對於一個母親來說,能賦予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讓她像一株帶刺的玫瑰,安全而美麗地綻放,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欣慰的呢。

是的,這便是我的心願:賦予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讓她變成一株帶刺的玫瑰,在保護自己的同時美麗地綻放。同時我也希望更多女孩學會自我保護,更盼望著世界清明,玫瑰無恙。

一直以來,我們都教育孩子要善良,卻沒告訴過他們:善良的前提是保護好自己,善良也是需要有底線的,必須建立在保護好自己的基礎上。

江歌的母親——一個年輕時候離異,獨自撫養孩子長大的單親媽媽,女兒是支撐她一路走過的精神支柱,沒想到人到中年卻痛失這唯一的女兒。

也許,我們身為父母從小就應該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不僅有愛也有傷害!

記得在電影《素媛》中,8歲活潑可愛的素媛,在一個下雨天的早晨,遇見一個醉醺醺的大叔。大叔詢問素媛:“能讓叔叔也撐你的傘嗎?”

我們不只盼望世界清明,我們更要提升保護意識,讓玫瑰無恙

善良的素媛,不忍心陌生的叔叔在雨中淋溼。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這份善意,卻自己帶來了一輩子都無法擺脫的傷害——醉漢將素媛拖到了一間廢棄的工廠裡,對她進行了殘忍的性侵。

8歲的素媛,在最單純明媚的年紀,卻裝上了一個要用一輩子的人工肛門,她甚至無法直面自己的父親,還要被迫面對社會的流言蜚語。

素媛不懂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我們不只盼望世界清明,我們更要提升保護意識,讓玫瑰無恙

如果這場傷害沒有發生,也許大人會誇給陌生大叔撐傘的素媛“善良”,可能還會教育自己孩子的向素媛學習,要經常幫助別人,做個善良的人。

然而沒有如果。

我忍不住又想起了2013年的那個夏天,17歲的胡伊萱在路邊遇見一個摔倒的孕婦譚蓓蓓,在扶她起來後,譚蓓蓓表示身體不適,讓胡伊萱送她回家,善良的胡伊萱同意了,但她不知道等著她的卻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譚蓓蓓在戀愛期間曾與多名男子發生性關係,這件事被丈夫白雲江知道後,譚蓓蓓心生愧疚,為了彌補丈夫,她故意在路邊摔倒,將扶起自己的胡伊萱誘騙至家中,又騙她喝下帶有安眠藥的飲料,供丈夫姦淫。事後,夫妻二人又將胡伊萱殺害拋屍荒郊。

那個花一樣的女孩,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7歲。

我們不只盼望世界清明,我們更要提升保護意識,讓玫瑰無恙

我們看我們的孩子總是被教育“善良”“樂於助人”,大人也總是有意識地隔絕掉所有的醜陋和邪惡,只讓孩子看到各種美好。然而在完全美好善良薰陶下長大的孩子,天生喪失了對惡的警惕,卻給了歹徒可乘之機。

似乎從孩子出生起,我們就在教孩子要做一個善良的人,我們在為人父母后,也會更加約束自己的言行。我身邊的許多家長朋友,夫妻雙方約好不在家談論任何社會陰暗面的新聞,包括相關的電視節目,也絕不讓孩子收看。用他們的話說:“我不想讓孩子接觸那些不好的東西,怕他學壞。”可是,你嫌孩子太小不願告訴她這世界有邪惡,壞人卻不會嫌你的孩子太小。

所以,請在此刻告訴孩子吧!出門在外學會保護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芭比學校公主守則》裡的沈青黎媽媽,她就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大人找你幫忙時,千萬不要隨便答應。連大人都搞定不了的事是不會找小孩的,要是遇到這樣的人,那多半是別有用心。”

我們不可能時刻守護在孩子身邊,那就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面對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

所以,孩子,如果有人欺負、傷害你,你一定要大聲地制止他;孩子,如果有人對你的制止置若罔聞時,你可以披好你的鎧甲,勇敢地反抗;孩子,你有權利護衛你的自尊,也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讓人得逞,但也不讓人太傷。

沈青黎媽媽在她的書中講到:深深記得,我給女兒講的第一個童話故事是《新白雪公主》:“白雪公主深知男女有別,所以雖然跟7個小矮人是好朋友,但每次洗澡和換衣服時,她都會關好門窗,而且每晚都會回自己的房間睡覺。其實,白雪公主並沒有真的吃下巫婆給她的毒蘋果。她趁巫婆不注意,偷偷換了一個好蘋果,然後假裝中毒。如果真的中毒,怎麼會那麼容易就活過來呢?白雪公主會換蘋果,是因為她知道,公主不能吃陌生人給的食物,否則自己就會有危險。而且當時小矮人不在家,如果直接揭穿巫婆的詭計,她可能會受到傷害……”有時候,女兒也會發牢騷,問我:“王子不是負責保護公主的嗎?為什麼公主還要這麼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呢?”我告訴女兒:“王子要等公主20歲以後才會出現。在王子出現之前,公主必須學會保護自己,優雅而高貴地活下去。如果公主因為不會保護自己而受到傷害,那麼她可能等不到王子出現的那一天,就變成天上的星星了……

江歌、8歲的素媛、17歲的胡伊萱……已經給了我們身為父母的家長最為沉痛地警示。

一個合格的父母,請在告訴孩子這世界很美好的同時,也要提醒她這世界同樣存在著醜陋和險惡。面對美好的世界,我們應該熱愛。但無論何時,都請對邪惡警惕,學會自我保護。

沈青黎媽媽還在書中講到:我曾看過一部叫做《美麗人生》的電影,電影講的是納粹時期,一家人被抓入集中營後,父親為了不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就對兒子說,集中營裡發生的一切都只是一個遊戲,只要不違反遊戲規則,就能獲得一部坦克。雖然集中營的生活很恐怖,但是孩子卻快樂地生存下來,直至獲救,心中依然充滿愛與希望……我忍不住想,自己能不能像這位聰明的父親一樣,用一種柔和的方式,幫女兒建立起保護自己的意識呢,讓她在長成一株帶刺玫瑰的同時,依舊心懷光明,願意敞開懷抱擁抱這個光影交織的世界?

後來賦予我靈感的是女兒的芭比娃娃。

女兒擁有十幾個芭比娃娃,她給她們每一個都取了名字,經常為她們搭配衣服,將其視為最珍貴的財富。芭比娃娃們外衣華美,內裡卻光溜溜的,我從未覺得這有什麼不正常。從女兒三歲起,我開始培養她穿內褲的習慣,可她卻特別討厭穿內褲,總覺得不舒服。我多次給她講道理,但收效甚微,女兒還理直氣壯地反駁我,說芭比娃娃都不穿內褲。我很無奈,只好給所有娃娃都做了內衣,女兒這才乖乖就煩。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一個娃娃的說服力竟然比媽媽還要大。

此後我經常拿女兒的芭比娃娃說事兒,女兒不愛洗臉,我就說芭比公主都是乾乾淨淨的,乾淨是美麗的前提,她立刻就乖乖進了洗手間;女兒看電視喜歡眯眼睛,我就是眯吧眯吧,明兒眼睛越變越小,成了一條縫就當不成芭比公主了。女兒立刻把眼睛瞪大,並刻意同電視機保持一定距離;女兒吃飯挑食,我便說,均衡飲食才能長得像芭比一樣高挑,多吃青菜才能越變越苗條,女兒立刻把碗裡的青菜吃光光……看到芭比的威力如此之大,我便忍不住杜撰一些以芭比為主人公的小故事,結合生活中的小事來教育女兒,每次都收效甚佳。於是我忍不住想:既然芭比的說服力如此之大,那何不請她現身說法,來給女兒上幾堂自我保護的課程呢?

女兒六歲生日那天,我挑選了一個漂亮的芭比玩偶送給她。“真漂亮,這才是真正的公主!”女兒歡呼雀躍。“漂亮的並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公主,要知道,真正的公主都是從芭比學校走出來的,她們有一本公主守則,要嚴格按照守則去做,才能成為真正的公主。”我故弄玄虛道。“真的麼?能不能把守則告訴我?”女兒好奇地問道。“守則可是不能隨便洩漏的,除非……”“除非什麼?”女兒急忙追問。“除非你好好表現,這樣吧,從今天開始,如果你表現得比較乖,不亂髮脾氣,不挑食不浪費東西,我就每天告訴你幾條公主守則,如果你能嚴格按照守則去做,那第二天我再告訴你一條,你看行麼?”“就這麼說定了!”女兒立刻答應了。

我笑了,原來芭比是我最好的代言人。

雖有芭比娃娃代言,但乾巴巴說出法則的方法好像並不怎麼奏效,女兒聽是聽了,卻沒怎麼記在心裡。比起我終日唸叨的法則,女兒更喜歡纏著我講公主故事。於是我開始動腦筋把公主自護守則植入故事。一直以來,我總覺得很多公主故事有點“三觀不正”,故事裡的公主除了美麗一無是處,我擔心孩子聽著這樣的故事長大也會長出一身“公主病”。於是我開始操刀改編那些經典的公主童話。

我給女兒講的第一個故事是就是關於白雪公主的。同時我還改編了灰姑娘、睡美人、豌豆公主、小紅帽、青蛙王子等經典童話。在我的故事裡,小美人魚變成了反面角色,她的存在就是為了提醒姑娘們自重自愛;灰姑娘之所以能飛上枝頭變鳳凰,靠的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好運氣,而是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優雅和魅力;還有那位遇見青蛙王子的小公主,才沒有為了換回金球答應跟青蛙做朋友呢,她一直堅信:好女孩不能為了獲得心愛的物品捨棄原則,答應別人奇怪的要求……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改編了十幾個經典童話,女兒也饒有興致地從中總結出了許多公主法則,比如自己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絕不能讓人摸、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飲水食物、不要跟男子獨處一室,就算是自己的長輩、老師或者校長也不可以……

我在媽媽群裡分享裡自己的“故事育兒法”,引發了媽媽們的熱烈討論,許多媽媽急切地向我求助,希望我能分享自己改編的故事,這讓我意識到:這世界上的母親雖然千差萬別,但庇護孩子的心卻是一樣的。於是我把改編的故事寫成了文字,並出版了《芭比學校公主守則》一書。

我們不只盼望世界清明,我們更要提升保護意識,讓玫瑰無恙

現在的優優,已經建立起了較強的自我防護意識,但仍然願意相信美好,對未來充滿期待。她有時候也會向我發牢騷,說“王子不是負責保護公主的嗎,為什麼公主還要自己保護自己?”我說:“因為王子很久以後才能出現,在此之前,公主必須學會保護自己,否則很可能等不到王子出現,就變成天上的星星了。每個女孩都是一朵玫瑰,只有長出刺來,才能保護自己美麗地綻放,吸引到真正的王子呀!”

是的,這便是我的心願:賦予孩子保護自己的能力,讓她變成一株帶刺的玫瑰,在保護自己的同時美麗地綻放。同時我也希望更多女孩學會自我保護,更盼望著世界清明,玫瑰無恙。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同時感謝《芭比學校公主守則》的作者沈青黎媽媽,她通過改編童話故事,講故事給孩子聽,提升孩子自主保護意識的教養方式,的確給了我們很大的教育啟迪。謝謝!

沈青黎

教育學碩士,著名育兒作家,兒童心理諮詢師。曾在國內外期刊、雜誌發表多篇有關兒童心理和家教育兒方面的文章。《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欄目長期作者之一,《讀者》《博愛》《啟迪與智慧》《新青年》等刊物簽約作家。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兒童教育和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研究和實踐。作為兒童自護故事療法的創立者,她提出以講故事、玩遊戲等方式,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並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所撰寫的寶貝自護故事在學校、幼兒園和媽媽之間引發了強烈共鳴。

我們不只盼望世界清明,我們更要提升保護意識,讓玫瑰無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