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半島叫歐洲|趙毅衡:領養與親養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领养与亲养

領養與親養

趙毅衡

《北京青年報》5月26日消息,北京街頭,被主人丟棄的流浪狗和貓數目近百萬。北京 “人與動物保護科普中心” 主任張呂萍說,光該中心收容的貓狗已有超過500只,中心已經不勝負擔。是有時候早上起來,發現門口狗追貓跳,丟棄在門口的貓狗竟然有幾十頭。這些主人還算慈悲,特地在夜色掩護下送到“中心”門口。

但是,每年該中心被人領養的貓狗只有50只,領養者大部分是住在北京的外國人。北京人買狗買貓化費很大,但是都要買幼狗幼貓,“從搖籃養起”。因為“從小養才對自己親”。

5月26日,北京30只流浪狗將飛抵美國,這是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經過半年篩選,從該中心選出的“最健康”的一批狗,中途在荷蘭轉機,住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動物旅館”,最後送到“北岸動物協會”休息。一週內將被人領養。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领养与亲养

這筆洲際旅行的費用,相信可以救活北京上千只流浪狗。所以,洋人的慈善心腸,我們大可不必感動。

我感興趣的,只是一個“領養”心理問題。

在領養貓狗問題上,中西感情看來相隔甚遠。

英語中,形容詞“愛護動物的”稱作“humane”,與人道(human)一詞幾乎完全一樣,實際上也應譯為“有人性”。愛屋及烏,愛人及狗,其實相通。

我們看到,歐美人對子女,感情立場也很接近。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领养与亲养

我認識一個英國佬,結過四次婚,有幾個親生兒女,但是與他關係最親密的,卻是第二次婚姻的妻子與前夫養的兒子,他與自己“親身”的子女,關係倒是一般。我問他其中的理由,他撓撓頭皮說:“不是有意這麼做,自然而然的。”

“與交朋友一樣,有的人自然成了朋友?”我問。

“好像是吧”,他回答說,“不過我也不明白為什麼與自己的孩子成不了朋友。”

我向告訴他,血濃於水。兒女不是朋友,是你的骨肉。你對他們,必須對其他孩子親,必須更加愛護,不然他們就沒有足夠父愛。但是他聳聳肩膀,看到他自己也不想弄清其中的原因。我對改變這洋鬼子的頭腦失去了信心。

不過歐美人喜歡領養,倒是一股趨勢。專門教“如何與領養孩子親如一家”之類的書,英文已經有一打,其中有專章處理“跨國”“跨種族” 領養,地方政府設了“領養諮詢專家”,專業心理雜誌上就“何時與孩子講穿合宜”這種棘手問題展開熱烈爭論。現在又有“開放式領養”(即四個父母都知情,也都有接觸孩子的權利),“半開放式領養”(即在一定年齡前,雙方一切聯繫,必須通過中間人),論壇上對這些方式的利弊,討論熱烈,每個領養父母都儼然專家,出來說一通經驗之談。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领养与亲养

而且,從東方國家領養女嬰的人越來越多,因為他們聽說,某些東方國家重男輕女。但是他們有沒有想到,這樣一來,東方國家男女比例失調,不是更嚴重了嗎?

當然,與花錢空運狗一樣,不能跟洋人論這個理。

而且,領養與親生不一樣,還會在突如其來的地方冒出來:著名導演,專演憨厚角色的伍迪.艾倫與女演員米阿.法羅,夫婦倆領養了一大批越南孩子。可愛的孩子,也會長成很美麗的姑娘。起先不明白這一點的伍迪.艾倫,突然發現自己愛上領養的越南女兒,報上說這“跡近亂倫”,但法律上又不是亂倫。於是離婚結婚,鬧個不亦樂乎。這其中的種種孽緣,怎是“人道”兩字能說清?

反過來,我不是說中國人的“親生主義”如何好。千般好不如親生親養,過去上海街頭語叫個“癩痢頭兒子自家的好”,這種態度,對狗不宜,對人更不宜。父母與子女首先要做朋友,友情加親情才是真情,知道這一點,恐怕可以解決不少家庭糾紛。

至於邁克爾.傑克森喜歡領養小男孩,而且為此建立了一個童話仙境般的莊園,既然法院判他無罪,我們也相信他清白。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领养与亲养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领养与亲养
有个半岛叫欧洲|赵毅衡:领养与亲养

本文刊載於《有個半島叫歐洲》

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年版

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