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科技、江南品格——西溪溼地旁的住宅

由教授級高級建築師魯丹領銜,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第八建築設計研究院(項目組成員:魯丹、張燕、王啟宇、王立明、袁潔梅、宣基燦、吳傑、葉芳芳、金楊、蘇健、張鵬飛、盧德海、金聖傑、丁德)擔任工程設計的大華·澄品(西溪風情多層電梯公寓項目)隸屬於杭州西溪溼地景區覆蓋中的大華·西溪風情小區,依託餘杭未來科技城,西臨淘寶城。項目總用地面積6.54公頃,建築面積約16.9萬平方米,規劃建築包括30棟多層花園電梯住宅,已於2015年冬日竣工。項目定位高端溼地多層電梯住宅,設計充分結合了特有的溼地景觀環境,旨在創造具有江南園林意境的“園中之園”,營建出雅緻、幽靜、具有江南文化韻味的"西溪溼地旁的住宅"。

環境總體佈局設計的靈感取自江南園林,以“造園”手法構築意境天成的溼地住區,以景觸點,以點帶面,將整體景觀氛圍作用於住區整體的空間形態。採用“一核、一帶”的規劃結構,即於住區主入口設置開放綠島,在溪水環繞間呈現開闊的綠化景觀,並配之以多層次景觀元素,構建從庭院綠地、組團綠地向中心綠化層層滲透、逐步過渡的網絡化綠化體系,。且從整個住宅區的均好性出發,在住區核心軸線上串聯式地佈置了不同層次的庭院空間,並通過水系使之連接。各空間景緻不盡相同,強調空間序列感和意境打造,配以形色各異的綠植搭配,落英繽紛,藤樹相纏,創造出移步換景的環境體驗。

綠色科技、江南品格——西溪溼地旁的住宅

綠色科技、江南品格——西溪溼地旁的住宅

除了在環境設計中巧巨匠心,魯丹團隊在規劃設計中極為注重各區域功能佈局和便民體驗。為便於居民出行,小區道路系統採用人車分流模式,形成整體、安全、便捷且與景觀緊密結合的路網結構。機動車停車以地下停車為主,地面為輔。非機動車停車主要設置於地下自行車庫。社區公共設施則包括物業管理用房、社區配套用房、物業經營用房及配套商業用房等。同時,小區的商業服務設施較好地結合了住地的周邊功能與形態,環繞不同的功能分區而定點設置,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在住宅建築設計和內部規劃上,魯丹團隊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重視戶型設計的合理性和特色,使戶型兼具多元、合理、創新、科技之特色。重點關注空間尺寸的舒適感。空間形式多元新穎。明確內外、動靜、晝夜分區,合理設計廚房、衛生間使用及設備管線。為儘可能提高戶型舒適度,設置有入戶花園、露臺等便於住戶親切接觸自然,同時輔以高技術含量的成套產品應用。整個項目雖為多層建築,但形態高低錯落有致,打破了拘板佈局,建築造型追求現代經典意韻,融匯寫意的傳統江南建築和簡約的典雅建築語彙,體現建築柔美。樓體立面工整,並通過樓梯間穿孔板體塊有節奏的上下跳動,活躍街景。園區內部立面通過水平線條的組合及抽象花格窗稜的點綴,保證了溼地住宅既具江南文化品格,同時盡顯陽光、健康之氣質。

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正是憑藉“大華·西溪風情多層電梯公寓項目-澄品”獲得中國勘察設計協會頒發的二零一七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優秀住宅與住宅小區一等獎和教育部頒發的2017年度優秀工程勘察設計住宅與住宅小區二等獎。魯丹先生為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第六屆中國建築學會青年建築師獎獲得者、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第八建築研究院院長、設計總監,經其團隊設計規劃的項目業已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得到各方的認可和讚譽。

綠色科技、江南品格——西溪溼地旁的住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