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連接管理平台的發展歷程(二)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焦慮的時代,如果你停滯不前,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句再見都不會說。

在物聯網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催生了許多物聯網雲平臺,因雲平臺的發展促進了萬物互聯時代給大眾生活帶來質的變化,也藉此物聯網雲平臺成為物聯網產業鏈中的關鍵一環。按照邏輯關係來進行功能分類,目前的物聯網雲平臺大致可以分為:設備管理平臺DMP、連接管理平臺CMP、應用使能平臺AEP、業務分析平臺 BAP四大平臺類型。

其中,CMP(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是物聯網連接應用中的關鍵能力,是企業通過物聯網實現傳統業務轉型或開發創新業務的基礎,之前也提到過三大運營商都在做的連接管理平臺。

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的發展歷程(二)

什麼是CMP?

提到CMP,最開始簡單的理解為是一種“雲管理平臺”,援引Gartner對CMP給出的定義,CMP是一種管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環境的整合性產品,其最小的功能範圍應該包括自服務界面、創建系統鏡像、監控和賬單,以及基於策略的一定程度的負載優化等。高級的功能還包括整合外部已有的企業管理系統,包括服務目錄、存儲和網絡資源配置,更高級的資源管理和監控,比如客戶機性能和可用性監控等。

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的發展歷程(二)

通過CMP平臺能夠全面掌握物聯網終端的通信連接狀態、服務開通以及套餐訂購等情況;能夠查詢到其擁有的物聯網終端的流量使用、餘額等情況;能夠自助進行部分故障的定位以及修復。同時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能夠根據用戶的配置,推送相應的告警信息,便於客戶能夠更加靈活的控制其終端的流量使用、狀態變更等。目前平臺的使用比較成規模化的客戶,主要還是以運營商為主,通過模塊化的功能操作,更好的幫助移動運營商做好物聯網SIM的管理。

三大運營商中,除了聯通和電信是與廠商合作建立的連接管理平臺,移動則是選擇自主研發平臺。通過這種標準化以及強大的連接與管理,才能實現流量控制、多用戶時分割賬單,動態實時監控使用狀態和成本等功能。

CMP規模化的平臺管理效益

對於一些物聯網的設備廠商,也特別需要這樣一個雲平臺,實現對設備的實時監測與管理。若要自己去單獨開發這樣一套標準化的接口,實現與通信運營商的對接,但這也意味著要消耗更多的時間與人力成本,從某一種程度上催生了CMP(連接管理平臺)的出現,同時儘量避免運營商和物聯網應用企業進行一對一的對接。CMP降低了物聯網應用企業和運營商雙方的成本,非常直接地降低了物聯網發展的門檻,也是運營商發展物聯網的重要使能系統。

從目前運營商的平臺接入情況,很多物聯網的大型客戶,基本上都是以跨國企業為主,更多的希望一點接入,全球通用,因此對於運營商來講,那些具有全球化的CMP平臺在服務大型企業更具有競爭力。目前全球化的CMP平臺主要有三家——Jasper平臺、愛立信DCP平臺和沃達豐GDSP平臺,這也是為什麼電信和聯通會選擇與其中兩家廠商合作的重要原因。

在平臺的使用過程中,選擇運營商的連接管理平臺接入,對於一些中小型應用廠商來說,並非是最佳首選,運營商為了獲取更多的客戶,以低成本方式獲取物聯網平臺的支撐能力,系統在模塊功能設計方面也會過濾掉部分功能設計,而在平臺使用的實際過程中,確實會出現很多客戶需要但並不支持的功能。

“鎏雲”連接雲的市場機遇

區別與以前傳統的軟件平臺,更多的是通過一個包含各類功能的雲平臺,客戶通過購買整套服務包才能享有使用權利,但是對於客戶來說,小部分的功能使用需要支付完整的費用,意味著更大的成本承擔。現在運營商的CMP,更多聚焦在核心功能的使用上,基本上滿足大型客戶的功能化需求,形成一套標準化的應用連接與管理平臺。

相比於運營商的CMP,鎏信科技推出的“鎏雲連接雲”,不僅具備運營商級的連接管理能力及持續運營能力,同時為通信運營商及其客戶提供了定製專屬的行業級物聯網平臺解決方案,在通信管理、設備管理、eSIM管理、位置管理、安全加密、數據調度等幾大功能方面均提供了強大的業務支持能力。

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的發展歷程(二)

(“鎏雲”連接管理平臺)

同時,“鎏雲”也無縫兼容目前三大運營商的連接管理平臺,完整承接平臺的所有能力,並且在此基礎上,提供了更強大,更豐富的連接管理方式。除了直接為廣大廠商提供連接管理服務,“鎏雲”也為全國部分省市級運營商提供物聯網的“賦能”,創新性地聚合著物聯網先進的的數據連接與管控能力,為他們解決客戶在物聯網應用過程中連接管理的各種痛點。在不影響運營商原有服務體系的前提下,大幅提升運營商的連接服務能力,大幅降低客戶在連接管理方面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