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張無忌的手下,爲什麼最後是朱元璋稱帝,而不是張無忌?

神遊三秦


這有什麼稀奇,有什麼好問的嗎?

先看看真實的朱元璋是如何從一個要飯乞丐華麗轉身成為天下之主的。朱出身貧苦,放牛、當和尚,所以參加反元的紅巾軍起義時當然不會成為大頭領,只是郭子興手下的一個小頭領。但這個25歲的小夥子打仗有勇有謀,常打勝仗,郭子興發現這小夥子是個人才,很賞識他,就把義女馬秀英嫁給他。後來郭子興死了,這支隊伍就擁戴郭的女婿朱元璋為首領,這是他開啟上升之路的重要基石和起點。

朱元璋作為一支義軍的首領,勢力比他大的人很多,尤其劉福通扶持的小明王韓林兒,不僅是最大的反元義軍紅巾軍的名義領袖,還稱了帝,國號宋呢。韓林兒當然沒有張無忌的絕世神功,也不像小說中的那個青年形象。朱元璋接掌郭子興的隊伍,被韓林兒封為副元帥,後來隨著戰事的進行,朱元璋取得的勝利越來越多,底盤越來愈大,由稱公到稱王,最後到稱帝,相比之下,韓林兒那邊卻每況愈下,最後不僅徹底敗在元人手下,還遭到競爭對手張士誠手下的圍攻,向朱元璋求救後才轉危為安。

金庸是不會違背歷史的,那麼作為張無忌的手下,朱元璋又為什麼不可以取代他而稱帝呢?按照書中描寫,張無忌是英雄,是俠客,但不是政治家,心狠手辣的事情是幹不出來的。絕世武功在政治上的陰謀詭計面前是沒用的,這一點自然也是金庸對張無忌為何沒能稱帝的一個簡單解釋。

即使金庸走今天流行的架空歷史路子,張無忌武功無敵,身邊美女成群,然後順利稱帝,這樣“爽文”式YY的情節安排,不覺得很無趣甚至無聊嗎?


顧哥玩武俠


張無忌,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男主角,父親張翠山,母親殷素素,謝遜,十歲之前跟父母及義父在冰火島生活,後來隨父母回到中原,不幸中了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忍受寒毒煎熬七年,福緣際會,融合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極拳太極劍四大蓋世武功為一體,當世無敵。並幫明教解決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之危,情急權變之下,眾人擁護他當上明教教主。最後因朱元璋等人謀反,張無忌看破權勢離開明教,跟趙敏過著神仙般的生活。

現如今文史界中較為普遍的認為,歷史上真的有明教出現過,而且確實在元末明初時期有過很大影響力。那麼,歷史真的有張無忌存在嗎?他是當時的明教教主嗎?後來建立明朝的為什麼是朱元璋?不是張無忌?

張無忌的原型叫韓林兒,可以確定的說,他就是明教的二代教主。在歷史上,韓林兒的經歷和張無忌頗為相似,出生名門,父親以及祖父都是大名鼎鼎的白蓮教的教主,母親也姓殷,也曾在父親去世之後,在海島生活了很久。

韓林兒的父親叫韓山童,在元朝末年的時候,就利用白蓮教拉攏人心,想某成大事,更是打著自己是宋徽宗的八世孫,應當掌管中原旗號,號令天下,拉攏了很多人,想統一江山,成為江山之主。

不過,後來韓山童被元軍殺害,韓林兒也就沒了可以依靠的大樹。

最後劉福通找到了韓林兒,在碭山夾河找到了他,並將他迎至亳州,在亳州登基稱帝,號小明王,建國號為宋,年號龍鳳。以楊逍、範遙為左右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劉六知樞密院事。沒過多久,劉福通殺了楊逍,任丞相,進封太保,改行中書省。於是,在劉福通的幫助下,韓林兒成了王,成了皇帝,只是,劉福通需要的只是他宋徽宗後人的身份,並不是實心實意幫助他奪得天下。

韓林兒和張無忌的經歷很像,只是,張無忌最後有了一個好的結局,沒了江山,卻還有趙敏這個美人陪她走天涯。而韓林兒呢,父親死了之後,命運就沒有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有著高貴的身份,但最後還是因為這個高貴的身份而死亡。

劉福通死後,為安撫民心,朱元璋派自己的手下常遇春等人去迎接韓林兒這個小明王。

可是,在半路,韓林兒就溺水身亡了。有人說,這是天命如此,有人說,這是朱元璋搞得鬼,是朱元璋害死的韓林兒。

也有人說,是朱元璋害死的韓林兒。因為那個時候,元朝註定滅亡,迎回韓林兒只是給天下義軍看的,獲得民心。

正所謂“成者王、敗者寇”,朱元璋最後建立的大明王朝,史書上肯定不會記載關於韓林兒真正的死因是如何,記載著只有朱明王朝的豐功偉業。


用戶68009533638


因為金庸給寫飛了。

金庸的小說,除了那幾部純粹架空的小說(《笑傲江湖》《連城訣》《鴛鴦刀》等)之外,其餘的重量級小說,都是寫在歷史的夾縫之中的(“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鹿鼎記》等)。

所謂“歷史的夾縫”,就是類似現在歷史劇的寫法,“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武俠、江湖的世界,本來就是遊離於正統歷史之外的,自然可以由著金庸大俠的路數去寫,但是如果書中出現真實的歷史人物,那麼也只能就他未見諸史冊的“夾縫”加以發揮,而一旦涉及重大的歷史事件,以及著名的歷史人物的重大變故,金大俠發揮的空間就非常有限。

小時候看金庸小說/電視劇時,我就有這樣的想法:這些大俠,一個個武功高強,正義凜然,為什麼就沒能按照他們的心意,改變歷史的進程呢?後來我才明白這個道理:這些高來高去的江湖人物,只能存在於“江湖”。而江湖,是個虛構的存在。既然那幾部小說都是在歷史的大背景之下寫的,那麼歷史上大的關節,就不能有大錯,這就是金庸這樣的寫法,面對的枷鎖。

所以,你能看到,書中的人物可以利用歷史事件,發揮他們隱藏的作用:郭靖可以加入成吉思汗的大軍西征;楊過可以用飛石殺死蒙古皇帝蒙哥;韋小寶可以親身參與平三藩、戰沙俄、收臺灣。這些虛構的人物帶著讀者,可以親自參與歷史的進程,這正是金庸小說的魅力之一。

但是,同樣地,書中人物也必須面對歷史給他們的限制:郭靖武功再高強,襄陽還是必須得陷落;陳家洛再怎麼拼命刺殺乾隆,你也知道他不可能成功;陳友諒一出場,你就知道他成不了大事;吳三桂再怎麼折騰,你也知道他幹不過康熙。

這就對寫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腦洞大開,合理利用歷史事件,把讀者的代入感用到酣暢淋漓的極致,極盡真實;又要小心翼翼,不能讓虛構人物真的改變歷史的進程,造成虛假。

總的來說,金庸做得不錯。但是在寫《倚天屠龍記》的時候,把張無忌給寫飛了。

張無忌,金庸自己承認的所有書中武功天下第一,醫術也是天下第一,又是明教教主,而明教那時統領著大江南北若干支起義軍,形勢一片大好,蒙元朝廷已然支持不住,眼見著就要“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了。而這大業一旦完成,張無忌就該做皇帝了。

這樣,問題就來了:張無忌要做了皇帝,把朱元璋往哪裡擱?

明教的勢頭已經很難再壓下去了,張無忌又是武功天下第一,他身邊還有趙敏這麼聰明的軍師,想害他還真不容易。他修習九陽神功已然大成,身體強健,本身醫術又高,想要有個病有個災的都難。他在教中威望又高,曾經力挽狂瀾於既倒,想要推翻他也不容易。他曾經對各大門派都有恩惠,群眾基礎/統戰基礎都很好,放眼天下,競爭對手都沒誰了。試問這麼強大的一個存在,金庸先生該怎麼把他寫進歷史的正軌?

也只有讓他主動歸隱了。

陳家洛遠避西疆,袁承志寄身海外,楊過、龍女絕跡江湖,令狐沖、任盈盈笑傲江湖,段譽當他的逍遙皇帝,虛竹當他的靈鷲宮主,連韋小寶都是歸隱了才落得個平安逍遙——反正金庸小說的主人公,絕大多數都是選擇歸隱了的。

張無忌不是那塊治國理政的材料,索性也就歸隱了吧!不然哪裡有朱元璋的機會?

但是這一下子,彎轉得太急,怎麼看都透著莫名其妙——這麼強悍的張無忌,就這麼銷聲匿跡了?他明知道朱元璋是個小心眼兒的陰謀家,就這麼放心讓他來統治他那麼在意的天下萬民?敢情之前的好生之德都是假的?

其實金庸老先生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把張無忌寫得強悍的同時,還要把他的性格寫得有些懦弱。但他要是真的懦弱,光明頂大戰就不可能發生,他也就不可能有那樣的膽氣拯救明教。仔細想來,很多地方都不合情理。

所以金庸老先生不惜大幅改動,在“世紀新修版”中,把張無忌寫得更弱一些,把他的敵人寫得更強一些,把周芷若都寫得學了倚天劍裡的武功沒多久,就儼然可以跟張無忌分庭抗禮了。但這不過是一個不合理引出更多的不合理罷了。

承認了吧,張無忌這個角色就是寫飛了。

但我依然很喜歡張無忌,儘管很多人會覺得他“面”,沒有擔當,感情不清不楚。但是,你們看到了,他的“面”是有原因的。他要是不“面”,天下真的就姓張了!

以上。


軒轅十四Rex


首先討論是基於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這是前提。

相信大多數人都會對倚天的結尾覺得有點彆扭,張無忌是全書主角,又是明教教主,還是整個反矇事業的核心領袖,武功也幾近天下無敵,怎麼就憑朱元璋對韓林兒耍的一點手腕就萌生去意了?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部將廖**水淹韓林兒據說也是史實。

但是呢,有幾點還是值得討論,首先,爭天下有幾個不同的角色,比如張無忌和明教,那就是宗教領袖,就好比梵蒂岡教皇和現在伊朗的最高領袖;而朱元璋、彭和尚乃至陳友諒這是要上陣殺敵的軍事將領,大家的定位和職責是不同的,尤其是,中國從春秋戰國開始就沒有政教合一的文化傳統。

其次,從老百姓的角度,他們對於打天下者的印象會更深刻,尤其是碰上了朱元璋這種懂得收買人心的梟雄,武林畢竟離普通人太遠了,所以在愚民的心目中,朱元璋的地位和名望其實遠高過張教主。

再次,在明教極速擴張武林實力的同時,朱元璋積蓄的軍事實力其實強的可怕。從張無忌初遇朱元璋就能看得出,人家從一開始就有自己的團隊,徐達湯和常遇春這都是創始團隊成員,除了常遇春,另外幾個都是分分鐘為了朱元璋可以跟張無忌翻臉的交情。

第四,爭天下靠什麼?靠武力值?靠武林至尊?扯淡。爭天下靠的是軍隊!看看屠獅大會之後,武林群雄面對元軍兩個萬人隊束手無策,反而是連四流高手都算不上的徐達指揮若定,你就知道張無忌究竟差在哪裡了……

第五,即便是朱元璋想讓張無忌當皇帝,還得考慮自己那幫軍頭的態度。為什麼?這都是跟著朱元璋打天下的班底,朱坐了天下,他們是第一層的功臣,如果張無忌登基了,朱元璋才第一層功臣,這幫人早就不知道被貶到第幾重了……還得說一句:憑什麼呀……老子拼了命打出來的天下,為什麼給他人做嫁衣?其實,這也是朱元璋的心態……

第六,理解了朱元璋的心態,那對付張無忌或者韓林兒,就太簡單了。坦白講,金庸算是給張無忌安排了不錯的退路,如果張無忌不識相,你覺得就憑他天下第一的身手,能對付得了幾個明軍的萬人隊?更何況趙敏周芷若楊不悔還有武當派……哪個不是張教主的軟肋?就算他捨命能刺死朱元璋,那又怎麼樣?天下已經姓朱了……


搬不動的小強


先來看張無忌的生平簡歷。

張無忌從小和父母義父一起生活在冰火島,過了十年的獨居生活。

終於在張三丰百歲壽宴前回到了正常的人類社會,卻是他一連串不幸的開始:先是中了玄冥神掌,後又父母雙亡,後來又流亡江湖,被人百般欺負戲弄利用。

直到機緣巧合學會了九陽真經和乾坤大挪移,才開始了慢慢在江湖中站穩了腳跟。

雖然武功一天天在突飛猛進,但他的智商情商並沒有多大提升,缺少人世的歷練和社會交往能力,最缺的是領袖氣質和駕馭群雄的權謀手腕,還有就是洞察真相和事物本質的能力。

雖然老天給了他顯赫的出身,強大的武功,卻最終只能歸隱江湖。

下邊我們來談下當開國皇帝需要哪些素質。

首先要的領袖氣質,張無忌從小在島上長大,根本不懂如何和別人玩遊戲,如何成為孩子王。除了強大的武功能幫人解除困境外,再無打動人的精神層面的東西。

其次就是洞察事物本質和真相的能力,打天下不是玩遊戲,隨時處在一個大變動的格局中,每一步每一個決策都不能出錯,至少不能出大錯;一方面要制定戰略選人,一方面又要關注整體局勢中每一方的變化,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因為張無忌長期居住在無人區,根本不瞭解世情險惡,屬於比較單純的那一類青年,讓他來做這些事,確實是難為他了。

然後就是平衡局勢和團隊的能力。一方面在多方競爭的格局中佔據有利位置,又一方面又要慢慢讓敵人打起來,自己好從中得利。再者自己隊伍中不光是自己想當皇帝,在向上的路上從來不缺少野心家,要時時提防那些本方陣營中的頭上有反骨的人,具體到明教陣營就是指朱元璋這樣的人了;象朱元璋這樣有能力的人肯定要用,但也要提防,要找出其它有能力的人來牽制他,而不是放任自流,任其坐大,尾大不掉。這樣的能力顯然張無忌同學也沒有。

最後一條就是不相信任何人,要能做到冷酷無情。張無忌同學天生就是個情種,同時戀上四枝花,個個都不想放手。一生被動,一生多情,根本就不可能是一個亂世的強者,更不可能坐上皇帝座位。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過:

在江湖上混,並不是武功高就能當盟主作老大的。金庸小說中不止一次在證明這一觀點:陳家洛武功遠強於乾隆又如何,張無忌武功地位都高於朱元璋卻只能逃亡,袁承志技壓群雄也只能流亡海外,而韋小寶只是文盲加流氓武功也不會卻飛黃騰達。金庸的最後一部鹿鼎記就是在顛覆我們的三觀,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當老大就是當老大,和你的文才武功,沒有多大關係。政治是妥協的產物,只要能把握利益各方的平衡點,就能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你是正義還是邪惡,根本不重要。

但沒有一點人性的人學什麼都沒有用,比如嶽不群學了辟邪劍譜,最終一定是眾叛親離,被淘汰出局。這是作者發自內心的狂吼和掙扎,雖然不符合現實,但是作者內心 中理想國所在。
江湖爭奪中,智力和智慧為上,武力為下。韋小寶這樣八面玲瓏的人,在任何社會中都不會吃虧,任何一個老大身邊都不缺這樣的人。

朱元璋的一生就不相信任何人的一生,對任何人和勢力都不抱幻想的人,他只相信人性有弱點,引著別人的人性弱點走,就能用好人。

朱元璋是一個只相信權力的人,他能操縱所有人為他所用,對反對他的人冷酷無情,堅決打擊,毫不留情。

朱元璋童年時的生活,讓他有一顆堅強的心和清醒的大腦。低賤的出身讓他可以放下所謂的尊嚴來換取任何他想要的東西,來支撐下一場更大的勝利。

在人生的舞臺上,那些成功者都不可能是什麼好人。好人不能成為成功者,如一位大佬所說:人是好人,卻不是有用的人。反之人是壞人,卻是一個可以收拾天下的人。

象張無忌這樣的傻白甜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成為皇帝,那個時代只屬於象朱元璋陳友諒這樣的人。


新知傳習閣


關於這個問題估計在很多地方都有討論過,看過金庸老爺子《倚天屠龍記》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朱元璋裡面明教中只不過是一個小頭目,那麼他是怎麼樣一步步爬上來的呢?又是怎樣當上皇帝的呢?這其中離不開朱元璋的老婆馬大腳,朱元璋才得以繼承郭子儀的衣缽,因為馬大腳是郭子儀的養女。

我前些日子剛剛看了一遍《朱元璋》,朱元璋之所以把朝代稱為明朝,是因為元末的起義軍領袖是小明王韓林兒,而朱元璋最初投到紅巾軍郭子興麾下就歸小明王管轄。郭子興死後,朱元璋繼承了他的衣缽,後來朱元璋和他的發小湯和、徐達、周德興等人經過幾次戰役,小明王封朱元璋為“吳王”。鄱陽湖打敗陳友諒,佔領了陳友諒的領地;隨後又南下消滅了張士誠所部,將東吳領地收入囊中;最後繼續南下殲滅了方國珍部。同時朱元璋派徐達北上討伐元朝,最終徐達攻佔元大都,元朝殘部被趕到了大漠以北。

在消滅了所以勁敵之後,朱元璋本想推舉小明王為皇帝,但是後來小明王被朱元璋手下害死,但是對外說是溺水身亡,究竟是不是朱元璋下令害死的還不得而知。因為怕天下人說自己忘恩負義,紀念小明王,就把建立的政權成為明朝。

在早期,朱元璋確實藉助過明教和白蓮教的力量宣傳發展壯大自己的隊伍。據說明教是由波斯人創立的,後來傳到中原後發展壯大,當時朱元璋既是白蓮教人也是明教中人。朱元璋在當上皇帝以後,深知教派宣傳力量的強大,後來朱元璋採納李善長的建議,下詔嚴禁白蓮教、明教的活動,並把取締“左道邪術”寫進明朝律法中。其後,白蓮教以各種支派的形式變換名目繼續得到發展,而明教卻逐漸衰落了。

最後來說說張無忌,歷史上並沒有關於這個人的記載,這只是金庸老爺子《倚天屠龍記》裡的主角而已。但是金庸老爺子寫小說都是借鑑歷史的,我認為張無忌歷史上雖然沒有真人,但是他的原型人物還是有的,張無忌的原型應該就是“小明王”韓林兒,就像《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人物是王近山一樣。在小說中張無忌將當皇帝的機會讓給了朱元璋,自己帶著趙敏歸隱山林。


李哥講史


縱觀“倚天屠龍記”整個故事來看,張無忌身為明教教主,武功蓋世,天下無敵。而且明教教眾及分支遍佈天下,明教作為元未最主要的起義軍,最終推翻蒙元統治。打下天下,張無忌應該順理成章的成為大明開國皇帝。並且張無忌多次解救明教無危難之中,可謂是上下一心。到最後還是被一個小小的壇主朱元璋奪取,其中耐人尋味。況且張無忌生性隨和,宅心仁厚,少年英勇,精通醫術藥理。機緣巧合之下,學會“乾坤大挪移”,“聖火令神功”等等明教傳承的絕學。最終還獲得武林至尊屠龍刀,及刀劍中的秘籍“武穆遺書”。這樣一身驚世才能,最後卻放棄皇權,實屬讓人惋惜。

張無忌的優柔寡斷是有目共睹的,放棄帝位,首先並無覬覦。曾在光明頂時,憑藉一人之力,傾心相助明教,讓其眾人臣服,擁戴張無忌為教主。而張無忌卻一再推脫,最後勉強代義父金毛獅王掌管明教。可見張無忌對功名利祿,並無興趣,自身成就雖高,卻本性是個庸才。再者就是張無忌的成長經歷,張無忌自幼在冰火島長大,從小隻與父母與義父一同過著原始生活。不知人間疾苦和人心險惡,自當了教主。唯有兩件事放在心裡,第一去冰火島尋義父,第二,便是與趙敏的感情糾葛,心心念唸的都是和趙敏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不理會教務,沒有明確帶領明教,走長遠之路。張無忌除了武功高強和光明頂的之事,在明教中其他的聲望幾乎是沒有的。

其次,張無忌之所以沒有當上皇帝,除了性格原因。還有明教組織的結構問題,張無忌這個明教的教主其實是在明教危難之際,明教各大勢利相互妥協的結果。其中楊逍統領天地風雷四門,韋一笑和五散人五行旗自成一派。殷天正的天鷹教也不容小覷,楊逍自知無法權衡,無威望繼承教主。明教四分五散,而恰巧張無忌在明教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為了明教,孤身一人接受六大派的挑戰。又因是殷天正的外孫,解救了韋一笑等人。暫時將人心收服,但明教勢利何其龐大,能除掉元蒙,靠的時遍佈天下的教徒。並不是這些被六大派圍攻的高手,而明教多年內亂,早已失去了全國各地基層的控制。

張無忌與八月十五在蝴蝶谷召開明教首領大會,也只是相約各地共同起義。而各地分舵的英雄豪傑在招兵買馬,自成勢利後,更加不會被明教總舵控制。例如小明王和朱元璋就互相開火。這也是張無忌當不成皇帝的原因,他有著教主的光環。卻沒有實際操控的能力, 是一個空架子。明教百萬教眾,全國各地分佈,張無忌根基尚淺,況且也沒有朱元璋的野心,不具備帝王風範。


破刀客


金庸武俠,不屑稱帝。金庸的武俠,是自由瀟灑的,與權勢無關。

按照慣例,先讓當事人來說一下:


1.張無忌:我逃過海外中過掌,好不容易有了神功。二十多年了,答應趙敏去大都找她,到現在都還沒去吶,稱帝太累,沒空沒空。


2.朱元璋:我當過和尚要過飯,好不容易當上皇帝。小說寫寫你就當真了,你可知文字獄是誰搞出來的,你給我等著,我先去吃碗珍珠翡翠白玉羹先。

3.金庸:我的15部小說,你們都看了木有,我為歸隱代言,還問這問題?

一、曾阿牛不適合當皇帝

小昭妹妹唱的那曲“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其實就是無忌哥哥性格的最好備註。張無忌性格柔軟,隨遇而安,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大多數都在捨己從人。學乾坤大挪移,是小昭引導的;當明教老大,是外公們慫恿的;與芷若妹妹拜堂,是乾爹指使的;拜堂拜一半溜了,又是郡主妹妹逼的,都不想說他了。


最誇張的是,書中二十九回寫到,無忌哥哥做了一個春夢,把芷若、趙敏、小昭、蛛兒四位妹妹都給娶了,齊人之樂、甜蜜溫馨,以至於醒來後都意猶未盡,真的等他與四美同船時,小夥又糾結了,我到底選哪個好呢,另外三個傷心了咋辦呢。我勒個去,做個夢都是奢望,三宮六院,他hold得住的嗎。說到底,張無忌本質上只是曾阿牛

二、朱元璋確與明教有關

朱元璋與明教(摩尼教)的淵源,並非金庸大師的憑空捏造,明史大家吳晗先生早在1940年的清華學報上就寫過《明教與大明帝國》,文中指出:

至“大明”之國號,則私見以為出於韓氏父子之“明王”,明王出於《大小明王出世經》。《大小明王出世經》為明教經典,明之國號實出於明教。

韓氏父子是指韓山童、韓林兒,韓山童以“明王出世”為起義之名,朱元璋曾經歸順於“小明王”韓林兒,小明王被某人設計淹死之後,朱重八摘了明教的桃子,收羅了明教教眾,自己儼然成了新一代“明王”,恰巧,

“朱明”一詞意味著太陽,炎帝祝融也叫這名字。那好吧,國號就叫做大明吧,既穩定人心,又非常氣派,日月光明,好字好字。

所以,明教是姓朱的,明朝也是姓朱的,誰也搶不走。

三、金庸的歸隱情節

金庸筆下的世外桃源相當多,《射鵰》中的桃花島與明霞島;《神鵰》中的絕情谷與活死人墓;《倚天》中的冰火島與崑崙仙境;《鹿鼎》中的神龍島與通吃島;張無忌的冰火島與崑崙仙境;《天龍》中的燕子塢與無量山谷;這麼多世外桃源,金庸大師的濃墨重彩,無非想表達“世外桃源的逍遙,人生與此境,夫復何求”。


再看看那些主角的歸宿,陳家洛去了疆外,袁承志外走海外,胡斐選擇歸隱,楊過小龍女隱居古墓,連性格最為跳脫的韋爵爺都銷聲匿跡了。何況張無忌?要知道張無忌自小就在冰火島長大,書中描寫張無忌在崑崙仙境的快活日子,幾乎是無忌哥哥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光。



塞上牛羊空許約,金庸迷的心中痛。金庸的武俠世界,是自由與瀟灑的,與權勢無關。

閒話野史,專注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噢


閒話野史


張無忌是金庸《倚天屠龍記》中的男一號,張無忌能不能做皇帝,金庸說了算;誰來做皇帝也是金庸說了算。至於金庸為什麼讓做為手下的朱元璋上位,而不是張無忌。這其中的道道,就是咱們接下來要聊的。

金庸小說很多都是取材於真實歷史,將江湖俠客的恩怨情仇與朝代的治亂興衰相互糅合,所以金庸小說雖然是虛構,但是歷史主線還是尊重歷史的。


•歷史上有張無忌這號人嗎?沒有。但是小明王韓林兒就是張無忌的原型。韓林兒是哪根蔥?他爹韓山童是元末紅巾軍起義的帶頭大哥,韓山童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明王”。為什麼叫明王?他就是明教的扛把子。彭瑩玉、郭子興這些大佬都以韓山童馬首是瞻,朱元璋是郭子興的女婿兼下屬。

後來韓山童、郭子興戰死,朱元璋奉小明王韓林兒為主。不知道韓林兒有沒有武功,反正他跟張無忌一樣不善於耍陰謀,根本壓不住朱元璋。後來朱元璋使了點手段,小明王坐船時落水淹死……這樣朱元璋就自稱“明王降世”,開創了大明王朝。


小說中,朱元璋同樣是陰謀不斷,破壞張無忌與徐達、常遇春的關係,令不善於陰謀詭計的張無忌心灰意冷,退隱江湖,攜美女趙敏逍遙而去。 按照歷史主線,朱元璋就是要坐上皇位的,這就是張無忌做不了皇帝的原因之一。歷史上的韓林兒淹死了,但是小說裡張無忌帶著主角光環,不能隨隨便便就死掉。

• 張無忌做不了皇帝的原因還有一個。在金庸小說中的俠客,普遍理想都是快意恩仇、不慕名利、行俠仗義,俠客就應該逍遙於江湖。“江湖紛擾,自有庸人擔待”。所以金庸為大俠張無忌安排了一個紅顏相伴、閒雲野鶴的歸宿。爭權奪利、爭霸天下,還不如逍遙江湖、不負紅顏來的暢快,不是嗎?



• 趙敏古靈精怪、敢愛敢恨,為了追隨張無忌義無反顧,有這樣的絕世美女相伴,還有什麼不滿足的。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患難與共,張無忌在江山美人之間的選擇並不難。美麗的趙敏願意愛戀張無忌一生,張無忌何嘗不願意還她一生呵護,為她“畫眉一生”。

最後,趙敏是我最喜歡的女神,女神那麼愛張無忌,為了成全女神,張無忌必須帶她私奔。


手托腮,似笑非笑的你,看著他期期艾艾,什麼時候才走到是非之外? 因為你想和他談愛,讓他一生為你畫眉 。
先明白痛再明白愛,享受愛痛之間的愉快,江湖的紛擾自有庸人擔待。
請攤開,曾握你腳趾的手,交給他你的未來,到這一步才不管他好還是壞,因為你想和他談愛,讓他一生為你畫眉 。——《愛上張無忌》

爾朱少帥


最後朱元璋以張無忌愛上趙敏為由,煽動手下大將叛亂,因為趙敏是蒙古郡主,明教義軍打的就是蒙古人!朱元璋就是為了讓張無忌知難而退,總不能張無忌與明教義軍對抗吧!而張無忌不忍拋棄趙敏,只好退讓教主之位,把明教教主之位傳給楊逍!自己和趙敏隱居山林,遊山玩水一生逍遙快樂!

而光明左使楊逍接任明教教主之位以後,楊逍的心結也早解了,對自己的妻子紀曉芙之死也放下了!自己的女兒也嫁給武當殷六俠,生下外孫,於是給女兒女婿去帶外孫了!



而明教的五散人與青翼蝠王也無心教務,金毛獅王自廢武功出家少林,紫衫龍王到波斯了!於是明教的大權落入朱元璋手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