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最近,《延禧攻略》占据了微博、朋友圈,话题量持续高涨。每周准时追更的小编在看剧中出于“职业病”,发现了有关消防的那点事儿。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剧中坏人利用炭火烘衣服引起火灾

吸引大家注意,随即陷害女主

期间众人大喊:“走水了,走水了”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在《甄嬛传》中有一幕场景

华妃要陷害甄嬛,派人前去放火

大家看到火灾也是大喊

“走水了,走水了”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不是着火了么,

为什么要说走水呢?

难不成是电视剧有BUG?

不慌,

蜀黍来告诉你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在古代,喊“走水”就是失火了

1、在古代,人们认为失火是火神对人的惩罚。而古人又对名讳特别重视,尤其是唐朝以后。比如取名字时绝不能与皇帝名字中的任何一个字相同,同音也不行。

2、五行中水能克火,所以用水字来压制火,比较有口彩。

3、之所以说是走水,有说法是因为古代一旦失火,发现的人会大叫来提醒众人,周围的人就会拿着水龙之类的救火工具去救,走水就是使水“走”到失火的地方去。

久而久之,一旦失火,发现者就直接说“走水”了。

偶然的大火

有其必“燃”性

据资深影迷的透露:剧中多次发生“走水”事件,每一次“走水”都暗藏巨大的情节包袱。最虐人心的是富察皇后新出生的孩子在大年除夕夜被大火吞噬,使其从高处一跃而下,香消玉损。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几乎每一场宫斗剧里都有个一场转折剧情发展的大火。而这样的大火背后总藏匿着千万般阴谋诡计,纵有各种理由编织成的“疏忽”,终究不过是一场久经设计的“人祸”。

通过对剧情的复盘,我们发现几个引起“走水”悲剧发生的安全隐患:

1. 使用了掺加杂质的燃碳,产生四溅的火花。——可燃物管理漏洞。

2. 覆盖炭盆的顶端盖子、细网没有盖严。——防火设施管理漏洞。

3. 吉祥缸中用于灭火的水由于低温,无法提取。——灭火设施管理漏洞。

4. 守值人员在除夕夜放松警惕,没有及时发现灾情。——安全意识管理漏洞。

在排除剧情需要的前提下,一次看上去偶然的大火,实质上是累积的消防安全漏洞集中爆发的必然,是催生悲剧的“导火索”。那么古人真如剧中所表现一样吗?面对大火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大火吞噬一切吗?

古人的“智慧消防”

大约一百万年前,人类已经掌握使用火的方法,火的使用让人类迅速进化。人类一方面崇拜火给予的光明和热量,另一方面也惧怕火不受控制和带来的毁灭。人类在近百万年的生产生活中,找寻与火共处的平衡。

智慧一: 建立安全宣传体系

类似“玩火尿炕”这种低级警告如今还会出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而更为高级的是作家撰写的志怪小说和宗教信仰给出的轮回描摹。如《西游记》中,孙悟空打翻太上老君的八卦炼丹炉,形成的火焰山,百里之内群峦喷火,寸草不生。又如宗教信仰中阐述的“地狱”之中遍布“吃人灵魂的邪火”。抑或古人们朴素地把火理解为“上天”的某位神明,加以膜拜。用特殊的仪式性来固化用火的流程,用特殊乃至恐怖的图腾来警醒自己随时注意火的毁灭性。这些都是用极具浪漫主义的智慧来提高人们自己的安全意识,强调火易成灾的事实,刻画人们心中不能“玩火”的红线。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古代火神——祝融

智慧二:建立消防制度、队伍体系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从宋朝开始我国出现了最早意义的专职消防队,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防火监督”,而有记录的具有消防功能的部门(或社会职位)向上可追溯到周朝“司煊、司耀”。

直至1902年,清朝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改称南段巡警总局消防队,这便是我国第一支消防警察队。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清代消防巡查员

智慧三:建立消防器物研发体系

从最早的提拉木桶舀水灭火到牛皮包裹的水囊、水弹再到压缩喷射的“水龙”,都充满了最朴素的实用主义风格。针对具体的火灾情况和周边的建筑特点制造相应的消防器材,是古代最具消防智慧的体现。

水袋、水囊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水袋是用马或牛的皮做成的,可以装三四百斤水,袋口绑起来,插进一根去节的竹子,水就可以通过这根竹子流出来,出现火险时,就由三五个壮丁抓着竹子借助袋口,向着火点注水。

水囊用猪或牛的膀胱做成,里面装着水,起火时,把水囊扔到着火点上,水囊被烧破,里面的水就能流出来灭火。

唧筒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明代,一种被称为“唧筒”的灭火装置出现了,这在当时应该称得上是较先进的设备。据记载,“唧筒”的特点是“简是长竹,下开窍,以絮囊水杆,自窍唧水”。它既能汲水,又能排水。

水龙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水龙是清代出现的引水灭火工具。其工作原理是一压一抬木质手柄,装在桶里面的水受压就会通过软水管喷出来,这时只要将软水管对准着火点,就能灭火了。早在同治年间,就有民间自发成立的消防组织“水龙局”。

太平缸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紫禁城由于里面的房屋都是砖木结构,极易着火。为了以备救火之需,便在很多宫殿前面放了大水缸,名为“太平缸”或“吉祥缸”,明清时期,共有308口这样的大缸。

这样看来

古代的防火技术做得

也hin666啊

从《延禧攻略》看古代“智慧消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