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一個變態殺手是如何養成的!

在犯罪心理學上,變態連環殺手是最可怕的罪犯,不但因為他們作案手段殘忍,還因為他們會進行一系列的謀殺犯罪,只要不被逮捕歸案,他們就會不停地作案。

犯罪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在所有變態連環殺手之中,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罪犯屬於精神錯亂,而且他們之中近平百分之百的人屬於虐待狂。

犯罪心理學:一個變態殺手是如何養成的!

虐待型人格是變態連環殺手的典型特點之一,這表現在,兇手總是試圖從他人的痛苦中獲得快感。他們往往具有非常強烈的控制慾望以及主宰他人生死的慾望。

比如,在“綠河連環殺人案”中,犯罪兇手裡奇韋就是一個控制慾極強的虐待狂,他每次都會將騙來的妓女先奸後殺。無論那些妓女如何懇求,裡奇韋都不會放過這些女人。因為在裡奇韋看來,女人都是下賤的,不值得信任,只有殺死這些女人,他才能真正得到和控制 她們。

犯罪心理學:一個變態殺手是如何養成的!

同時,犯罪心理學家指出,大多數連環殺手都是離群索居的孤獨者,因為偏激的性格等因素,他們無法和別人保持正常和長久的人際關係。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不斷地製造連環的殺戮被他們看作是一種和女人發生“一夜情”的手段,他們往往會通過先奸後殺和毀F滅跡來滿足自己的變態心理。

比如,在“韓國食人魔-一柳永哲”這個案例中,出獄之後的柳永哲獨自過著離群索居的日子,之後因為自身的“仇富”心理,認為和妻子一樣的按摩女都是嫌貧愛富的,所以他制定了一套詳盡的殺害按摩女的計劃。殺害按摩女之後,柳永哲竟然變態地將她們分屍以及烹食,心理變態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犯罪心理學:一個變態殺手是如何養成的!

還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在變態連環殺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有著不幸的童年,他們在幼年時期遭受了漠視和虐待,在潛意識中他們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和關注。所以在成年之後,這些人會有反覆屠殺父母的動機,但是他們又不會殺害真正的父母,而是會刻意尋找父母的替代品。

犯罪心理學家經過調查發現,無論變態連環殺人犯的父母是多麼的暴虐和可怕,這些殺人犯對父母都保持著一種相同的情感,即愛和忠誠。不管這些父母當初是如何虐待、傷害他們,在這些殺人犯的內心深處,他們還是愛著自己的父母的。所以成人之後,儘管他們不會動自己的父母一根汗毛,但是他們會通過殺害類似父母的人來發洩自己內心深處的怨恨。

比如, 在“比茨維斯基公園殺人狂”這個案例中,皮丘什金是一個棄兒,產父母均對他不聞不問,唯一讓皮丘什金感受到親情的祖父也過早去世了。這一切讓皮丘什金產生了極強的報復心理,他開始殺害和祖父類似的人,之同時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皮丘什金甚至故意不去掩藏屍體。由此可見,皮丘什金是一個多麼渴望被關注,多麼希望表現自己的連環殺手。

犯罪心理學:一個變態殺手是如何養成的!

最後,犯罪心理學家指出,變態連環殺手的形成並非單一的後天因素(即成長環境,等等)的作用,其中也有先天因素的影響。

不可否認,絕大多數的變態連環殺手來自於不幸的家庭,要麼父母早逝,無人管束,要麼就是經濟貧寒,他們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辛苦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久而久之就會心理失衡。

犯罪心理學:一個變態殺手是如何養成的!

但是,犯罪心理學家也發現了很多特殊的案例、 在這些案例中,變態連環殺手來於正常的家庭,在進入青春期之後他們從來沒有被忽視和虐待過。可是這些人在進入青春期之後便出現暴力傾向,二十歲之後便會大開殺戒,成了一個變態連環殺手,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犯罪心理學家指出,那些無故大開殺成的變態連環殺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頭部曾經受過傷,而一旦個體大腦的頻葉區域受到損傷,個體就失去了感受恐懼的能力。在生理學中,大腦額葉皮層區的杏仁核對人的恐懼情緒起著重要的作用。

犯罪心理學:一個變態殺手是如何養成的!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個體大腦的邊緣系統中,存在另外一些連接到額葉的區域,這些區域與大腦顳葉的區域共同作用,決定著個體的性反應意識,一旦這些區域受到損傷,個體可能會出現諸如戀童癖以及對其他一些不恰當事物的變態需求。

比如,變態連環殺手菲爾。加里多來自於一個正常的家庭,可是在十四歲那年,加里多不幸從哥哥的摩托車上摔了下來。因為大腦受傷,加里多曾經數天昏迷不醒,醫生給他做了腦部手術,最後,儘管加里多醒過來了,可他卻產生了性暴力幻想。在接下來的數年,加里多不斷強暴婦女,並將一個女孩囚禁並性侵達十八年之久。

犯罪心理學家經過調查發現,在所有變態連環殺人犯中,大約有百分之三十的連環殺手曾經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嚴重的大腦損傷。

綜上所述,對於大部分變態連環殺手來說,早年暴虐的家庭環境以及極大的精神創傷成為了他們日後想要報復的驅動力,他們試圖通過傷害別人的方式來反抗那些曾經傷害過他們自己的人;而對於少部分連環殺手來說,不幸的腦部受傷經歷成為了他們變成惡魔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