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低調的五大猛將,被演義黑成慫包,其一能讓曹真束手無策

大多數人瞭解三國,都是從名著《三國演義》開始的,雖然演義的故事發展,基本符合歷史的走向,其中很多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生平經歷,也都非常還原歷史,但是演義在七分真的基礎上,卻終究還有三分假,因此,整部小說中,虛構的部分也不算少。例如,因為作者高舉著擁劉反曹的大旗,所以劉備麾下的關羽等名將,被增添了很多額外的光環,以及虛構的戰績。當然了,有人被拔高,自然也有人被貶低,今天我們便一起來盤點一下,在演義中被黑成草包或者慫包的五位猛將。

五、胡軫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猛將,被演義黑成慫包,其一能讓曹真束手無策

演義第五回中,十八路諸侯聚義,討伐董卓,孫堅作為先鋒迎敵之時,“華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如此看來,胡軫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根本沒什麼本事,這才剛剛出場,便被刺於馬下。可是真實歷史上,胡軫是西涼有名望的豪傑,後來成為了董卓的部將之後,也非常受倚重,曾與呂布一起對陣孫堅。雖然此戰他的確沒有佔到便宜,但戰敗的原因,卻是因為與呂布不和,相互牽制,給了孫堅可乘之機。也就是說,真實歷史上的胡軫,乃董卓麾下的悍將,是有能力與呂布抗衡,甚至引起呂布忌憚的存在,並非毫不起眼的小人物。

四、李通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猛將,被演義黑成慫包,其一能讓曹真束手無策

與胡軫相似,演義中的李通,所佔篇幅也不多,他第一次出場,是宛城之戰後前來接應曹操,雖然化解了曹操的危機,卻沒有參與戰爭。第二次出場,則是潼關之戰的時候,他繼于禁和張郃之後,與馬超交鋒,不出數合便被刺於馬下,就此殞命,如此看來,他同樣是一個草包。然而,真實歷史上,他作為曹操的部將,不僅在宛城之戰後,接應曹操,從而化解了曹操的危機,還在官渡之戰前後,為曹操守住了袁紹的老家汝南。到了赤壁之戰的時候,曹仁被關羽截斷歸路,他前去接應,“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若非他在關鍵時刻病逝,關羽便要再添一條敗績。

三、朱然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猛將,被演義黑成慫包,其一能讓曹真束手無策

朱然是江東名將,他最著名的一戰,是夷陵之戰後,曹魏入侵東吳的時候。當時曹真、張郃、夏侯尚兵分三路來襲,他駐守的江陵,只有五千兵馬,在援軍根本無法完成支援,城中斷絕糧草,又有瘟疫的情況下,卻硬生生的守了半年之久,威震敵國。要知道,曹真是唯一一個,正面擊敗名將趙雲的人,而張郃則能讓劉備和諸葛亮忌憚,朱然能夠達到這樣的成就,實在令人驚歎。可是,在演義中,他除了配合潘璋、馬忠生擒關羽之外,僅在夷陵之戰中,出場過一次,而且與趙雲只一個照面,便被刺於了馬下,同樣遭到了嚴重的貶低。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猛將,被演義黑成慫包,其一能讓曹真束手無策

二、麴義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猛將,被演義黑成慫包,其一能讓曹真束手無策

提到麴義,可能很多朋友會感到陌生,他在演義中,也算是曇花一現——當初袁紹與公孫瓚戰於界橋,驍勇的麴義陣斬公孫瓚先鋒大將嚴綱,一路衝殺到後軍,結果遇上趙雲,一槍被刺於馬下。可是,真實歷史上,他並非這般“弱不禁風”——史料記載,他不僅曾大敗匈奴,還憑藉自己組建的“先登死士”,全殲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他最終的死因,也並非陣亡,而是因為居功自傲,甚至意圖謀反,被袁紹所殺。

一、霍峻

三國最低調的五大猛將,被演義黑成慫包,其一能讓曹真束手無策

在演義中,霍峻倒是沒有被黑成草包,卻被黑成了一個慫包——劉備入川的時候,他被孟達舉薦,留守葭萌關,後來馬超率兵來攻,他根本沒有迎敵,或者準備迎敵,而是直接給劉備打了個報告,於是有了張飛夜戰馬超,他這個本該成為主角之人,反而淪為了背景板,枉費了孟達舉薦他時,對他進行的稱讚。當然了,真實歷史上的他,也沒有與馬超交手,但他卻獨立守住了葭萌關,並創下了一個傳奇。

《三國志》記載:“後璋將扶禁、向存等帥萬餘人由閬水上,攻圍峻,且一年,不能下。城中兵才數百人,伺其怠隙,選精銳出擊,大破之,即斬存首。”也就是說,霍峻僅憑數百人,不但抵禦住了萬餘人的進攻,堅守了一年有餘,還尋找機會,斬殺了對方的主將,這一成就,少有人能及,與演義中的慫包判若兩人。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