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在餐廳賣水果?請勿盲目跟風

西貝在餐廳賣水果?請勿盲目跟風

各位農創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板磚大餘。今天有一位新農人觀察了一個現象,進而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看待餐廳賣生鮮的行為?比如說西貝在賣白蘭瓜,每年只賣15天左右。

餐廳首先是一個基礎的流量生意,因為有足夠多的人到餐廳就餐,所以餐廳會順帶賣一些有特色的商品,比如說米、油、瓜等一些東西。所以這個舉措不是今天才產生的,過去一直都有。

比如說西貝之前一直在賣陝西的羊肉。這樣的生意就是流量的二次轉化和二次分發。但是通過這樣一種流量的二次分發來銷售生鮮,這種模式能否持續還要打個問號。

因為像大米、油這些東西是有比較長的保質期的。所以當餐廳做流量分發的時候,它基本沒有商品庫存問題。供貨商給餐廳供應一批貨,餐廳做流量的二次分發,分到一部分利潤,也豐富了餐廳的銷售品種。

但是生鮮存在什麼問題?生鮮存在及時配送和及時銷售的問題。比如說白蘭瓜,如果餐廳三天內賣不完,基本上這個瓜就爛了。這就會導致餐廳做二次流量分發不成功。

所以就我看來,西貝賣15天白蘭瓜這個舉措更多的是一種嘗試,或者叫一個公益之舉,而不是真正要實現銷售。與此同時,我們知道在店裡它送的一些餐後水果也是白蘭瓜做的。白蘭瓜主要作為餐廳的菜品和餐後水果進行消耗的。而不是主要以銷售為主。

回到餐廳做流量分發,售賣生鮮這個問題上,這就是我基本的一個認識。當然這也並不是說所有生鮮品類都不適合在餐廳銷售。因為生鮮範圍很廣,魚肉禽蛋、水果、蔬菜都屬於生鮮。

水果和蔬菜在餐廳直接銷售可能比較難,但是對於冷鮮肉、凍魚、甚至雞蛋都有可能在餐廳實現銷售。因為他們有足夠長的保鮮期。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從供應鏈上來講,整個生鮮的鏈條其實最難做的就是水果,其次是蔬菜。像魚肉禽蛋這些產品現在能夠相對標準化,在餐廳有銷售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