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探祕|「龍脈」上的鐘鼓樓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鐘鼓樓一帶自古就是

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

如今也是“老北京”的象徵之一

散發著北京城最濃重的悠悠古韻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據說元朝的時候

鼓樓這裡稱為“十字街”

建大都那年才蓋了鍾、鼓二樓

南為鼓樓,北為鐘樓

“暮鼓晨鐘”象徵著國泰民安

鐘鼓樓從1272年開始

一直在用聲音告知“北京時間”

往復652年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1924年

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離開紫禁城後

鐘鼓樓便不再報時

關於鐘樓的鐘還有一段悽美的傳說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如今我們看到的鐘樓

是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的

這口號稱“鐘王”的銅鐘

是明朝永樂年間鑄造的

是目前現存體量最大

分量最重的古代銅鐘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鐘樓作為報時中心

每天晚上19點“定更”關城門

早上5點“亮更”開城門

夜裡兩個小時一更次

擊鼓和敲鐘方法相同

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

如此兩遍,共108下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為什麼是108下?

因為古人用108這個數字代表一年

一年有12個月,24節氣,72候

(古人把五天稱為一候

六候為一月,一年七十二候)

這些數字相加正好是108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鐘體撞擊時聲音渾厚綿長

當時乾隆皇帝對此

曾有過非常生動形象的描述

“都城內外,十有餘裡,莫不聳聽”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1990年除夕

恢復了沉睡66年的鐘聲

成為北京城祈福的象徵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鐘樓原來與鼓樓類似為磚木結構

建成不久即遭雷擊焚燬

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

兩年後落成

重建後鐘樓全部改為磚石結構

一方面可以起到防火作用

另一方面在結構設計上

採用了聲學的原理

由上下相通的兩個共鳴腔組成

使鐘聲傳播得更遠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現如今這裡還是憑欄遠眺的好去處

在這裡駐足遠望

目光所及之處

都是青磚灰瓦的衚衕和四合院

一排排瓦頂如排浪一樣湧向天空

真有一種歷史在眼前凝固的感覺

再加上空中偶爾盤旋的鴿子群

可以說這裡是體驗北京之美的

絕佳好去處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與鐘樓遙相呼應的就是硃紅色的鼓樓

在鼓樓上向南望

正對面便是皇家園林景山

鼓樓往西南看去

什剎海近在眼底

遠望可見北海瓊華島和中南海的瀛臺

早年間

鼓樓周邊一座座青瓦灰磚的四合院

連成一條條老北京胡同

石頭鋪成的街面透著悠遠的歷史印記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鼓樓初名“齊政樓”

民國十三年也就是1924年

在鼓樓上舉辦了

八國聯軍侵華罪行圖片展

故將鼓樓改為“明恥樓”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這面破損的大鼓

成為那段歷史的見證者

現如今已被保護了起來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左祖右社,前朝後市

這後市指的就是鐘鼓樓一帶

過去,在鐘樓前、鼓樓後

有個當時京城無人不曉的“平民市場”

以小吃、雜耍為多

唱大鼓的、摔跤的

變戲法的、買膏藥的

還有拉洋片的

表演藝術家侯寶林

就是在這開始學藝的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為了更好地保護鐘樓鼓樓

這兩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提升鐘鼓樓周邊的歷史風貌

東城區政府於2012年至2014年

啟動了對鐘鼓樓周邊房屋的徵收

並對整個環境進行了整治提升

提升的效果怎麼樣?

聽聽百姓怎麼說——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東城探秘|“龍脈”上的鐘鼓樓

作為北京中軸線上的一組古建築

鐘鼓樓壯美收尾

美國《時代》週刊曾把這裡評選為

“消失前最值得一看的地方”

這裡還是眾多老北京人記憶中

最具生活氣息的地方

來源 | 美麗東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